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玉
在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比如水污染、空氣污染、食品污染以及垃圾回收等。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很少會考慮到身邊的環境。但是,隨著工業的發展,我們的環境問題已經遇到了新的挑戰。工業的大發展給人類帶來了大量的物質文明,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工業三廢和各種污染。它使我們的能源結構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也用化肥、農藥等化學產品污染了我們的地球,使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給我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了隱患。我國一直將保護環境作為一項基本國策,目的就是要保護自然環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讓人類能夠繁衍生息。環境保護問題應該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深入而引起人們更多的重視。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化學學習與社會和環境緊密相連,那些關于環境污染與環境保護的實驗都是與化學息息相關的,都是在化學知識的基礎上建立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讓每個學生都能意識到化學學習對于環境保護的重要作用,這不僅是教師的責任與教學的要求,還是化學教學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方法。那么,在初中教學中,我們應該怎樣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呢?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讓學生了解環保的重要性
當前,環保是全人類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而化學則是與環保關系最密切的學科。作為教育者,我們有責任把環保的意識傳遞給學生,讓一代代人的思想都種上環保的小苗。我們中國在最近的二十多年,工業發展不僅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如酸雨增多、水資源貧乏、臭氧層空洞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為學生展示類一些我國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問題:
1.從六十年代到現在,我國90%的森林消失了,造成的后果難以估計。
2.迄今為止,我國瀕臨滅絕的哺乳動物有24%,鳥類有12%,植物有14%。
3.2005年哈爾濱缺水,就是由吉林石化爆炸所引起的,整條松花江的水都受到了污染。
4.素有“華北明珠”之稱的白洋淀也面臨著巨大的問題。它除了水污染問題沒有解決,還產生了干涸危機。
在幻燈和照片的展示下,學生都很震撼,他們深刻地認識到了污染產生的原因以及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為了避免環境出現重大問題,造成難以彌補的惡果,學生都想為環保盡自己的一份力。這樣,環保意識就輕松地在他們的頭腦中生根發芽,影響他們的一生。
二、結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材中很多內容都是與環保相關的,教師要巧妙地將這些內容與環保聯系起來,在適當的時機,遵循不超出學生理解能力的原則,對教材進行適當拓展。
例如,講解生產氧氣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一下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是如何產生的、有什么樣的特性以及在哪些方面會對人類產生危害。教師可以進行課堂提問,讓學生了解應該如何避免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中毒,如果不慎中毒,應該怎樣處理。結合二氧化硫的特性,為學生講解“酸雨”的形成原理,讓學生明白這種污染是怎樣產生的,應該怎樣避免,如何治理。再如,教師可以在講解水這一章節時為學生擴展一下水體污染的問題;在學習煤和石油時可以介紹一下“溫室效應”是怎樣產生的,它具有怎樣的危害,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去避免。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不應該是偶爾進行,而應該結合要學的知識適時進行。教師可以多為學生找一些實例,讓學生了解環境污染對人類生存的威脅,使他們對環保的印象更深刻,視野更開闊。教師也可以多收集一些環保和科技方面的先進成果,逐步滲透到教學中去,讓化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聯系更緊密,更貼近實際。
三、在實驗過程中培養環保意識
實驗是化學學習的基礎,也是化學學習的重點。在進行實驗教學時,教師也可以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讓學生獲得更直觀的印象。進行實驗時,教師要多向學生介紹一些化學試劑的儲存知識和使用方法,并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實驗,這種言傳身教對于學生來說是最直接的教育。如硝酸的儲存,因為它具有見光分解且容易揮發的特性,必須用棕色的瓶子放在陰暗處,以免對空氣產生污染。再如儲存液溴時,要用水加封液面和用蠟封瓶口,溴水現配現用,以免溴蒸汽飄散到空氣中,對空氣產生污染。
在化學實驗中,許多氣體、液體或者固體的生成物是有毒的,有的會對人體或環境產生危害。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對實驗內容和儀器進行改進,也可以對實驗的形式進行一定的改進,以盡量避免有毒有害物體的產生,減少環境受到污染的幾率。當然,這種改進與變化要以不影響試驗結果為前提,也要便于學生觀察,讓學生有直觀的印象,加強他們的環保意識。如制取二氧化硫、硫化氫、二氧化氮、氯氣等有毒氣體時,對其尾氣的處理可通過導管再經一個倒掛漏斗,進入堿溶液(如氫氧化鈉溶液)來吸收。實驗結束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實驗廢棄物收集起來,放到廢棄物回收處,讓學生從自身做起,身體力行地貫徹環保措施。這樣做,不僅能夠有效地減少污染,也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四、結合實際,在第二課堂中培養環保意識
僅僅在化學教學中講解世界和我國的環境狀況,有時還不能使學生有真實感受。對此,在環境保護教育中加入本地特色,無疑將會使之更切合實際,更能激起學生共鳴。教師可把環保意識的培養與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相結合,以適應學生的求知欲望強烈、思想活躍、興趣愛好廣泛的特點。
例如,結合課本中環境保護的內容,教師可組織學生成立化學興趣小組,利用閑暇時間到附近工廠進行參觀訪問,實地考察,寫出有關環保方面的調查報告及對其空氣和廢水進行采樣分析化驗,指導學生開展環保科技活動。這樣一方面使學生把課本中學到的知識得到鞏固,另一方面更能引起廣大學生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增加了參與意識。使學生能真正從自身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時刻牢記環保使命,充分利用節約能源(如節水、節電、充分燃燒煤氣、石油液化氣等),合理分類存放生活垃圾(如電池回收、不亂倒污水等),不使用污染環境的物品(如含磷洗衣粉、噴發膠等),敢于同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行為作斗爭,努力將環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保護好我們的家園。
總之,相比其他學科,化學教學在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方面具有巨大的優勢。作為化學教師,我們要充分把握這一優勢,為了美好的環境,為了人類能夠可持續發展,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培養出眾多的“環保小衛士”,用我們的知識來保護這個美麗的星球,給子孫后代一個美好的未來。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