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顏東
(河南理工大學體育學院體質健康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0)
慢性腰椎病多發于50歲以后的高齡群體,癥狀涉及頸、肩、腰、腿痛為主訴,脊柱保健操對慢性腰椎病具有預防和康復保健作用。由各種原因所致的慢性腰椎病中多以腰椎受外力或腰椎退行性病變所致,均不同程度與腰部肌肉收縮能力下降、腰椎失穩等具有相關性〔1〕,而一些增強軀干肌力的訓練則對腰痛患者具有一定療效〔2〕。本研究觀察脊柱保健操訓練內容為依托配合腰背部肌力訓練對慢性腰椎病患者的療效。
1.1研究對象 2012年4~10月河南理工大學校附屬醫院就診的慢性腰椎病患者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齡45~65(平均52.46)周歲,均知情同意。患者以腰腿疼痛為主訴,行走、下蹲活動受限,直腿抬高試驗<50°,根據臨床表現、體格檢查、CT、磁共振成像(MRI)證實,確診為腰椎體滑落、腰椎小關節紊亂、腰椎間盤狹窄或腰椎間盤突出患者,隨機分為對照1組12例、對照2組13例和試驗組13例。三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一般資料比較
1.2治療方法 對照1組口服根痛平膠囊(北京京鐵華龍藥業有限公司生產,3次/d,3粒/次,飯后服用)配合靜養休息自我調節治療,共治療6 w。對照2組以對照1組方式和劑量口服根痛平膠囊,并配合脊柱保健操的鍛煉方法進行輔助治療,共計6 w。脊柱保健操鍛煉內容與方法:①訓練內容〔3〕。②訓練方法: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嚴格按照音像制品的鍛煉步驟、鍛煉方法及鍛煉要求和注意事項等進行鍛煉。③鍛煉時長和周期:每天鍛煉早晚各鍛煉1次,每次鍛煉15 min左右,共計鍛煉6 w。試驗組以對照1組方式和劑量口服根痛平膠囊,并以對照2組脊柱保健操鍛煉內容和方法進行鍛煉,同時輔以腰背部肌力訓練的內容進行治療。腰背部肌力訓練內容和方法:做俯臥背立起訓練,俯臥于床或平臺上,腰背部發力,使軀干慢慢抬起再慢慢放下。根據自身肌力和腰背部疼痛情況,可選擇平身俯臥于床或平臺抬起,也可選擇讓患者下肢和小腹部俯臥于床或平臺上,讓軀干懸空,軀干于床邊或平臺邊下垂至自然位置,然后腰背部發力做上抬和下落軀干訓練。15~20個/組,每次訓練3~5組,每組間隔2 min做立位彎腰和轉體放松活動,共計持續訓練10~15 min。此腰背部肌力訓練在每次脊柱保健操鍛煉后作為輔助內容進行訓練。每天訓練2次,共計訓練6 w。三組療程期間忌腰椎負重過大、腰椎發力過猛和動作幅度太大,以免給椎骨擠壓造成傷害。
1.3療效評定 于治療前和治療6 w后評價臨床療效。為了避免藥物及相關輔助治療影響造成的評價誤差,在給患者評價前均提前2 d停藥和停止相關輔助治療。疼痛積分評定:采用目測類比評分法 (VAS)〔4〕,最大疼痛為10分,無痛為0分。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5〕,痊愈:體征、癥狀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試驗≥70°,能恢復工作;顯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試驗≥50°,休息1~2個月后能恢復工作;有效:腰腿痛減輕,直腿抬高試驗≥30°,不能恢復工作;無效:腰腿痛無減輕,癥狀無改善。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t檢驗及χ2檢驗。
治療前各組疼痛積分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3組疼痛評分較治療前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且試驗組的改善幅度與治療前及對照1組和對照2組顯著(P<0.05),見表2。試驗組臨床治愈人數及有效率(92.31%,痊愈4例,顯效5例,有效3例,無效1例)均明顯優于對照1組(66.67%,痊愈1例,顯效2例,有效5例,無效4例)和對照2組(76.92%,痊愈3例,顯效3例,有效4例,無效3例)(P均<0.05)。

表2 治療前后3組疼痛評分比較分)
慢性腰痛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局部封閉、按摩、熱療、手術治療及運動康復治療等。研究報道,在常見的慢性腰椎病患者中,腰肌慢性勞損或急性腰肌損傷后引起的腰痛患者常有軀干肌力的減弱,疼痛與肌力減弱可互為因果,使腰痛遷延難愈〔6〕。而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各項身體功能下降明顯,其中腰背部肌群功能下降對腰椎的支撐和保護作用減弱,是造成中老年人群腰背部疼痛的重要病因之一〔7〕。運動對骨骼肌系統有良好的作用,可使肌肉附著處的骨突增大,骨密度增高,肌肉力量增強;也可以改善骨、關節、韌帶的血液循環,增加代謝過程,使骨骼的有機成分增加,無機成分減少,使骨的強度、韌性增加,延緩骨質的退行性變。閆金玉等〔8〕指出,腰痛與肌力具有密切相關性,如下背痛患者往往伴有腹、背肌功能低下,從而導致腰椎穩定性下降、腰椎關節失穩,加重了腰痛癥狀,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4 參考文獻
1卿光明.太極拳運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16):4170-2.
2馬志洋.水中脊柱保健操訓練對慢性腰痛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2;34(1):57-8.
3廖慶裕.脊柱保健操〔M〕.江西:江西科技出版社,2011:46-68.
4李世春,郭昭慶.評分系統在腰椎疾患中的應用〔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5;15(12):758-61.
5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01-2.
6張 森,鄒坤明.腰椎椎間融合術治療脊柱不穩的臨床觀察〔J〕.現代預防醫學,2010;37(19):3762-3.
7邱建文,魏人前,張奮耿. 腰背肌功能鍛煉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遠期療效評價〔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3):413-4.
8閆金玉,李劍鋒.青少年腰椎間盤突出癥25例病因探討及康復療效分析〔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9;31(8):5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