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要深化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情感,體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進民族使命感和社會自豪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可以看出,讓國學經典走進課堂,滲透在語文教學中,這是發揚傳統文化、弘揚經典的有效途徑。國學中的經典,它是智慧的古人對人生、對社會、對世界獨到而深刻的認識,能陶冶學生的情操,能培養學生良好語言感受能力和語言智慧,能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奠定基礎!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有義務將國學教育滲透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在日常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快樂識字,讓語文教學更有趣
在識字教學中,可通過多媒體演繹漢字演變整個過程,從甲骨文的象形文字,到小篆、隸書,再到現今的宋體。如“門”字的甲骨文很像兩扇門的樣子,指的是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置在出入口能開關的裝置。這樣不但從形體的變化,還到文字意義的認知,都給學生一個詳細生動的意象,寓教于樂。漢字教學還可以從會意字、形聲字造字的意義著手。
例如教學“看”字時,我告訴學生:上面是手,下面是“目”,表示用手放在眼睛上面看,學生很快就記住了。另外,教師還可以科學地把書法、國畫等國學文化進入班級授教,尤其是現在電腦、手機流行,讓學生寫好字,書寫端正、工整,教師有著重大的責任。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每天的語文課堂中必須安排十分鐘寫字,規范學生寫字的筆順、筆畫、間架結構、偏旁部首等。
二、唐詩宋詞,讓語文教學更豐盈
唐詩宋詞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占有較高的地位,歷經歲月洗滌,千錘百煉,是美文中的精華,讓學生記詩詞中的經典語句,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基于這樣的認識,在語文教學中我采取了課內拓展閱讀與課外閱讀積累相結合的方式,讓閱讀教學內容更加豐富。
我在教學三年級《北大荒的秋天》一課第4自然段時,教學實錄如下:
生讀書:山坡上,大路邊,村子口,榛樹葉子全都紅了,紅得像一團團火,把人們的心也給燃燒起來了。
師:這句話中寫出了榛樹葉子顏色,作者把它比做什么?
生:作者把榛樹葉子比作了火,突出了榛樹葉子的紅。
師:你能讀出榛樹葉子的嗎?自己練一練,同桌互相讀一讀。(師指名讀)
師:榛樹葉子紅得像一團團火,把人們的心也給燃燒起來了。讀著讀著,你會想到什么詩句?
生:老師,我們在第3課《古詩兩首》的《山行》中學過這樣的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師:真聰明,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生齊背《山行》),詩句中描寫的是楓樹葉子,課文中描寫的是榛樹葉子,它們有沒有共同特點?
師:我們讀書就要學會聯系,學會融會貫通,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在閱讀教學中,根據閱讀材料適時有機拓展相關聯的詩詞佳句,這樣可以幫學生理解學習材料,引導學生融會貫通,實現閱讀教學的豐盈和高效。
三、文言文,讓語文教學更經典
文言文獨具特色的古樸之美——文美、韻美、意美、境美和時代塑造的含蓄、幽深的內涵,學習文言文既能培養學生基本的語文素養,又能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性人格,讓我們的語文教學更經典。
如教學《螳螂捕蟬》一課,在課末總結升華情感時,我趁熱打鐵,創設了想象說話練習。
師:此時此刻,吳王聽了少年的回答,會怎樣做怎樣說呢?你能學著古人的樣子說說嗎?
生:能說會道,真乃聰明少年也!(豎起大拇指)
生:此少年甚聰惠也!(邊夸張地晃著頭邊做捋胡須的樣子)
生:哈哈,名不虛傳,妙哉!妙哉!
生:了不得,了不得,此少年甚幽默也!
十足的“古”味,實在是妙趣橫生,令人詫異。課堂中,學生把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感活脫脫地表現出來,創造了一種無法預約的精彩。這樣的課,又怎能不為學生以后學文言文埋下很好的伏筆呢?
四、經典故事,讓語文教學更輕松
語文課堂,更應注重與課文相聯系的國學經典故事的適時引入和補充,為學生學習注入源頭活水。如學習六年級上冊《小草和大樹》一文時,在學習到三姐妹如何刻苦學寫小說那一部分時,相機引導學生說出了解的古人勤奮學習的故事。學生能說出許多故事,如《囊螢映雪》《聞雞起舞》《臨池學書》《鑿壁借光》等,我相機挑選一個經典的故事講給學生聽,并布置學生回家搜集閱讀其他幾個故事,這樣學生的收獲就大了,既加深了讀課文三姐妹刻苦精神的理解,又拓展閱讀了不少內容,可謂一舉多得。
這些故事,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使他們受到了教育,被這些故事深深打動。班里一男生,自從學了《弟子規》后,他在周記里出現了這樣的一段話:“百善孝為先,這是今天學《弟子規》帶給我最大的震撼。孝,做人的根本,是民族的根基。可我在很多時候卻對溺愛我的爸媽視而不見,有時還故意惹爸媽生氣,看到他們無可奈何的表情,我甚至還很高興,莫名興奮。現在我真為自己過去的做法感到羞愧,爸媽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好,可我竟然……我發誓,我改,一定改,爸媽,看我的表現吧!”
國學經典中蘊藏著中國五千年歷史中的智慧精髓,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長傳統文化的顯證,也是每個中國人在社會上的處世之本!語文教學需要弘揚祖國優秀的國學經典,讓國學進入語文課堂,讓經典的種子在學生的心中生根發芽,讓每個炎黃子孫都烙上“中國印”,讓語文教學更彰顯人文內涵和文化底蘊。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