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蓮
摘 要: 高中化學元素及其化合物是化學學科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生遺忘率很高的知識。本文從四個環節“教師導學、分組自學、學生展示、總結提升”具體介紹了導學式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學中的應用,以提高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導學式 小組合作學習 元素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學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是高中化學的基本知識構成,是化學學科學習的基礎。但這一部分知識涉及的化學現象和化學反應多,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到知識雜亂,雖然課堂上熱熱鬧鬧,但課后學生容易忘光,學生的思維潛力無法得到發揮,在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感到束手無策。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的教學中,我運用導學式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教學,取得了明顯成效。
導學式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以學案為依托,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深化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心理感受,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合作能力,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學習的主人,把課堂交給學生,提高課堂教學的參與度和滿意度,從而實現課堂的高效性。
導學式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由“教師導學、分組自學、學生展示、總結提升”四個有機聯系的環節組成。我從這四個環節談談導學式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學中的應用。
一、教師導學——學案導學,明確目標,提出問題。
該環節中,教師課前發給學生優質導學案,并指導學生通過導學案明確學習目標、需要自主解決的問題和需要合作展示的問題。“學案”較之于“教案”,著眼于學生的學,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側重于學生的主動“獲取”,讓學生“會學”。導學案需要教師通過集體備課精心編制,下面以蘇教版高中《化學1》中的一節內容“鐵、銅及其化合物的應用”為例加以闡釋。
(一)明確目標
明確目標是導向,需要教師依據課程標準、教材、教學進度和學情合理確定學習目標。
“鐵、銅及其化合物的應用”一課設計了如下學習目標:
(1)了解銅的有關性質,系統掌握鐵及其化合物的化學性質;(2)掌握Fe和Fe的性質及其相互轉化的途徑;(3)學會用化學方法鑒別Fe和Fe,從中獲取通過實驗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
(二)設計預習自測題
教師可以圍繞學生的學習目標設計幾道預習自測題,學生通過自學探究,培養一定的自學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可通過預習自測題,自檢自測,分析目標的實現情況,在此基礎上提出需要解決的疑難問題。
“鐵、銅及其化合物的應用”一課設計了下面預習自測題:
1.在鐵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中( )
A.鐵被還原,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B.銅被還原,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C.鐵被氧化,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D.銅被氧化,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2.下列物質與鐵反應后的生成物,能與KSCN溶液作用生成紅色溶液的是( )
A.鹽酸 B.氯氣 C.CuSO溶液 D.稀硫酸
3.將鐵的化合物溶于鹽酸,滴加KSCN溶液不發生顏色變化,再加入適量氯水,溶液立即呈紅色,該化合物可能是( )
A.FeO B.FeCl C.FeSO D.FeO
(三)預設課堂探究問題
課堂探究的問題預設是關鍵。在自主預習中,學生初步掌握基礎化學知識,同時存在一些疑惑,不同層次的學生存在的問題不同。如何引導學生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教師圍繞三維教學目標科學、合理、巧妙地設計符合學生“最近發展區”的相關問題在課堂中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
問題的設計應該具有啟發性,對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應作適當的提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一個個問題的解決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問題的設計應該具有層次性,要循序漸進,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使優秀生從問題的設計中感到挑戰,中等生受到激勵,學困生嘗到成功的喜悅,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鐵、銅及其化合物的應用”一課需要著重探究的問題主要有如下:
提供藥品:FeCl溶液、氯水、雙氧水、KSCN溶液、鐵粉、銅片、高錳酸鉀溶液、NaOH溶液。
探究問題一:某久置的FeCl溶液,猜測FeCl溶液變質,變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體現原離子的什么性質?生成什么離子,如何檢驗?請設計實驗方案。
探究問題二:為了消除這種變質,我們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探究問題三:FeCl溶液是否完全變質?你的猜想是什么,如何證明?請設計實驗方案。
探究問題四:溶液中Fe的檢驗都有什么方法?Fe的檢驗方法又都有哪些呢?
探究問題五:Fe、Fe、Cu氧化性強弱順序如何?將鐵粉加入含有Fe、Cu的溶液中,鐵粉先和哪種離子反應?
在這個環節的設計上,教師要多留意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存在的困惑和反思,多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和學生一起改進并優化導學案設計,讓導學案更適合學生。
二、分組自學——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相互答疑。
在該環節中,各學習小組針對導學案上的有關問題,先獨立進行學習和思考,然后通過組內的合作交流和相互答疑主動解決問題,并積極做好小組展示的準備工作。
要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功能,分好小組是前提。班級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成績及綜合表現,按照“異質分組”的原則進行分組,每個小組6人,每組有一名組長,負責小組整體的學習和常規工作。教師要多和各組的組長進行交流,了解各個小組的學習情況和動態;同時加強組長的責任心,鼓勵各個小組創造性地開展合作,對于各小組的情況要及時地點評和總結,形成一種競爭的氛圍;對于問題較多的小組,應及時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教師要充分調動小組的學生積極參與、學會質疑、善于探究。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學中,可以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學生通過問題的探究,借助實驗的驗證,會得到很深刻的印象,受課堂時間所限,更需要小組的每個學生都主動參與,才可以完成實驗探究活動。
三、學生展示——小組展示,師生點評,修改完善。
該環節中,各學習小組在分組自學的基礎上針對導學案上的重點問題,分別安排一名學生進行展示、講解,隨后由學生和教師點評和修改。
適當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評比活動,充分發揮每個學習小組展示、講解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于強化學生的合作和表現意識,學生對來自學生的鼓勵和幫助比來自于教師的更有效果。
四、總結提升——總結規律,生成方法,拓展應用。
該環節中,各學習小組在組內合作交流的基礎上針對導學案上需要總結的規律和方法進行專題發言,隨后教師跟上點評、補充,并組織各學習小組對拓展應用題進行操練。
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的學習中,有些學生的畏難情緒主要源于知識的“零亂分散”,不能找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和變化規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將知識按照一定的關系進行歸類、整理,使零散、孤立的知識變為彼此間相互聯系的整體,形成一個系統化、結構化的知識網絡。
“鐵、銅及其化合物的應用”一課中,通過上述問題的探究,學生掌握了Fe和Fe的主要化學性質和檢驗方法,但此時學生獲得的這些知識還是瑣碎零散的。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根據Fe、Fe和Fe的不同價態觀察,以氧化還原反應的原理作為指導,在理解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起鐵三角的知識網絡。
總之,導學式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目的是促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教學,并最終使每個學生在知識、技能、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得到更主動、更廣泛的發展。在應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的教學中,要不斷地分析問題,不斷地反思導學案設計和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該學習模式的價值,以提高這部分知識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