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傳爭,胡少林
(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國際貿易系,安徽 合肥 231131)
國際工程承包是國家間經濟貿易合作關系的重要形式,起源于二戰以后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對外軍事援助。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化和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各國間經濟聯系更加密切,國際工程承包出現了比傳統貨物貿易更加快速的發展勢頭,目前已經成為各國參與國際經貿競爭的重要領域。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國際工程承包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迅速發展,從最初的對非援助作為起點,在各級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下,發展培育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工程承包企業,成為全球國際工程承包市場一支生力軍。
安徽省是中部農業省份,長期以來經濟發展相對滯后,這些年來通過深化體制改革,緊抓發展機遇,國際工程承包領域快速發展,涌現了一些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國際工程承包企業。是哪些因素導致了對外工程承包快速發展?各個因素的貢獻程度分別是多大呢?為此,筆者通過恒定市場份額模型(Constant Market Share,CMS)分析了安徽省對外工程承包快速發展的因素,并對分析結果進行深入探討。
國際工程承包有前期和后期2大部分,前期包括工程項目的投資機會研究、預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項目評估、工程設計、項目招標、工程監理等,后期包括對工程項目進行業務分包、勞務派遣、設備采購、項目施工、安裝調試等。前后2個部分密切協作共同完成項目的全部過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根據自身經濟發展情況和要素稟賦比較優勢的不同參與到國際工程承包的不同環節[1]。
安徽省作為中部農業省份沒有囿于固有模式和發展思路,敢于突破現狀并勇于創新,在過去十幾年實現國際工程承包跨越式發展。據安徽省商務廳的統計數據,國際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總的營業額,從2001年工程承包額7433×104美元,2005年2.8×108美元增長到2012年28.11×108美元,年均環比增長達到40%。過去5年間安徽省外經企業累計實現國際工程承包營業額達到115.13×108美元,2013年繼續穩定增長,接近30×108美元,全國排名第9,中部地區第2[2]。
在業務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國際工程承包的業務結構也逐步優化。在總體業務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總包工程占比持續上升,目前已經達到60%以上。大型工程不斷增加,最近5年來單獨承攬1×108美元以上大型國際工程承包項目有21個,合同金額達到58×108美元。在美國Engineering News-Record雜志網站發布的2013年全球最大225家國際承包商排名中,安徽省共有合肥水泥研究院、安徽外經建、安徽建工、中鐵四局等企業榜上有名,是中部地區上榜企業最多的省份,此外還有一批諸如安徽華力、馬鋼建設、安徽水利等雖未上榜但已經具備較一定業務基礎且競爭力迅速增強的企業。
20世紀5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泰森斯基首次提出CMS(恒定市場份額)模型來反映一國貿易變動的各個因素的作用程度大小,后來經過立莫、斯特恩等經濟學家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目前CMS模型已經成為分析研究一個國家商品出口情況變動原因和競爭力變化趨勢的重要分析工具[3]。對于有形商品出口量的變化,國內外已經有很多成果運用CMS模型來進行實證研究。CMS模型對于影響出口量變動的因素有著較為詳盡的效用分解,筆者擬采用該模型來對安徽國際工程承包發展變化因素也進行實證分析,國際工程承包雖然是無形商品的出口,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畢竟也是一種出口商品,本質上有著與有形商品共同的特性。
在CMS模型中,出口商品的增加和減少的因素一般取決于市場需求效應、產品競爭力效應和結構交叉效應3個方面,假如不細分出口市場,將所有出口市場視為一個整體,則可以根據恒定市場份額模型將特定時期出口商品變動額表示為:iii

下面,筆者基于上述CMS模型對安徽省國際工程承包規模變動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所采用的數據年限是1998~2012年。經歷15年的時間,安徽省國際工程承包發展規模增加了182倍。為了進行研究的需要,筆者根據15年來安徽國際工程承包規模變化趨勢將數據區間劃分為3個階段:1998~2004年為快速上升期,2005~2009為波動期,2010~2012年為穩步增長期?;贑MS模型對于安徽國際工程承包規模變動效應的分解結果見表1。

表1 安徽國際工程承包規模變動影響因素CM S模型測算結果
1998年國際工程承包規模是0.16×108美元,3個時期國際工程承包的規模在1998年的基礎上,分別連續遞增了8.32×108美元、6.46×108美元、14.2×108美元,如表1所示,年均環比增長率分別為76%、12%、18%,這3個階段國際工程承包的規模都是在增加,但是引起這種變化的影響因素是不同的。
這一時期國際工程承包規模迅速增加,從1998年剛起步時的0.16×108美元迅速增加到2005年的8.48×108美元,年均環比增幅高達76%。競爭力效應可以被認為是推動這一時期安徽國際工程承包規模增長的主要因素,其增長貢獻率達到88%,也就是說在此時期安徽國際工程承包服務在國際市場上展現出很強的競爭力。該期間國際市場需求有所擴大,全球國際工程承包發包總額基本穩定3×1012美元以上,市場需求效應的貢獻率為28%。結構交叉效應的貢獻率是-16%,反映了該期安徽省國際工程承包業發展結構與國際市場需求結構變化不一致。從數據上看,1998~2005年安徽的國際工程承包以分包為主要形式,而從國際市場需求結構變化來看,大型項目的發包正在迅速增加[4]。
這一時期國際工程承包規模雖然也在增加,但是相比前面一個階段速度已經明顯下降,年均環比增長率只有15%,而且不同年份發展速度有較大差別,尤其是2008年的全球性經濟危機導致很多國家的政府項目發包額有明顯的減少,甚至有的已開工項目都被凍結。在此期間,3種影響因素中,競爭力效應仍然很突出,對于工程承包規模增加的貢獻率達到125%,顯示安徽外經企業在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的競爭中有著較強的市場開拓能力。由于整體經濟形勢不穩定,在此期間市場需求效應呈現出負面的影響,對于企業的競爭力效應有一定的抵消作用。
經過金融危機的洗禮,安徽的國際工程承包企業經受了考驗,在此期間表現出穩健的發展勢頭,年均環比增長18%。這樣的發展速度雖然并不突出,但是在國際總體經濟形勢仍然不明朗的情況下已屬不易。在此期間競爭力效應仍然是最主要的貢獻因素,達到45%,結構交叉效應對于總體發展的貢獻率達到41%,顯示出安徽外經企業對于市場需求結構的把握能力越來越強。
縱觀3個時期的發展變化,考察期內的競爭力效應是拉動安徽國際工程承包業不斷發展的主要因素,其次就是國際工程承包的展業結構變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競爭力效應對于安徽國際工程承包的促進作用最為明顯,隨著涉足國際工程承包時間和范圍的不斷擴展,對于行業規則的了解不斷加深,更由于在國際工程承包領域摸爬滾打鍛煉了一支善打硬仗的從設計施工到市場推廣的人才隊伍,安徽建工等企業為代表的安徽軍團的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從過去依附于國內外大型承包商,獲取小額分包業務發展到現在獨立投標或者與國外知名大公司聯合投標,展業競爭力顯著增強。安徽國際工程承包業務發展結構效應在3個階段經歷了有負轉正的過程:第1個階段國際市場需求發生巨大變化,而安徽的國際工程承包商在較短時間內難以適應變化,貢獻率為負值;之后的2個階段對于國際市場需求有了較好的把握,并能根據需求調整業務結構,對于業務規模的增加起到了較好的作用。市場需求效應經歷了一個U型變動,在第2個階段由于國際市場需求驟然降低,對于安徽國際工程承包業產生了明顯的負面影響,貢獻率為負值,直到2010年后隨著整個國際經濟形勢的好轉才得以扭轉。
安徽的國際工程承包企業雖然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和市場競爭力,但是相比較國內先進省份及發達國家的承包商,差距仍然存在,因此要認清形勢,以更加務實和積極的心態去拓展國際工程承包市場,并以此為抓手和突破口,帶動發展勞務合作,帶動機械建材等相關貨物貿易出口。立足安徽這樣地處中部的農業省份這一基本實際探究發展外經事業新思路,為此應該從多個方面著手:
1)以國際工程承包為主業和龍頭,建立對外勞務合作、境外房地產開發、境外礦產資源勘探與開發、建筑施工設計咨詢、設備物料對外出口等業務實現多元支撐相互促進的發展大格局,促進市場競爭力的進一步提高。安徽外經建集團2011年在津巴布韋獲取5000 km2鉆石礦的開采權,與安徽地質礦產勘查局結成戰略聯盟攜手合作開發境外礦產資源[5]。
2)重視國內建筑市場競爭與國際工程承包的協調發展。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活力的經濟體,而且尚處于工業化加速發展期,每年對外發包的工程建設數量和規模位居全球前列,國際上眾多的跨國工程承包商正在大量涌入國內建筑市場。在不斷發展培育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的同時,利用自身優勢拓展鞏固國內市場,綜合提高管理水平和應變能力,用國際視野將國際與國內2個市場統一起來協調發展。
3)政府機構和行業協會等組織要完善政策和管理體系。依據突出周邊、主攻非洲、拓展南太和拉美的戰略布局,有計劃有步驟逐步建立海外國際工程承包和國內產業要素相互配合的全球性要素配置格局。發揮政府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的功能,組建安徽國際工程承包海外軍團,發揚團隊合作的精神。搭建平臺,積極開展銀企對接和國內同行對接活動,在交流合作中取長補短聯合對外,最終實現所有參與的企業都能實現利潤最大化[6]。
[1]熊旭紅,李全榮 .勘察設計單位在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的機遇和應重點發展的國際工程業務 [J].水電站業務,2013(9):62-67.
[2]黃杰 .安徽省對外工程承包與設計服務貿易研究 [J].金融經濟,2012(10):94-96.
[3]黃利,周密 .中國主要林化產品出口增長的動因分析 [J].經濟問題探索,2013(9):175-179.
[4]邢厚媛 .對外承包工程在結構調整中壯大和提升 [J].國際經濟合作,2010(3):4-8.
[5]胡傳爭 .安徽國際工程承包企業轉型發展路徑分析 [J].現代商業,2012(9):112-113.
[6]田曉,戴曉云 .中國工程企業承包國際工程的困難及對策分析 [J].改革與戰略,2012(8):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