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會艷
摘要:在加強學校思想道德建設、培育良好風尚的社會期許中,學校開展學雷鋒活動,順應了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強烈呼喚。學校用雷鋒精神建校育人,能夠逐步形成用雷鋒精神塑造未成年人健康人格的培養模式,走出獨具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之路。
關鍵詞:思想道德建設 雷鋒精神 培養模式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
近代學者康有為曾說:“育人重在育心。”“育心”就是要加強人的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育人為本,德育為首。大力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升青少年道德素養水平,不僅是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的重要保證,也是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題中之義。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在新形勢下抓住機遇應對挑戰的戰略性任務。
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深刻變化的國際國內形勢下,青少年成長社會環境更趨復雜,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遇到不少新問題和新挑戰。學校思想道德教育要的作用是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鞭策人,服務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我們要認真研究新形勢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特點,加大學校德育體系及校內外教育網絡建設力度,要積極拓展德育途徑,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引導,努力促進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長。
道德認識產生道德情感,并有助于指導道德行動。小學生還沒有形成明確的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還不夠自覺,不夠堅定。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對小學生道德素養的培養力度,努力提高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對他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應該是具體、形象的,而不是概括的口號和抽象的結論。榜樣示范是加強學生道德素質培養的一個重要途徑。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極強,只要被模仿的對象具有權威性和可接近性,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雷鋒精神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優勢
雷鋒,一個我們熟識的平凡而偉大的士兵,這個22歲的年輕生命為我們樹起了一座內涵豐富、意蘊深刻的精神豐碑。隨著時代進步和社會發展,雷鋒精神以其不斷與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與社會進步潮流相契合、與黨的先進本色相融匯的獨特魅力,內化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成為我們共有的寶貴精神財富,影響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弘揚雷鋒精神是引領文明道德風尚、促進社會發展進步的時代呼喚。
雷鋒精神所蘊含的價值、信念、理想,它所代表的社會公德、艱苦奮斗與刻苦鉆研的精神,已經成為和諧社會的內生動力。中央明確提出要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以進行理想和信念教育為核心,引導青少年成為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品質和良好道德情操的合格接班人。在這項教育中,重點宣傳雷鋒精神,可以賦予思想道德建設具體和形象的內容,使其更生動。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我們應該重提雷鋒精神。
在加強學校思想道德教育建設,培育良好風尚的社會期許中,學校開展學雷鋒活動順應了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強烈呼喚。在新時期學習雷鋒精神,是為了繼承和發揚雷鋒的道德力量和人性光輝。開展學雷鋒活動,用雷鋒精神教育和激勵學生,能夠有的放矢地推進素質教育開展;學習雷鋒精神,能夠切實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弘揚雷鋒精神,能夠引領孩子們知行統一,自覺傳承中華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因此,學習雷鋒精神應成為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永恒課題。
三、用雷鋒精神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實踐
雷鋒的光輝名字和崇高品格,始終具有感召人心的獨特魅力。雷鋒的精神內涵和優秀品德具有廣泛的推廣性。學校要引導學生在理解、踐行“雷鋒精神”內涵的過程中,培養愛黨愛國、助人為樂、勤儉節約、團結合作、積極進取、勇于創新的新一代接班人。
用雷鋒精神進行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實踐,其活動的主題首先要體現時代性。雷鋒精神之所以既能引領時代,又能超越時代,就在于其能把握時代主題,融入時代潮流,體現時代旋律。我們開展“雷鋒學校學雷鋒”活動,要以更加寬闊的視野來把握,以更加深邃的思想來謀劃,立足于新時代、新要求,將雷鋒精神和時代精神統一起來,使其更加貼近學生實際、更富時代氣息。
用雷鋒精神進行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實踐,其活動的載體要講究鮮活性。學雷鋒不能簡單化、庸俗化。實踐證明,好的活動還要有好的載體。沒有生動豐富的載體,活動就會缺乏吸引力,沒有生命力。學校要適應環境和條件的變化,不斷創新載體和形式,大力提升活動的覆蓋面和參與性。要針對不同年齡的學生、不同活動特點,精心設計一些特色更加鮮明、更受師生歡迎、成效更加顯著、更能長久堅持的有效載體。
用雷鋒精神進行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實踐,其活動的機制要確保長效性。學雷鋒,學的是精神,見的是行動。只有把雷鋒精神內化于心,外見于行,雷鋒精神才能發揚光大。學校學雷鋒要避免“運動式”“臨時性”,要引導學生時時學、處處學,形成思想上的認同、心靈上的契合、感情上的交融,最終轉化為實踐中的行動。
具體活動可以如下開展。
首先,加強學雷鋒環境建設,營造濃郁的學雷鋒氛圍,讓師生時時處處感受雷鋒。要將校園環境布置與師生素質教育有機結合,凸顯雷鋒因素,形成濃厚的育人氛圍。這樣可以將校園與學校教學樓、走廊有機地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富有特色的教育園。
其次,以課堂為載體,培養學生崇敬雷鋒的思想感情。課堂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主渠道,也是教育學生做人的主陣地。學校應以學雷鋒為主線,以培養學生文明素質為切入點,將德育活動融于其中。通過多形式多角度,滲透雷鋒精神,經過教學、示范、學習與實踐,抓住契機,因勢利導,培養學生崇敬雷鋒、學習雷鋒的思想感情。
再次,以養成教育為基礎,注重實踐,在學雷鋒活動中提升道德水平。把學雷鋒與養成教育相結合,引導學生立足校園學雷鋒,走向社會去實踐,從一點一滴的身邊小事做起,向不文明行為告別。這樣才能逐漸理解、體驗雷鋒精神,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行為習慣。
最后,開展形式多樣的學雷鋒教育活動,使雷鋒精神教育經常化、系列化和制度化。抓緊抓好學生在校的教育契機,進行多方面的滲透和系列教育,實施學雷鋒工程,使學雷鋒活動制度化。通過組織參加校內外學雷鋒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學雷鋒活動實踐中提升道德水平,養成主動宣傳雷鋒、自覺學習雷鋒、做雷鋒式好少年的良好習慣。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