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書臣
中共中央組織部近日印發的《關于在干部教育培訓中加強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的通知》強調,干部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狀況關系黨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關系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的興衰成敗。培養干部高尚道德情感和良好道德品行,應當把道德情感認知、道德情感選擇和道德情感堅守作為重點和著力點。
一、著力于認知
道德情感的選擇與堅守建立在認知基礎上。要認知道德情感的內容和性質。道德情感是個體對現實道德現象、道德關系和道德行為是否符合道德標準和道德要求的反映,是個體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產生的內心體驗,是人自身具有的高級感情。道德情感的必然性反映社會發展規律、國家治理體制機制、執政黨道德建設要求、人民群眾夙愿期盼,以及完善個體道德需要,正是在不斷適應這種必然性的過程中,個體自身道德情感得以升華,進而形成良好道德品行。道德情感的引導性,即內得于己、外示于人的主動性能動性,是自我感受與感動他人的統一,是道德情感的共鳴、道德正能量的傳遞。道德情感的正當性,指的是凡是合乎道德必然性和社會道德要求的即為正當的道德情感,當然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道德情感,否則即是不道德的情感,正當性就是按照道德必然性要求消除不良道德情感和道德心理。要認知道德情感的功能和作用。道德情感是聯結道德認知、道德規范、道德行為與道德品行的橋梁和紐帶,是維系社會道德生活秩序的重要手段,是道德認知、道德規范內化為道德信念、道德境界和道德品行的必經之路和必要條件,積極的高尚的道德情感是道德品行的有力支撐。道德情感的功能和作用具體表現為“指示”——指示、命令和引導個體將道德認知和道德規范轉化為道德信念、道德意志,貫徹到道德行為和道德實踐中;“規劃”——規劃道德選擇的方式方法、方向趨勢和目標目的;“評判”——評價判斷個體行為的真善美、假惡丑以及道德品行的高低優劣;“調控”——調節控制個體追求崇高道德理想、高尚道德情懷、無私奉獻道德境界。要認知道德情感的影響和意義。干部的道德情感來源于對道德生活的真切感悟與深刻體驗,來源于對道德行為的或好或惡的內心感受。道德情感的深遠意義在于它是個體道德活動和道德品行的內在驅動力,而且具有強大的激勵功能,即對符合道德規范的行為感到滿意、愉快、光榮,對不符合道德規范的行為感到義憤、內疚、羞恥,這種驅動和激勵產生于道德實踐,并隨著道德認識的提高不斷豐富和發展。干部道德情感不但影響制約著自身道德信念、道德境界和道德品行,而且事關干部的理想信念是否堅定、“三個自信”能否堅持、核心價值觀能否踐行,落腳點在于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以實際行動彰顯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二、著力于選擇
道德情感有高尚、庸俗之分,道德情感的影響亦有積極、消極之別,道德情感的作用也存在促進、阻礙之結果。如何或者能否在高尚與庸俗、積極與消極、促進與阻礙中作出研判和選擇,培養自己擇善去惡的能力和自覺性,既反映干部已有的道德認知和道德信念,又體現干部的道德修養和道德品行。基于此,首先,對道德情感作出理性分析與判斷。干部道德情感要自覺接受符合道德理性控制的情感,對自我道德心理與認知是否符合現實道德標準作出分析,對自我情感活動是否保持正確的道德方向作出剖析,對自我道德情感的釋放和抒發是否傳遞正能量作出思考,對自我道德情感的外溢是否“增值”作出判斷。唯其此,才能展示高尚道德情懷,才能引導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其次,對道德情感作出審慎決斷與選擇。領導干部要善于運用道德情感的選擇功能,包括對道德行為的動機和目的、意圖和方向、過程與結果等作出自覺、自控、自主的理性選擇,以客觀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責任和高尚的道德情懷驅動道德行為,發揮領導干部道德情感的示范和表率作用。最后,對道德情感作出適時調節與控制。從本質上講,道德情感屬于道德意識領域,是精神層面的內容,動搖與變幻、感性與直覺、猶豫與偏信是其弱項和缺點。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對道德情感注入更多科學客觀、理性理智、節制控制成分,以理性制約感性、以理智克服沖動、以情感替代情緒,尤其需要發揮道德良心的調節功能和作用,將高尚道德情感內化于心、外施于人、益享于眾。
三、著力于堅守
對于干部而言,最終形成并堅守完善的個體道德品行,必須培養并著力堅守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的基本的道德情感,主要包括愛國主義情感、義務感、責任感、榮譽感、同情感、正義感、自豪感、羞恥感、幸福感等。這些情感是領導干部道德品行的內在標尺,具有統領性、指導性作用,是形成道德品行的“催化劑”和內在驅動力。要堅守義務感。干部必須對共產黨的性質、宗旨以及所承擔社會責任具有理性意識和深刻體驗,必須將履行群眾義務、承擔群眾責任轉化為自覺意識和內心體驗。在實際行動中,堅守義務感就是要善待群眾,對待群眾要仰視、不要俯視,要正視、不要斜視,要注視、不要蔑視,要重視、不要輕視。要堅守恥辱感。干部對于自身和社會不道德行為應當懷有一種恥辱的感受心理,這種否定性道德情感,表達的是干部對于自己曾經的或現存的不道德行為及其動機的反思和否定,是基于善惡觀和榮辱觀對自己道德行為的檢驗和度量,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避免自我道德淪喪與沉淪。堅守恥辱感既是干部良好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行的要求,更是干部嚴于律己、嚴以修身、敢于擔當的標志。要堅守榮譽感。干部在履行為人民服務、貢獻社會過程中必然得到道德上的褒獎和肯定,這種榮譽感體現了干部的自身價值,它不但表現為干部自身的一種自我意識、自我實現和自我肯定,更為重要的在于群眾為之自豪、榮耀的愉悅情感。這種榮譽感時刻提醒并要求干部始終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要堅守幸福感。在謀求和實現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的歷程中,在最大限度實現、維護、鞏固和發展群眾利益過程中,彰顯干部的高尚道德情懷。干部的全部意義和價值存在于為人民服務、實現崇高理想中,干部的幸福蘊藏在向崇高理想和目標奮進中,并且達到這些目標而得到廣大群眾的高度道德評價中。堅守這份幸福感,意味著干部實現了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就會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作者系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