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的做法為處在政策觀望階段的各地政府提供了想象空間。然而,老百姓更關注的是,限購與不限購,對房價會產生多大影響?限購松綁能否改變樓市價格走勢?
朝令夕改為哪般
錯字改正,取消限購的本意卻沒有改。有趣的是,救市政策的朝令夕改并非呼市一家。據媒體報道,這幾年,沈陽、佛山、蕪湖等城市,都經歷了樓市救市“一日游”的現象。最先開始松綁限購“一日游”的城市是佛山。2011年10月11日,佛山住建局發文稱,從即日起對四類人群放寬限購。不過,在當天深夜23點24分,佛山住建局又緊急發布通知表示暫緩執行。此事發生一個月后,成都一度放松限購政策,將限購范圍從以家庭為單位放松至以個人為單位,經媒體披露后,這一政策口子隨后又被收緊。其后的2012年2月9日,安徽省蕪湖市政府出臺了多項購房補助、補貼政策。不過,僅三天后,蕪湖市發文暫停了此政策。
對于松綁政策“一日游”現象,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認為,這是迫于輿論的影響才“收回成命”。沈陽放松限購政策曝光之后遭遇了輿論壓力。“地方壓力比較大,一旦有一個地方推倒了限購令,其他地方也會跟進?!焙羰幸衙鞔_取消限購令,相關部門并未制止。對此,楊紅旭表示,這意味著未來基本上不會出現“一日游”了。
坐不住的地方政府
近幾個月的土地成交量低迷,讓地方政府的財政腰包癟了下來。
權威機構發布的庫存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年底呼市的住宅去庫存周期達37個月,排在全國35個大中城市之首,按照目前的去化速度(指某地區過去開盤樓盤的剩余量和新開盤的剩余量總和的售空速度),未來消化庫存周期至少需要10年。
與此同時,需求不足導致成交量下降。6月1日,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上漲近兩年的中國百城房價,在今年5月份出現掉頭向下的跡象。呼市位列百城跌幅榜中的第二位,不少受訪者表示已經多少感受到了房地產市場的這種變化,最明顯的就是二手房不好賣了。
濟南的成交情況也不容樂觀。根據濟南住建委官方數據,2014年5月新建住宅網簽面積33.8萬平方米,同比下滑44.57%,環比下滑27.47。而今年1~6月,濟南商品住宅成交套數約為20479套,較去年同期下降33.88%,商品住宅總銷售額同比降幅約為32.33%。
去化慢、庫存多、成交量下降,加之資金回籠慢以及銀行貸款政策的限制讓開發商對未來樓市感到迷茫,對土地“招拍掛”失去熱情,開發商的觀望態度在三、四線城市表現得尤為明顯。
5月30日,佛山市順德區一地塊因在掛牌期限內無人競買而流拍。這已經是5月份以來,順德流拍的第四宗商住用地了。5月7日,珠海平沙新城的珠國土儲2014-22號地塊因無人報價而流拍。根據中原地產的研究數據,截至4月底,三、四線城市的土地流標率較去年年末增加了10~26個百分點。而二線城市僅增長3%,一線城市則自5%縮減至3%。
面對萎靡不振的市場,多地政府開始為救市“摩拳擦掌”。地產評論人劉光宇指出,一方面,各地方迫于中央堅持宏觀調控不動搖思路的壓力,另一方面又因為中央“分類調控”指導下的引導以及庫存壓力的陡增,不得不采取放松限購的手段刺激需求。
北京師范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認為,房地產把國民經濟當中很多產業都連到一起,所以當房地產價格下行時,這些行業的需求都會受到影響,因此會影響GDP的增長。房地產價格下跌,“政府賣地賣不了,加上開發過程中的稅和費上不來,收入會受到影響,有的地方政府沒辦法正常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