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青
(河南理工大學體育學院體質健康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0)
身體功能衰退所致的運動功能障礙是困擾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嚴重影響著老年人的幸福指數和生活質量〔1〕。造成其行走能力較差的因素,除因疾病困擾等病理原因外,多與老年人自身體質下降、身體功能衰退有重要關系〔2〕。由于缺乏肢體功能訓練對其所致的協調能力減弱、肌肉萎縮、力量衰減等,是致使老年人步履蹣跚、行走能力下降的自身人為因素〔3〕。本研究觀察老年花式舞蹈聯合肌力訓練對老年人行走能力的影響。
1.1研究資料 焦作市7個社區的老年人120例,60~75(平均70.5)周歲;男46例,女74例。入選標準:日常很少進行肢體功能訓練;行走能力明顯低于同齡人;精神狀況良好;無肢體活動能力障礙。排除帕金森病、老年性癡呆、腦外傷、腦卒中、下肢關節術后或骨折、嚴重腰腿痛癥等及心臟病、高血壓和眩暈等病癥,不便于進行老年花式舞蹈和下肢肌力訓練的患者。均知情同意。
1.2治療方法 結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設計相應的下肢肌力訓練內容和老年花式舞蹈。在選擇舞蹈時,應以適合老年人集體操練的項目,動作簡單易行,具有一定的美感和觀賞性,以操練老年人的協調能力為主,以利于老年人操練且使其具有操練的成功感。在設計肌力訓練量和訓練強度時,應以受訓處肌群微酸痛,不宜有抽筋感。
每次操練的內容和順序如下:①花式舞蹈訓練,選擇浙江省體操協會創編的《老年花式團體操》音像制品作為訓練素材進行操練,要求受試者每次持續操練20 min左右,調整休息5 min左右再做如下肌力訓練內容。②負重提踵訓練,取站立位,在受試者肩部輔以10~15 kg沙袋以增加自身的負重,提踵速度以盡量快起慢落的方式進行,且提踵時盡量以腳踝發力膝關節盡量伸直,此法主要訓練腳趾、腳踝以及小腿部肌肉力量,每組練習3 min左右,每次訓練2~3組,組間間隔1~2 min。③負重抬小腿訓練,取坐位,受試者坐在高凳上,高度以雙腳自然下垂不觸及地面,在腳踝或小腿下部輔以5 kg左右的沙袋,訓練時要求患者盡快抬高伸直小腿,與大腿同高處再慢慢放下小腿,整個過程大腿盡量緊貼在凳子面上與地面水平位,此法主要訓練大腿前側股三頭肌及膝關節交叉韌帶等肌肉群,訓練時間量同上述②。④負重收小腿訓練,取俯臥位,受試者平臥在墊子上,盡量雙腿并攏伸直身體,在兩個腳踝或小腿下部輔以5 kg左右的沙袋,訓練時大腿貼緊墊子,盡快收小腿至與地面垂直處再慢慢放平到地面,此法主要訓練大腿后側股四頭肌及膝關節交叉韌帶等肌群,訓練時間量同上述②。⑤負重半蹲訓練,取站立位,肩部輔以10~15 kg沙袋,要求患者雙腳開立與肩同寬,盡量立身中正,身體重心慢慢下移至大小腿加角90°~120°再盡快恢復到站立位,此法主要訓練軀干和下肢各肌群,訓練時間量同上述②。研究對象于每天下午訓練1次,每次以①至⑤的順序進行訓練,訓練總時長60 min左右,每周訓練6次,共訓練12 w。
1.3療效評價 ①常態步幅:為盡量減少受試者行走間的自我干預誤差以求得常態步幅的準確性,與傳統步幅檢測方法相比,本研究大大增加了受試者行走的步數,以100步的平均值進行計算常態步幅的大小。讓所有受試者在平地上沿直線自然(常態下)步行100步,測量每人行走的距離,以測量的行走距離除以100步求每步的平均步幅值,觀察所檢測的常態步幅的大小,步幅越小表明受試者行走能力越差。②平衡木上行走:為達到檢測值盡量客觀和準確性,以20 m平衡木5次行走時間的平均值進行觀察。受試者站立在平衡木的一端聽到“開始”口令立即快速行走,測量在平衡木上從頭到尾行走的時間(行走中從平衡木上掉下為失敗,需重做并重新計時),每人需成功檢測5次,求平均值,行走時間越短則提示下肢平衡和行走能力越好。③500 m步行時長:在平地上讓所有受試者快速行走,計量500 m所需時間(計時單位以分計),用時越長則提示行走能力相對較差。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t檢驗。
與訓練前比較,訓練12 w后常態步幅大小、平衡木上行走能力、500 m步行時長均有顯著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訓練前后相關指標比較
郭有莘〔4〕研究指出,65歲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僅相當于20歲人的50%,其中下肢肌肉力量的減退是造成老年人跌跤骨折的一個重要因素;劉珊珊等〔5〕在研究中提示,除受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衰退所致外,老年人平衡能力下降也是造成老年人行走能力較差以致跌倒的重要原因。而金環等〔6〕研究證實,長期堅持健身鍛煉的老年人,能有效地保持老年人運動平衡器官和肌肉組織的良好狀態,對防止跌倒及某些運動障礙性疾病有顯著意義;史明〔7〕也在研究中指出,通過下肢肌力和協調能力訓練,能夠明顯改善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和下肢運動功能。由此可見通過必要的下肢肌力和平衡能力訓練,以盡量避免因下肢肌力衰減和平衡能力下降給老年人造成的下肢運動功能障礙或步行能力不足很有必要,且切實可行。
本研究結果顯示老年花式舞蹈聯合肌力訓練,對改善日常缺乏肢體功能訓練老年人的行走能力有明顯療效。究其明顯改善的原因:①老年花式舞蹈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音樂伴奏下的輕柔舞步不但可使受試者愉悅身心、放松肌肉和神經系統,重要的是還可以隨著音樂鼓點進行各種步伐、路線及舞姿的變換,以此提高受注意力,并對其協調、靈敏等能力進行訓練;②各種形式下的肌肉力量練習能使受試者處于衰減狀態下的下肢肌肉力量得到訓練的刺激,可使相應部位的肌肉力量得到恢復和提高,在更大程度上保障了下肢供應人體活動所需的支撐力和運動能力;③所選受試者均為日常缺乏肢體功能訓練的老年人,其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下降更為明顯或較差,嚴重制約著自身的下肢運動功能,在進行專門的肢體功能康復訓練治療下,一旦使其肌力和平衡能力得到提高,進而會對下肢運動能力的提高產生明顯有利影響。
4 參考文獻
1彭 俊,余德群.住院老年人跌倒的危險因素及對策探討〔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2;10(6):89-90.
2李毅本,楊振莉.健身鍛煉對老年人體質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6):739-41.
3李 萍,鄒曉峰,程 磊,等.有跌倒史的老年人群足底壓力特征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7):1122-4.
4郭有莘.從老年人下肢運動能力的衰退看健身運動的重要性〔J〕.體育與科學,1998;19(4):37-8.
5劉珊珊,譚思潔.老年人肌力評定和鍛煉方法的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2;27(1):96-8.
6金 環,熊莉娟,胡莉萍.平衡及肌力運動操降低老年患者跌倒〔J〕.護理學雜志,2010;25(17):7-8.
7史 明.肌力并舞蹈訓練對老年人下肢平衡能力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2;34(5):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