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全
國力強大,科學技術領先,民族壯大強盛,偉大的祖國復興有望。科學教育讓學生懂得科學的重要性,認識到學習科學的價值。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讓他們喜歡科學,善于研究琢磨,打好學習科學的基礎。本人教學有年,略有教學體悟,下面略作舉例。
一、重視科學的教學工作
當前國際社會的競爭,其實質就是科學水平的較量,科學技術發達,綜合國力雄厚,民族地位也隨之增高。教學當中要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的重要,要讓家長們關注孩子對科學重視的程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教育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而歸根結底體現在于對科學技術的掌握上。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科學,使潛在的生產力轉化成現實生產力。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前路漫漫,匪朝伊夕,任務艱巨。科學教育愈早愈好,早期的培養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學生可塑性強,不要錯過黃金時段。很多學校和學生都不重視科學的學習,認為可有可無,長此以往,至堪憂慮。
二、使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興趣
因為學生的年齡比較小,沒有持久力和耐力。為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就要提高使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的能力,以此提升學生的興趣。多媒體包含眾多的教學中所需的信息資料,好的課件琳瑯滿目。多媒體五光十色,聲情并茂,信息全面,傳播迅速,功能強大,語音旁白應有盡有、特殊音效隨處可見,動畫逼真生動、影片繪聲繪影,以及程式所提供的互動功能,十分適合少年學生對科學的深入探究。還能有利地指導和幫助教師解決難點,能對教學中的重點進行分析研判,能夠為學生的自學排憂解難,為課程改革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講解《花的構造》之時,我利用投影儀,將胚珠放大20倍,然后進行緩慢地解剖,如果學生有看不懂的地方,就可以反復地播放,一邊播放一邊講解,指導學生認真地觀察,直到對學習內容“胸有成竹”。這樣的學習,一目了然,學生對學習內容理解的相當深刻,學習效果好。之后,進行總結。在暢所欲言的感言中,學生們興奮之情溢于言表,幾乎都能夠把自己的看法正確地表達出來,可以說達到了很高的學習效率,可謂事半功倍。
三、創設情境提升興趣
興趣能夠給學習帶來不竭的動力。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興趣對思維能力的激發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備課要認真,在課堂上所提的問題要新奇有趣,比如說向學生提問,為什么本來不大的魚放到圓形金魚缸里面看起來碩大無比?為什么筆直的筷子斜插入水中,側面看到筷子在分界處有彎折現象?然后深入談到光的折射原理,學生茅塞頓開,如醍醐灌頂,群情踴躍。
四、擴展性的學習注重學用結合
《科學》旨在普及科學教育,讓學生從小就養成喜愛科學研究的好習慣,以致讓每個公民都成為懂科學、愛科學、學習科學的人。從知識本位走向科學知識、科學過程、科學文化的統一,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步,既注重對技能的掌握、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又強調對文化的吸收、對創造力的提高。在任何學習中,經驗最可貴,重視學生的經驗及其在此基礎上發展學生對科學本質的理解,注重學生的學習、社會的需要、學習的方法三位一體,從而實現科學教育的目標。教師認真教材,課堂上幽默風趣,這樣能夠促進學生快速理解教學內容。課件的選擇和制作也要精心設計,圖文并茂,思考、討論、旁白、制作、實驗、探究、閱讀材料等小欄目穿插出現,生動活潑,讓學生們興趣不竭。
綜上所述,科學教學要不拘一格,要善于利用先進的教學輔助手段,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實現自身的價值。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