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霞 李 晴 李布艷 謝志明 劉 琳 高彩霞
(遼寧醫(yī)學院研究生院,遼寧 錦州 121000)
高尿酸血癥患病率逐年升高〔1〕,并有低齡化趨勢。高尿酸血癥腎損害是由血中過高的尿酸鹽結(jié)晶沉積于腎髓質(zhì)引起的慢性間質(zhì)性腎炎,腎小管變性、萎縮、纖維化所致,它是高尿酸血癥患者的嚴重并發(fā)癥,也是使其生活質(zhì)量下降、喪失勞動能力和病死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對尿酸性腎病更早期的診斷和早期干預是改善患者預后、降低病死率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本文探討尿胱抑素(Cys-C)、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血肌酐(Scr)指標在高尿酸血癥患者早期腎小管損害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1.1一般資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本院住院及門診高尿酸血癥患者90例,按慢性腎臟病(CKD)分期標準分為:A組:肌酐清除率(Ccr)≥90 ml/min 30例,男27例,女3例,B組:60 ml/min≤Ccr<90 ml/min 30例,男23例,女7例;C組:30 ml/min≤Ccr<60 ml/min 30例,男22例,女8例。入選標準:男性和絕經(jīng)后女性血尿酸>420 μmol/L、絕經(jīng)前女性>350 μmol/L,可診斷為高尿酸血癥〔2〕。排除標準:排除高血壓、急、慢性腎炎、糖尿病、泌尿系感染、心衰、肝臟疾病、腎小球濾過率(GFR)嚴重下降期(Ccr<30 ml/min)以下及近期有腎毒性藥物使用史等。選擇本院體檢中心健康體檢者30名為正常對照組,年齡≥60歲。各組間年齡、性別、血尿酸(Sua)、血β2-MG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血β2-MG濃度未超過腎閾值。
1.2材料與方法 高尿酸血癥組于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5 ml,留取晨尿標本,記錄年齡、體重等指標;對照組于體檢中心清晨空腹采取靜脈血2 ml,留取晨尿標本。氨基酸氧化酶法檢測Scr,酶比色法檢測血尿酸,試劑盒由寧波瑞源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用乳膠增強免疫比濁法檢測尿Cys-C,試劑盒由德國利德曼公司提供,用7600日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尿β2-MG測定采用雅培AXSYM全自動發(fā)光分析儀發(fā)光免疫法,試劑盒由美國雅培公司提供。用Cockcroft-Gault公式計算Ccr。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經(jīng)方差齊性檢驗后,方差齊時采用LSD法,方差不齊時采用Tamhane法,并進行相關性分析。
2.1各組尿Cys-C、Scr、尿β2-MG檢驗比較 尿Cys-C、尿β2-MG、Scr各組間均存在顯著差異(F=89.336,F=128.579,F(xiàn)=199.300,P均<0.01)。A、B、C組尿Cys-C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B組、C組尿β2-MG、Scr均非常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和A組(P<0.01)。見表1。
2.2相關性分析 尿Cys-C與尿β2-MG之間呈正相關(r=0.473,P<0.01)。

表1 各組Scr、尿Cys-C、尿β2-MG檢測結(jié)果
高尿酸性腎損害主要損害的部位是腎小管和腎間質(zhì)。尿酸結(jié)晶沉積于腎小管內(nèi)可阻塞管腔,導致腎小管萎縮變性、纖維化及硬化。結(jié)晶沉積于間質(zhì)刺激結(jié)晶周圍引起化學炎性反應,腎間質(zhì)區(qū)可見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及漿細胞浸潤,炎性細胞吞噬尿酸結(jié)晶后可釋放多種炎癥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TNF)-α和白細胞介素(IL)-8等。腎小管上皮細胞也能吞噬尿酸結(jié)晶體并釋放細胞因子,放大局部炎癥反應,最終引起慢性進行性間質(zhì)性腎炎。晚期腎小球功能損害出現(xiàn)尿素氮、Scr升高,Ccr下降,約17%~25%死于腎衰竭〔3〕。
Cys-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超家族中的一員,它由122個氨基酸組成,帶正電荷,是堿性非糖化低分子蛋白,可在幾乎所有的有核細胞內(nèi)以恒定速率持續(xù)產(chǎn)生,無組織特異性,不受炎癥、飲食、性別、年齡、肌肉量、膽紅素、溶血及三酰甘油等因素的影響〔4,5〕。Cys-C可經(jīng)腎小球濾過膜自由濾過,在近曲小管被完全重吸收并完全分解代謝,腎小管不分泌Cys-C。而且腎臟是血清Cys-C唯一的代謝場所〔6~8〕。因此,腎臟功能正常情況下,Cys-C在尿中濃度很低,腎小管功能減退時尿中含量增加,尿Cys-C可以作為腎小管功能不全的評價指標〔9〕。
β2-MG是一種幾乎在所有體細胞膜上都存在的一種蛋白,分子量為11 800。血中β2-MG可自由通過腎小球濾過膜而被濾過,99%以上β2-MG在近曲腎小管重吸收,降解為氨基酸,故尿中含量甚微。當腎近曲小管受損時,尿β2-MG重吸收和降解減弱,尿中的含量升高(本組病例已除外高β2-MG血癥導致的尿β2-MG增高因素),目前已公認尿β2-MG是反映腎小管功能受損害的敏感指標〔10〕。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尿Cys-C含量變化與尿β2-MG變化具有相同的臨床意義,這與Conti等〔11〕提出的尿Cys-C是反映腎小管損傷的敏感指標相符合。本試驗結(jié)果揭示了在高尿酸血癥患者早期腎損害指標尿Cys-C比尿β2-MG更敏感,可作為發(fā)現(xiàn)高尿酸血癥患者早期腎損害更敏感指標。
4 參考文獻
1Lin KC,Lin HY,Chou P.Community based epidemiological study on hyperuricemia and gout in Kin-Hu,kinmen〔J〕.Rheumatology,2000;27(4):1045-50.
2苗志敏.內(nèi)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830-4.
3陳媛媛.胱抑素C對不同時期痛風患者腎功能損害評定的臨床價值〔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1;7(11):143-5.
4李海霞,徐國賓,朱立華.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劑C測定的方法學研究進展及臨床意義〔J〕.臨床檢驗雜志,2002;20(5):314-6.
5莫其農(nóng),周小梅,李春花,等.胱抑素C、白細胞介素6及急性時相蛋白與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相關性研究〔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0;31(8):803-5.
6Tarif N,Alwakeel JS,Mitwalli AH,etal.Serum cystatin C as a ma- rker of ren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nal failure〔J〕.Saudi J Kiney Dis Transpl,2008;19(6):918-23.
7Wakeel JS,Hammad D,Memon NA,etal.Serum cystatin C:a surrogate marker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ritoneal membrane in dialysis patients〔J〕.Saudi J Dis Transpl,2009;20(2):227-31.
8魏建威,鄭登滋,陳 友.血清胱抑素C測定的臨床應用〔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7;14(11):4244-5.
9王海燕.重視和研究小管-間質(zhì)損害在腎小球疾病發(fā)展和預后的作用〔J〕.中華腎臟病雜志,2000;16(1):5-6.
10杜開春,李諾飛.尿胱抑素C檢測對2型糖尿病腎小管早期損傷的應用價值〔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2(4):496-7.
11Conti M,Mouterau S,Zater M,etal.Urinary cystatin C as a specif- ic marker of tubular dysfunction〔J〕.Clin Chem Lab Med,2006;44(3):2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