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林
一、河南省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模式的創(chuàng)新
(一)兩級法院知識產權“三審合一”試行
2009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批復同意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和鄭州中級人民法院、洛陽中級人民法院開展知識產權審判庭統(tǒng)一受理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試點。在最高法院授權前,全省專利、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糾紛民事案件一審由鄭州中院管轄。2012年10月,實行知識產權“三審合一”試點后,洛陽、焦作、三門峽、濟源等市的一審專利民事、行政案件劃歸洛陽中院管轄。鄭州中院則管轄全省的植物新品種案件、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案件,洛陽中院受理以外的專利糾紛一審民事、行政案件,鄭州市范圍內的商標、著作權、不正當競爭和知識產權合同等知識產權一審案件,以及河南省京廣線以東鄭州、安陽、濮陽、商丘、開封、周口、駐馬店、漯河、許昌、信陽等市一級鄭州鐵路局轄區(qū)內商標、著作權、不正當競爭等的知識產權行政、刑事案件。此外,鄭州、洛陽兩地以外的侵犯商標權、著作權、商業(yè)秘密等其他類型的民事糾紛案件則由各地市的中級法院審理。知識產權案件的審理呈現類型集中、區(qū)域分散的狀態(tài)。
(二)知識產權刑事案件的提級管轄與統(tǒng)一管轄
2011年4月,鄭州市人民檢察院成立公訴三處,專門辦理知識產權案件。同年12月,鄭州市公、檢、法三家會簽《鄭州市知識產權刑事案件提級管轄的若干規(guī)定》,實現鄭州市知識產權刑事案件的提級管轄。根據該規(guī)定,鄭州市轄區(qū)內13個縣(市)區(qū)的知識產權刑事案件由鄭州市公安局向鄭州市檢察院移送審查起訴,由鄭州中院集中審判,各基層法院均不再受理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同時明確了知識產權犯罪案件的檢察指導偵查、聯(lián)席會議制度。
針對法院系統(tǒng)知識產權“三審合一”審判模式的改革,2012年8月30日,河南省人民檢察院、省高級人民法院、省公安廳下發(fā)了《關于我省開展知識產權“三審合一”試點工作中刑事司法保護若干問題的意見》。自2012年10月,安陽、濮陽、商丘等10個市的知識產權刑事案件指定由鄭州市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由鄭州中院知識產權綜合審判庭審理。洛陽、三門峽、焦作、新鄉(xiāng)、濟源、鶴壁、南陽、平頂山8個市的知識產權刑事一審案件的審查起訴和審判則歸洛陽市檢察院和洛陽中院。統(tǒng)一管轄之后,洛陽市的知識產權刑事案件數量較少,而鄭州的較為集中。
(三)知識產權社會法庭的成立
在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的倡議下,2013年4月,河南省知識產權社會法庭成立。社會法庭主要調解知識產權的民事、行政糾紛。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和鄭州中院負責對社會法庭進行業(yè)務指導,定期培訓社會法官。同時,根據《人民調解法》《民事訴訟法》等規(guī)定,對于社會法庭達成的調解協(xié)議,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鄭州中院有權審查,不收取任何費用。河南省知識產權社會法庭的設立有利于發(fā)揮人民調解機構等民間組織在審判工作中的作用,逐步變司法調解為民間調解,使審判機關不再參與具體的說服協(xié)調工作,僅就調解結果作出司法確認,體現了調解的群眾性和民主性特征。
二、河南省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三審合一”的弊端
在現行司法體制沒有突破的前提下,“三審合一”體制實為知識產權審判中的無奈之舉,其利處很大,弊端也明顯。知識產權“三審合一”模式有利于優(yōu)化司法人才結構和審判職能的內部合理分工,充分利用審判資源。但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各有其不同的特征和規(guī)律,知識產權案件的審判除了要具備知識產權方面的專業(yè)背景外,還需要審判人員具有刑法、民法、行政法學、訴訟法學理論的知識儲備以及相應的法律思維模式。在社會分工日益專業(yè)化和知識更新迅速的今天,將這三類案件交由一個法官或者合議庭去處理,不但與客觀實際相悖,也有違于訴訟規(guī)律。
(二)知識產權審判過于集中,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
一方面,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刑事案件集中由一兩個專業(yè)法庭審判,在提高審判效率的同時,也帶來知識產權法官的權力高度集中。權力帶有腐蝕性,權力的高度集中,無疑會增強知識產權法官濫用職權的可能性,破壞司法公正。另一方面,知識產權審判的高度專業(yè)化,給知識產權司法審判的監(jiān)督和制約帶來了困難。
(三)知識產權案件管轄過于集中,法官工作壓力大
河南省專利、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糾紛案件及全省的知識產權行政、刑事案件集中于鄭州中院、洛陽中院這兩家法院的知識產權綜合審判庭,案件數量很大,尤其是鄭州中院。如2013年,鄭州中院全年受理知識產權案件1543件。承辦法官的工作任務重,壓力大,不利于案件的高質量審理。
(四)知識產權社會法庭運行存在窒礙之處
首先,社會法庭的運作存在問題。根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社會法庭實為人民調解機構,其功能是為了協(xié)助兩級法院調解知識產權民事、行政爭議案件,其僅掛靠在河南省知識產權保護協(xié)會之下,而由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和鄭州中院對其進行業(yè)務指導和管理。其次,經費的缺乏。知識產權社會法庭缺乏必要的經費,調解員的誤工、車費等補貼沒有著落,缺乏參與積極性。最后,法院的司法確認書是否具有終局效力。經過兩級法院確認的調解協(xié)議,具有強制執(zhí)行力,但如果這一協(xié)議確認有誤,除現有的向原確認法院提出申請外,當事人可否提起上訴或者申請復議,在這一點上,界定不明確。
(五)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中省級以下公安檢察機關的普遍缺位
目前,河南省知識產權發(fā)展不均衡,專利、商標、著作權等權屬糾紛及侵權案件主要集中在鄭州、洛陽等經濟較發(fā)達的城市。并且,司法保護主要由法院系統(tǒng)負責。鄭州、洛陽以外的其他市,知識產權案件不多,公安檢察機關干警鮮有接觸這類案件的機會,缺乏有針對性的培訓和學習。鄭、洛以外的其他市公安、檢察機關既缺乏辦理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刑事案件的專門人才,更無相應的專業(yè)機構或部門,公安機關知識產權案件偵查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檢察機關的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刑事案件的監(jiān)督基本處于空置狀態(tài)。endprint
(六)執(zhí)法人員知識產權意識普遍不高
由于知識產權無形性、專有性的特征,人們對知識產權的認知和傳統(tǒng)物權有很大的區(qū)別。人們對傳統(tǒng)物權的認識是根據生活的經驗和習慣,權利人因占有、控制某物而享有相應的權利;而知識產權源于法律的規(guī)定,是一個國家公共政策的產物,很難把智力成果和傳統(tǒng)物權意義上的占有相提并論。世界范圍內,知識產權法律意識普遍不高。
三、河南省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模式的對策
(一)貫徹知識產權案件分類審理的原則
知識產權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植物新品種、廠商名稱、原產地名稱、貨源標記等種類。就上述種類又可進行進一步的區(qū)分,如專利權包括發(fā)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權,著作權中包括文字作品、音樂戲劇、曲藝舞蹈作品、美術攝影作品、工程設計、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等。每一種子類的技術特征和識別難易程度都不同。因此,應根據不同類型知識產權的技術特征來判斷難易程度,合理界定知識產權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普通基層法院知識產權案件的管轄權。
(二)申請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法院,增設知識產權專業(yè)審判庭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知識產權司法審判的專業(yè)化日趨加強,知識產權案件數量不斷增多,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法院,勢在必行。通過知識產權案件的專業(yè)化審理,能增強該類案件審判的公正和效率,保護權利人的合法利益,促進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建設,促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健全技術創(chuàng)新激勵機制,探索建立知識產權法院。”在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3年度工作報告中,張立勇院長提出:“向最高法院申請成立鄭州知識產權法院,跨區(qū)域管轄知識產權案件,促進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币源藶槠鯔C,河南省應積極申請設立知識產權法院。另外,河南省知識產權案件的管轄過于集中,應以申請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為契機,增設知識產權專業(yè)審判庭,方便群眾訴訟。
(三)加強知識產權審判的檢察監(jiān)督
根據我國憲法體制與國家權力結構模式,以及司法審判監(jiān)督的一些經驗做法,應加強知識產權案件審判的檢察監(jiān)督。檢察機關作為專門的法律監(jiān)督機構,對法院的訴訟活動負有監(jiān)督職責。檢察官準確履行對知識產權案件審判的監(jiān)督職責,必須具備相應的知識產權專業(yè)知識、較高的法學素養(yǎng)以及處理知識產權案件的經驗。檢察機關應培訓、引進知識產權專業(yè)人才,增強知識產權案件的檢察監(jiān)督能力,迅速適應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發(fā)展的需要。
(四)充分發(fā)揮知識產權社會法庭的作用
知識產權社會法庭作為人民調解機構,在加強業(yè)務指導的同時,應為其正名定位,理順知識產權社會法庭的管理體制,規(guī)范社會法庭法官的選任、調解程序,提供必要經費,促進知識產權社會法庭運作,更好地發(fā)揮訴前調解的作用。另外,應加強相應的立法,從立法層面明確法院司法確認書的效力及救濟程序,增強社會法庭調解書的權威和效力。
(五)強化知識產權宣傳和培訓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知識產權法律意識的滯后,造成了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輕視。同時,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也需要堅實的群眾基礎、社會基礎。一方面,應在公安司法機關、普通群眾中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宣傳,提升全社會的知識產權法律意識,增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效能,為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奠定扎實的社會基礎。另一方面,應加強公安司法機關工作人員的知識產權培訓,增強專業(yè)人員的知識產權意識,增強辦理知識產權案件的能力和水平。
【本文系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河南省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模式研究”(2013BFX023)、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知識產權刑事保護中技術偵查措施適用研究”(2014-gh-019)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中原工學院知識產權研究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