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紅
在打造語文高效課堂教學中,課堂評價尤為重要,科學合理的課堂評價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每位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發揮我們的智慧,在肯定中有鼓勵,在批評中有引導,給予學生恰如其分的評價。
一、評價要有針對性
我們現在的課堂教學,“真棒”“真好”“真有感情”這些評價經常出現,課堂氣氛活躍,似乎學生的學習勁頭很高,但這些泛泛的評價,對教學又有多大的促進作用呢?“真棒”學生棒在哪里?不知道。“真有感情”,學生朗讀何處感情處理得好,不清楚,充滿怎樣的感情,弄不明白。這些沒有針對性的激勵性評價,只是起到單純的肯定作用,那些被表揚學生的水平得不到提高,還是停留在原有水平。這樣的評價是模糊的,與學生學習發展無多大作用。
再看這樣的評價:“你讀得這么流利,真不錯!“某某同學把每個字音都讀準了。”“某某同學的聲音真洪亮。”前者只是肯定了學生的朗讀,至于何處出色,不夠明確。聽到這樣的評語,讀的學生雖然知道自己讀得好,但何處好,不知道。聽的學生也只知道別人讀得好,但是,自己讀的時候應該怎樣讀,應該注意些什么,還是不清楚。后者在肯定了學生的同時,指出了學生朗讀的成功之處,有利于全體學生在再次朗讀中進行借鑒。
因此,小學語文課堂評價,一定要有針對性,才能真正引導學生學會讀書,學會學習。
二、評價要有激勵性
一節語文課上,一位學生讀一段課文,讀得不大好,字音有的讀不準,還有漏字、添字的情況。于是,教師說:“你很勇敢,老師很高興聽到你的朗讀,但有幾個地方要注意一下就更好了,(師指出錯誤并范讀)你愿意再讀一遍嗎?”他又讀了一遍,字音讀準了,錯字、漏添字情況好多了。“你讀的有進步了,聲音要再響亮些,讓每個人都聽到就更好了。”學生又很樂意地讀了一遍。“讀得好,響亮、流利,如果速度放慢一些,注意停頓、掌握語氣,就更棒了”。學生很好地又讀了一遍,進步非常大。“掌聲送給你!”教師帶頭鼓掌,學生開心地笑了……課堂上就應該能看到學生由不會到會的過程,這點是非常可貴的。這種激勵性評價能讓學生樹立起信心和勇氣,是一次真實有效的、充滿藝術感染力的課堂評價。
三、評價要飽含真情
課堂上我們應該看到學生從不會到會,從不懂到懂,從不能到能的過程,真正變課堂為學堂。有一位教師是這樣評價一個回答問題出錯的學生的:“沒關系的,這個問題確實有點難,你再認真讀讀課文,相信你會從文中找到依據的。”激勵的話語如同陽光沐浴著學生的心田,成為學生積極進取的動力。細細品味,不難體會出教師的教育智慧。“這個問題確實有點難,相信你會從文中找到答案的!”充分保護了學生的自尊,讓學生忐忑的心覺得很安慰,同時激起了學生積極向上的愿望。很快,這個學生再次舉手了,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教師滿懷真情的評價如綿綿絲雨,潤物細無聲,巧妙地呵護了學生的自尊心,真正踐行了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的理念。
四、評價應有差異性
“一千個讀者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生活積累千差萬別,對文本的解讀也就不會一樣。我班一位學生在讀《關于牽牛花的評論》時,他讀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朗讀結束后,我這樣評價:“聽著你的朗讀,我的眼前浮現出了一位一絲不茍、要求嚴格的母親形象。”接著,我又請一位學生讀媽媽的話,讀完后,我這樣評價:“‘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你如春雨般滋潤人心的話語,深入我的心田,你是一位溫和的媽媽。”同樣是朗讀媽媽的話,我對兩位學生的不同個性和不同感悟而做出了不同的評價,充分體現了對學生個體發展的尊重。
閱讀教學課堂評價應尊重學生生活積累,尊重個體差異,才能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彰顯學生的個性。
五、評價應有多元性
只有注重評價的多元性,才可能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長處,開發他們的潛能。學生的發展變化是奇妙的,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有些學生可能字寫得不好,但可能喜歡讀課外書;有些學生可能數學不好,但喜歡語文;有些可能不喜歡交流,但喜歡思考;可能平時表現不好,但也可能會給大家帶來驚喜。
學生有他的天性,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保護這種天性,順應這種天性,因勢利導。我們的學生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認可,我們要能洞悉學生的心理,了解學生的需求,在語文課堂上給他一次寫字、讀書、質疑的機會,他們也許真能給你創造一個奇跡。因材施教是不變的教育法則,抓住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因勢利導,這樣才是遵循了教育的規律,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健康順利地成長。
其實,在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課堂評價往往不是單一存在的,有時候可能是并存的。選取哪種評價方式一定要根據具體教學情境。才能真正發揮評價的作用。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