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璟
旅游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改革開放后逐漸獲得了發展。特別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改善,廣大人民群眾對于精神生活的改善越來越重視,節假日和閑暇之余大多喜歡出去走一走,轉一轉,在愉悅身心、放松壓力的同時,也能夠開拓視野、積蓄精力,這樣旅游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占的比重在增加。這樣的社會變化推動了我國的旅游業的發展,特別是在寒暑假,旅游產業火熱,這給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但是,從我國旅游產業的發展狀況來看,旅游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一些問題的出現,甚至日益嚴重化在影響著我國旅游業的發展。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景觀被破壞日益嚴重,進而影響了旅游業的健康發展。
一、生態旅游的定義
生態旅游,是近幾年我國旅游業發展過程中新出現的一個詞匯。它最早被提出是在1983年,是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特別顧問謝貝洛斯·拉斯柯瑞最早提出的。在1992年,生態旅游協會明確指出:所謂生態旅游是指為了了解當地的環境文化與自然地理知識,有目的地到自然區域而進行的旅游,這種旅游活動的開展是在不改變當地生態完整的同時,來創造經濟效益,并且在自然資源的保護上使當地居民受益。從這個對生態旅游的定義來看,生態旅游應該是包括三部分內容。
1.生態旅游主要以參觀當地的自然景觀為主,從而滿足旅游者對于回歸自然的需求。
2.要樹立環境保護意識,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推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3.要在生態旅游發展的同時,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生態旅游的提出,與我們當前旅游業的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是密切相關的,那就是各地在大力發展旅游業的同時,由于過于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了對于旅游區的環境保護,導致資源污染、破壞問題嚴重;而且部分游客缺乏保護旅游資源的意識,也影響了當地旅游健康、穩定地發展。
二、我國當前生態旅游發展狀況
那么,我國當前的生態旅游發展狀況如何呢?就目前來看,生態旅游雖然很早就被提出,但其發展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
(一)對生態旅游的認識不足
生態旅游的口號幾乎在各地的旅游業中都頻繁出現,但很多地方對于生態旅游的理解不全面,認識不足。很多地方都往往把生態旅游僅當成是走進自然、親近自然,但卻忽略了對于當地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文化資源的開發,從而導致當地的生態環境因為得不到保護和重視而惡化,進而影響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二)開發過程存在盲目性
受生態旅游業發展的影響,很多地區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就盲目地上馬相關產業,缺乏對于當地旅游業發展的深入考察和論證,結果導致人力、物力、財力的巨大浪費和生態環境的破壞。
(三)缺乏專業人才的輔助和引導
生態旅游業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它需要我們旅游開發者必須要細致、全面地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問題,這是需要專業人才進行工作的,它既是涉及到了旅游業的開發,也與環境的保護和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所以必須有專業人才指導,這恰恰是很多地方都缺乏的。
(四)旅游景區環境破壞嚴重
事實上,自改革開放以來,受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各地旅游業的發展過程中大多數是在發展粗放型經濟,很多地區都是以經濟效益為主要甚至唯一的發展目標,這就往往導致當地的自然環境因為缺乏環保意識而受破壞嚴重的狀況極為普遍。如大量賓館、度假村的修建,各種娛樂設施的建造,大量污染性垃圾的存在。特別是在節假日,大量游客的涌入往往會造成景區的超負荷運轉,而少數游客因為素質的問題,不注意對環境的保護,這些問題就導致環境被破壞嚴重,影響了當地的旅游業和經濟的發展。
三、相應對策
針對我國當前生態旅游業的發展現狀可以看出,雖然旅游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正在為我國的旅游業的發展提供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但是如果我們不能及時解決當前我國生態旅游產業出現的問題,一定會影響到我們國家生態旅游產業的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那么,針對當前我國生態旅游業的發展狀況,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呢?
(一)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
旅游環境是一個有機的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它不僅是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整體,而且在地塊之間、地區之間也是相互結合的整體。如果建設或開發活動缺少綜合規劃和長遠兼顧,會使原有生態系統惡化。做好旅游開發規劃,貫徹資源和環境保護的思想,這不僅是開發取得成功的保障,也是預防資源和環境遭到破壞的重要措施。
所以,我們一定要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既要重視旅游收益,也要重視環境、資源的保護,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
(二)重視生態旅游的宣傳
生態旅游是一種特殊興趣的旅游活動,在全世界,尤其在我國還是個新生事物,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經營者、政府官員甚至旅游學術界,對于什么是生態旅游,如何運作生態旅游,生態旅游的效應如何評價,都還缺乏認識。因此,有必要加強生態旅游的宣傳工作,借助各種宣傳手段和途徑,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使公眾認識到,旅游資源的破壞是對自身生活、福利的危害,讓他自發行動起來,采取措施保護旅游資源環境。但是,公眾的生態意識并不是整體性地進步和提高的,不同的知識水平和發展階段制約了人們對其的認識。
最為旅游景區來說,在做好自己的旅游服務的同時,一定要把綠色旅游、環保旅游的理念通過各種途徑向游客進行引導和影響,使他們真正地認識到什么是生態旅游,怎樣做才是真正的生態旅游,提高游客的個人素質和水平。
(三)堅持以保護為主、旅游開發為輔的方針
自然保護區建設的首要任務是保護好區內的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其他各項工作的開展都必須圍繞保護工作而進行,尤其是保護區內的自然資源開發更不得以破壞資源和環境為代價。因此,生態旅游的開發必須以生態學原理為準則,以促進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為目標。在保護好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的前提下,根據自然保護區的總體規劃適度開發。生態旅游開發區域必須嚴格限制在保護區實驗區范圍內,旅游接待能力和實際接待量不得大于保護區的旅游生態容量,真正達到保護和持續發展的雙重目的。
(四)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依法有序開發生態旅游
首先,要編制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的生態旅游規劃,指導和協調生態旅游資源建設工作,將生態旅游納入有計劃、有步驟的軌道。其次,制定與生態旅游相適應的管理辦法和規章制度,把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旅游資源開發納入法制化軌道,依法進行生態旅游開發,避免生態旅游開發中的盲目性和無序性,保證生態旅游開發科學、規范和有序地進行。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