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
地理課程是初中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如何讓學生學好地理,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讓學生了解世界、了解中國。教師應發揮其引導作用,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積極探究,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追求其有效性,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好地理。
一、引導學生帶著興趣去學
教育心理學指出:興趣是產生注意的基礎,求知的動力。因此學習地理,首先就是要培養對地理的興趣。地理知識內容十分豐富,實踐性強,應用性廣,學習時要緊密結合、密切聯系周圍的事物和現象、當地和國家的經濟發展、國內外的時事熱點等,讓學習更貼近生活實際,更為鮮活有趣。只要留心觀察身邊事物,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地理,生活離不開地理。只要聯系實際學習就會感覺到地理非常實用且趣味橫生。另外還要盡可能地走進大自然、走入社會,讓學生親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和現象,將書本、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能力在野外觀察和社會活動中得到應用,培養觀察分析、活學活用、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實踐創新的能力。只有培養起學生對地理的興趣,讓學生喜歡地理,學生學習地理才會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獲取,才能夠輕松地學好地理。
二、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學生接觸新知識的開端,是學習新知識的第一環節。預習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自學興趣、自學習慣。第一步,先看教材中有幾個黑體字標題,從中可以了解教材講了幾個方面的大問題;第二步,根據每一個標題下面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圖表多少,大體確定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第三步,在第一步、第二步的基礎上,確定預習重點—即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預習時,對一般內容快速閱讀,重點和難點內容則應詳細閱讀,要找出教材中知識結構的層次和各層次間的內在聯系,分析、掌握重、難點知識的關鍵,從而在較高的角度上理解、掌握重、難點知識。例如,預習時作簡要的筆記,將重點知識畫線,疑難知識打問號或作標記,這樣,可以大大提高聽課效率。
三、結合學科特點,掌握學習中學地理的科學方法,是學好中學地理的捷徑
(一)學習地理要采用綜合、分析、歸納的方法
地理學科具有很強的綜合性,這是其他任何學科所不及的特點。表現為:在自然地理的各種事物、現象和過程之間,人文地理的各種事物、現象和過程之間,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學習地理只有采取綜合分析、歸納、概括的方法,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來認識地理事物的復雜性、整體性和內在聯系性。
(二)學習地理要運用分析對比的方法
地理學科還具有區域性的特點,這也是其他學科所沒有的顯著特點。任何區域(分區、分國)都具有本身不可替代的區域特征(位置、自然面貌、經濟發展等)。因此,學習地理,應通過分析對比的方法,找出區域間的差異及相關聯系。這是學習尤其是復習區域性地理問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分析對比的內容很廣泛中,可綜合比較,也可單項比較;可從自然條件方面比較,也可從經濟條件方面比較;可進行橫向比較,也可進行縱向比較。總之,通過比較和認知,可以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記憶。
(三)圖文結合,重視課本地圖的使用。
地圖是地理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可將知識化繁為簡,不僅能幫助學生形成空間觀念,理解鞏固學過的地理知識,獲取新的地理知識,而且有利于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地理新課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圖,如八年級上冊就有120幅左右,而且種類很多,有示意圖、素描圖、景觀圖、統計圖、曲線圖、柱狀圖、餅狀圖等,并且均是彩色圖。對地圖的正確使用是重要的地理技能。讀圖用圖的過程,可以培養同學們的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也可使學生進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聯系、空間組合,但掌握用圖方法需要持之以恒的訓練。
四、引導掌握技能,實現知識遷移,發展興趣
我們學習地理知識的根本目的在于運用,而掌握技能,實現知識遷移則是運用的表現之一。在學習中,只有通過運用,才能體會到地理知識的重要性,才能得到深化、活化,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向更高層次發展。比如,在冬天,學生看了中央氣象臺的天氣預報后問:“為什么臺北的緯度比廣州高,卻反而比廣州暖和呢?”書上沒有現成答案。教師可引導學生一邊讀圖,一邊回憶過去學過的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很快發現了主要之點:雖然兩城市都瀕臨大海,但是廣州地處大陸,而臺灣四面環海,因此對于臺北來說,冬季風的影響小了,海洋的影響大了。這樣,學生運用已學的知識解決了實際的問題,實現了知識的遷移,嘗到了學習的甜頭,極大地調動起他們追求知識的積極性。
五、以積極的評價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學習
從以往的傳統教學方式上看,教學中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主要向學生灌輸,學生只是被動地學習。另外,從教學評價體系上看,中考不考地理,從學校課程地位的角度看,地理就是副科,不被學校重視。學生和家長也認為地理課不是主課。客觀環境我們改變不了,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反思過去傳統的課堂教學,缺乏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方式。忽視了評價促進、激勵學生發展的功能,忽視了學生的參與性和情感性。只重視終結性評價(期中、期末考)忽視了對學習過程的評價,也忽視了學生個體間的差異,使學生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很好地保護,這樣導致學生對地理學習缺乏興趣。而我們現在實施新的地理課堂評價標準,不僅關注結果而且關注過程。實現評價多元化,手段多樣化,創設一種發現閃光點,鼓勵自信心的激勵性評價方式。實施新型課堂評價,可以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讓大多數學生喜歡上地理課,使得教學實效大大提高。
總之,地理環境空間廣大,地理事物多種多樣,地理關系錯綜復雜。學習地理尤其要注意學習方法,只有掌握好學習方法,才能化難為易,學得扎實而靈活。
(責編 張景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