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娜

關于地理學的概念,是這樣定義的:地理是一門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因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關系的科學,本身具有綜合性、地域性、開放性、實踐性的特點,文理結合。而初中地理中七年級上冊的開篇是偏重理科的學習的。七年級學生在小學階段沒有學過地理,空間思維感也比較弱,對很多抽象的知識理解不了。面對這種情況,一個新興的高科技多媒體設備問世了,那就是:數字星球系統。這是一種全新教學設備,又稱球形多媒體教學設備。它的主要作用是,把抽象的知識利用球形投影儀以直觀、立體的形式呈現出來,由靜態變為動態,學生學習起來可以降低難度,更好地理解知識,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一章第一節有這樣一節內容為《地球和地球儀》第三課時“經緯網”,這節課主要講述的內容不是地球上真實存在的,空間思維感很強,還要利用不存在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講太不好理解了,以往的學生都是學得一知半解,最后也不能夠理解透徹。今年我校新購進一臺數字星球系統,我們就利用先進的設備給學生上課了,反響還不錯,一堂課下來就有80%的學生看明白了,并且能夠做題了。下面,我就來分析一下數字星球系統在“經緯網”一節中的應用。
一、利用數字星球系統把經緯線抽象的知識變得簡單明了,突出重點
“經緯網”一節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認識經線和緯線,包括經緯線的形狀、長度、指示方向,還要做經緯線的對比。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利用平面的多媒體把經線和緯線打在屏幕上,讓學生看看,緯線是圓圈,指示東西方向,長度不相等;經線是半圓,指示南北方向,長度相等即可。呈現的圖像都是平面的,而經緯線是立體的,學生缺乏想象力,不能想象出立體是個什么樣子的,聽的時候還能含含糊糊地明白點,一遇到做題的實際應用上,就不會了,錯誤百出,狀況不斷,不是這錯就是那錯,講好幾遍也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數字星球系統就不一樣了,它所呈現的畫面是立體的、多元的、動態的,教師只要打開球形投影儀,經緯線的特點就都顯現出來了,學生只要通過觀察一看便知經緯線的形狀、方向、長度的這些特點。這讓抽象、難以理解的知識點變得簡單明了,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講課效率,有利于教師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利用數字星球系統把經緯網的知識立體、全方位呈現,突破難點
學生在認識了經線和緯線的特點之后,進入到了學習的難點,就是利用經線和緯線交織的經緯網定位。這是利用地球上不存在的事物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經緯網的定位實際就是在地球上確定某一點的位置,方便查找事物,應用于航海、軍事、勘測、測繪、計時等等方面,用途較廣。但要想學好這部分知識,需要很強的空間想象力,以往的教學方法就是利用普通的多媒體在大屏幕上呈現經緯線的平面圖,描點定位,說出經緯度。這種方法是學生不能把平面想象成在地球上的立體的位置,所以定位總會出現錯誤。
數字星球系統立體、動態地呈現出經緯網,學生就能利用看到的立體圖像,在頭腦中形成空間概念,為做好題打下堅實的基礎。打開球形投影儀,圖像開始轉動,經緯和緯線交織的網清晰地呈現,這時學生的思路也是清晰明了的,讓學生過目不忘。例如,我們做了這樣一道題。
判斷圖1中M點的經緯度是( )
A.40°N,20°E
B.23.5°N,0°
C.40°S,20°W
本題考查的是經緯網的基本知識和應用。可以通過數字星球系統呈現的圖像完成,一是找0°緯線,按照上北緯下南緯來確定,有0°經線就按照左西經右東經判斷。二是看變化,如果圖中沒有0°,我們就通過觀察度數的變化來確定,對于緯度向北增加是北緯,向南增加是南緯,對于經度,向東增加是東經,向西增加是西經。經緯網的應用實際就是判斷所在的半球,判斷所在溫度帶。立體、動態的數字星球系統畫面把這些知識點整體呈現,學生一看就會了,學習的主動性有了,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課堂的知識容量也大大地增加了。
三、利用數字星球系統提升了學生間的合作意識
學生對于新知識會學以致用是關鍵,新知識的學習完成后加以鞏固是必要的,在做練習題時,為了讓每個學生的頭腦中都形成空間概念,可以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完成。教師可事先把題目按小組分好,然后各小組分別到數字星球系統的球形投影儀前觀察,找出答案。用這種方式提升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還可以彌補個體間的差異和不足,互相取長補短,合作學習,讓每個學生都學會新知識,都有進步。
經過數字星球系統在“經緯網”教學中的應用,我們很好地完成了教學大綱的要求,并且這部分知識的重難點,學生的學會程度由以前的67%上升到現在的98%,這是可喜可賀的,成績的取得不忘數字星球系統的功勞。
(責編 田彩霞)
附:
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