段霄燕 余建中
(武警成都醫院內一科,四川 成都 610041)
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往往伴隨著糖耐量異常或糖尿病(DM)〔1〕。而原發性高血壓和DM都是目前中老年人群的常見疾病、多發病,甚至許多中老年人同時患這兩種疾病〔2〕。高血壓患者一旦伴隨糖代謝異常后,其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甚至是原來的3倍以上〔3〕。腦鈉肽(BNP)是由心肌細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學活性的天然激素,主要在心室表達,當左心室功能不全時,由于心肌擴張而快速合成釋放入血,其水平可以反映心功能情況〔4〕。本文擬分析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糖代謝異常與BNP水平及心功能的關系。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8例高血壓患者,年齡為60~83歲;診斷標準〔4,5〕:(1)高血壓:收縮壓≥140 mmHg,舒張壓≥90 mmHg;(2)糖代謝正常:空腹血糖(FPG)<7.0 mmol/L并且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2 h<7.8 mmol/L;(3)糖耐量異常:FPG<7.0 mmol/L并且7.8 mmol/L≤ OGTT 2 h≤ 11.1 mmol/L。排除標準〔5〕:(1)繼發性高血壓和既往有高血壓病史者;(2)高血壓患者中糖耐量異常者;(3)有其他心血疾病。根據患者糖代謝情況將其分為兩組:糖代謝異常組386例,年齡60~83〔平均(68.5±8.2)〕歲,其中男196例,女190例;糖代謝正常組342例,年齡62~80〔平均(69.2±8.5)〕歲,其中男201例,女141例。兩組性別、年齡等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采集血液樣本 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10 ml,在24 h內分離血清(5 ml)并放置于-80℃冰箱中保存備測BNP;另外5 ml血清同時測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高密度膽固醇(HDL-C)。
1.2.2采集其他臨床數據 檢測所有患者體質量指數(BMI)。患者空腹采集完血液樣本后口服葡萄糖溶液(75 g葡萄糖溶于300 ml溫水中)并5 min內飲完,休息2 h后再測患者的 OGTT 2 h。檢測所有患者早晨的收縮壓和舒張壓。
1.2.3左心功能檢查和左心功能不全定義 心功能檢查使用核素心室顯像器(德國Siemens Abita7500 型SPECT儀)。令有患者在靜息后再進行檢查,獲得其靜息狀態下心室功能參數:左心室高峰充盈率(LVPER),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LVPER<2.50和LVEF<50%的患者為左心功能不全。

2.1不同血糖狀況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年齡、收縮壓、舒張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糖代謝異常組FPG、HbA1c、TC、LDL-C、HDL-C和BNP水平均顯著高于糖代謝正常組(P<0.05)。見表1。
2.2不同血糖狀態患者血清BNP水平和心功能參數比較 糖代謝異常組血清BNP水平顯著高于糖代謝正常組,LVEF和LVPER均顯著低于糖代謝正常組(P<0.05)。見表2。
2.3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各項指標的Pearson相關性分析 原發性患者的糖代謝異常程度〔FPG的平均值為(7.8±0.07)mmol/L〕與血BNP表達呈正相關(r=0.602,P<0.05),與LVEF和LVPER呈負相關(r=-0.613,-0.672,均P<0.05)。

表1 不同血糖狀況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表2 不同血糖狀態者血清BNP水平和心功能參數比較
臨床研究〔6〕發現,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常合并激素代謝異常,其中最常見的是糖代謝異常。高血壓一旦伴隨發生糖代謝異常后,不僅給疾病治療帶來困難,同時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7〕。由于血糖升高可增加心肌耗氧,導致心功能下降,進而導致患者嚴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嚴重并發癥,并大大增加了死亡率〔8〕,因此對于該類患者建議控制血糖水平。
本研究提示了血糖異常患者出現心功能不全概率大大增加,其原因可能是:(1)患者血糖水平升高,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血漿游離脂肪酸的濃度也相應升高,從而損傷心肌細胞膜,增加心功能不全風險〔9〕。(2)高血糖使血漿滲透壓增高,增高心臟加重〔10〕。(3)高血糖能夠引起血紅細胞中的HbA1c增高,血小板的黏附性提高,導致血黏度增大,微循環障礙加重,心肌梗死發生率增加〔11,12〕。另外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糖代謝異常可能會影響心功能。由于BNP水平可以反映心功能和心室重構情況,因此筆者推測糖代謝異常可能通過神經內分泌功能影響心室重構,使患者發生心力衰竭的可能性增加。
綜上所述,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隨著糖代謝異常程度提高,其BNP隨之升高,患者左心功能不全的危險性大大提高。對此,對原發性高血壓伴隨糖代謝異常的預防中,要加強重視血壓的降低和糖代謝異常的改善,借此來減少高血壓伴隨糖代謝異常對患者心功能的損傷。
4 參考文獻
1張方亮,許向東,陳穎敏,等.腎小葉間動脈阻力指數變化在高血壓患者中的臨床意義〔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3(21):4073-6.
2彭曉玲,林澤鵬,張治偉,等.高血壓患者糖代謝異常與血清腦鈉肽水平及心功能〔J〕.中華高血壓雜志,2008;16(6):495-8.
3張力雙,牛質琰,劉 雯,等.糖耐量異常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的影響〔J〕.疑難病雜志,2013;12(12):917-8.
4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39(7):579-616.
5孫子林,劉莉莉.《中國糖尿病運動治療指南》解讀〔J〕.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2013;33(6):373-5.
6黃 濤.氨氯地平聯合纈沙坦治療輕中度原發性高血壓56例的療效觀察〔J〕.廣西醫學,2013;(10):1372-3,1377.
7孫小毛,白 潔,徐 淼,等.鹽酸吡格列酮聯合硝苯地平對糖尿病性心臟病心臟自主神經及射血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428-9.
8尹雪梅,劉植蕊,姚淑紅,等.滄州地區城鎮居民高血壓患者糖代謝異常調查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12):1271-3.
9王 鋼.糖代謝紊亂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異常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20):3364-6.
10呂賽群,蘭銀霞,張海宇,等.364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臨床分析〔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 2012;34(2):158-60.
11侯海霞,華 琦.高血壓與糖代謝異常〔J〕.中國心血管雜志,2011;16(5):390-2.
12姚宗芹,李光彩,李廣峰,等.不同病因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腦鈉肽與射血分數的相關性研究〔J〕.重慶醫學,2014;43(5):6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