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林
摘要:即興創編能夠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也可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潛能,而且是學生積累音樂創作經驗和發掘創造思維能力的重要過程和手段,對于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創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用人體器官、樂器或其他音源材料創編音樂場景、根據音樂即興描述意境或為旋律創編歌詞、創編節奏為音樂伴奏、獨立地或與他人合作創編旋律等。
關鍵詞:創編 思維 能力
創造是藝術乃至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即興創編是音樂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是驗證音樂思維水平的方法之一。它既能夠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也可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潛能,而且是學生積累音樂創作經驗和發掘創造思維能力的重要過程和手段,對于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創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如何利用生動活潑的創編活動來激活學生的表現欲望,讓音樂課堂煥發新的生命力呢?下面我就以湘教版初中音樂教材為例,以我個人的教學經驗淺略分析一下創編教學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
一、引導學生用人體器官、樂器或其他音源材料表現情景
在音樂課中,生動活潑的表現和創造活動,能夠激活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造沖動,在主動參與中展現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才能,使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揮。在唱歌教學和欣賞教學中,在學生唱會歌曲或聽賞音樂的時候,引導學生依據歌曲的主題、情緒、意境即興創編適當的表演動作,以律動、集體舞等形式表現歌曲,既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增強歌曲的藝術表現力。如八年級第一單元“舉杯祝福”,這首歌曲旋律歡快、簡潔,民族風味十足。唱會歌曲后,教師將學生分組,一組演唱、一組用聳肩或自己設計的動作隨樂舞蹈、一組用手鼓或擊掌打XXX XX 節奏伴奏,這樣讓學生把創編的動作、樂器伴奏、手語等形式用歌曲表現上來,既可以使學生體會到烏孜別克族載歌載舞的生活場面,又可以提升課堂氣氛與效果。又如,七年級第五單元在聽賞“澧水船夫號子”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號子的特點,可以讓學生創編一領眾和的劃船動作及口號,邊唱邊拍手跺腳等。聽賞器樂曲時還可以引導學生模仿器樂演奏的動作等,引導學生體驗音樂,從而也培養了學生對藝術的審美感受。
二、啟發學生根據身邊的音源創編音樂場景
中學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編,目的在于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如果在教學中運用人聲、樂器聲或其他音源模仿或表現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聲音,如風雨聲、交通工具的開動與鳴笛聲;雞、鴨、牛、羊等家禽家畜的走跑和鳴叫聲等,組織在一起創編一些生動有趣的生活場景,即可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又可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如2003版八年級音樂下冊第二單元“實驗音樂—陽春三月”,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或制作有關表現春節氣氛的音響材料,設計表演。下面是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設計的“集鎮的春節”。
廣播聲:鄉親們,小滿鎮的秧歌隊來了,大家歡迎!
販賣吆喝聲(方言)高調:鼓掌聲 、狂叫聲、口哨聲;賣年糕、油糕了、冰糖葫蘆
低調:瓜子花生 涼粉
秧歌隊:強進淡出秧歌鑼鼓(錄制或學生用敲擊桌子鉛筆盒等)
節奏:2/4XXX0|X.X XX X0|
背景音樂:張掖小曲子(錄制)
三、根據音樂即興描述意境或為旋律創編歌詞
音樂是有組織的、流動的樂音和音響。它的內涵是需要通過聽賞時的聯想活動來品味的。如果聽賞音樂時,教師能用詩歌、散文或恰當的詞語描述音樂的意境,這樣既可以讓學生理解音樂藝術與語言藝術的密切關系,又可以鍛煉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與潛能。如在學習2003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音樂與意境”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聽賞音樂后用散文、詩歌或恰當的詞語描述音樂中描繪的意境。教學時結合感受鑒賞和表現,讓學生聆聽一段音樂或學唱一首歌曲以后即興為其編詞或填詞,促進學生的音樂記憶能力、感受能力、即興創編能力和表現能力的提高。通過歌詞創編活動,還能培養學生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激發他們參與表演的熱情。因此,學生通過活動將得到全面的音樂素養的提升。
四、創編節奏為音樂伴奏
音樂課是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我們根據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及音樂素質,通過節奏即興創編,讓學生在課堂里“動起來”“活起來”,不僅身體動,還有心動、腦動,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學習和游戲。在教學中可以使用一些打擊樂器或者用手掌拍擊為歌曲或樂曲伴奏。例如,學習“青春舞曲”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音源(如拍手、跺腳、拍桌子、捻指、打擊樂器等)根據歌曲特點設計節奏型為歌曲伴奏。又如,學習“八音和鳴”時,教師組織學生先練習鑼鼓演奏,不同的樂器,對應不同的聲勢動作。如擊打“大鑼”用“雙手拍擊大腿外側”的動作模仿;擊“鈸”用“手掌平開合擊”的動作模仿;敲“鼓”用“雙手或左右手交替拍擊大腿”的動作模仿;休止符用“雙手握拳平方”表示。學生掌握了各種樂器的聲勢動作后,即可按樂器分組,先獨立練習,然后合奏,最后組織學生用設計好的打擊樂為“歡欣的日子”引子部分伴奏。這種做法,即可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讓學生通過體驗感受音樂的氣氛。
五、引導學生獨立地或與他人合作創編旋律
把即興創造視為一個新的音樂學習領域,是音樂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特點。教師要鼓勵學生發現和搜集周圍的聲音,模仿出來,先寫成節奏型,再編成旋律。音樂教學中可采用 “旋律唱答”“補充樂句”“即興模仿”等形式進行。例如,教師唱出旋律上句,由學生接唱下句;教師唱出一個不完整的樂句,然后由學生補充完成;教師唱出一個樂句后,學生即興進行同向或反向的模仿等。七年級音樂第一冊第五單元創作實踐“魚咬尾”就是一個很好的培養學生創作旋律的途徑和方法,教師可以在創編之前讓學生玩成語接龍的游戲,這樣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魚咬尾”的創作特點,然后告訴學生,旋律創編只不過是用音符代替詞語而已,鼓勵學生大膽實踐,以調動學生創編旋律的積極性。
總之,音樂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在音樂教學中,處處都有發揮學生創造性的機會。教師應將創造力的培養貫穿于各個教學領域,要啟發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藝術表現。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不必過于拘泥于形式和看重結果,主要目標應放在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造意識方面,讓他們唱一唱自己創作的歌,演一演自己創編的劇,增強學生成功的愉悅感和自豪感,通過即興創編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反應能力和創造力,最終達到自由表現音樂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音樂課程標準.
[2]音樂教師用書(湘教版).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