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
摘要:新課程背景下,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一種不可忽視的方法。雖然實際教學中隨處可見小組合作學習,但它有其自身的運用條件。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 形式化 運用條件
在實際教學中有許多教師為小組合作而合作,讓合作學習走過場。我們看到有些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合作學習時,有的學生侃侃而談;而有的卻只聽不說;有的小組成員在一起說兩句就算合作學習;還有的學生在一起說的是與學習無關的事。教師對這些事也是聽之任之……教師讓合作學習小組代表發言時往往挑選優秀的學生,用一個人的思考來代替小組的思考,小組的其他組員對此習以為常。教師面對這種情況也是熟視無睹,心中想的是只要使用了合作學習形式,只要合作小組的代表說出教師想要的,其他小組成員學習效果如何就管不了那么多了。試問,這種合作學習是面對全體學生嗎?
那么什么樣的條件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怎樣合作學習才對學生學習有益呢?下面談一談我的看法。
一、在學習新內容時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通過學習不斷地掌握新知識,學習新知識的方法有很多,現在新課標提倡探究、合作學習。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有選擇地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同時借助小組中同伴的智慧,在討論交流中學到新知識,會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
教師要始終相信自己的學生,對他們有信心,這樣學生才會信心滿滿。只要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或者與同伴合作學習能掌握的,都要放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小組合作學習解決教學難點
學習中學生經常遇到難點,教師有多種選擇。教師如果直接告訴學生答案,代替學生解決,學生也許會很快明白,但如果以后碰到類似的問題,學生也許又忘記了解題方法。這樣教學難點就成了學生永遠的難點。我們如果組織合作學習,讓學生親身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就能非常有效地促進學生掌握所學知識。
學習有余數除法時,學生往往不能正確理解余數的意義。這是一個教學難點。因此,我先創設媽媽給小朋友分糖的情境,接著引出問題:“13塊糖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最多能分幾塊?”接著讓學生4人一組動手分,然后交流討論發現了什么問題,再讓一組匯報,再全班討論交流。這樣學習以后,學生知道了余數是怎樣產生的,使他們充分地理解了余數的意義。
三、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多種解題思路
許多數學問題都有不止一種解決方法,也就是一題多解。因為學生認識問題的片面性,這種一題多解的問題大多數學生只能找到一種解題方法,這時就可以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讓組內的同伴相互交流討論,說出自己的方法,通過別人理解其他解題方法。
四、小組合作整理、歸納知識
學生對單元知識進行整理復習時,應該有別于新授課。不能像上新課一樣,重新講一遍,這樣學生會感到沒有新鮮感而不想聽。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以輔助者的角色進行組織指導,進行生生小組合作討論、師生之間的交流修正,引導學生采用表格、框架等形式,把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以達到整體把握的目的。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自主探索,容易地解決教學難點,輕松地找到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條理清晰地整理歸納學過的知識,讓學生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