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



如果讓你挑選一種對人類最重要的動物,你會選誰呢?在愛因斯坦看來,答案很可能是蜜蜂。他曾經警示世人說,如果蜜蜂完全消失,那么人類也許只能再活4年。為什么小小蜜蜂的生存狀況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危及人類的生存?
我們都知道,植物要正常地結出果實和種子,必須經過授粉才行。自然界傳播花粉的方式有兩種,要么隨風飄散,要么搭昆蟲的便車。全世界有1300種植物跟人類生活有關,目前證明有1100種需要昆蟲傳粉,在全部昆蟲傳粉工作中,蜜蜂的份額占到85%。占有如此重要位置的蜜蜂如果消失了,勢必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
完勝人類的昆蟲媒介
有人會說,沒有蜜蜂,我們還可以人工授粉,這不是植物育種的常用技術嗎?的確,許多作物都能用人工授粉的辦法繁殖,但是和蜜蜂授粉相比后,人工授粉的缺陷就一目了然了。
由于每朵花都需要照顧到,人工授粉用的勞動力特別多。以梨樹為例,據保守估計,一畝梨園的授粉為300元。全國現在有1500萬畝梨樹,由于蜜蜂不足,有1/3必須采用人工授粉,成本達15億元。
人工授粉不但成本高,效果也不是最好的,果實品質很難得到保證。人工授粉的次數有限,遠遠趕不上蜜蜂,它們一天會幾十次地訪問花朵,人工授粉效果與其相比自然差得遠。
另外,依靠人眼觀察花朵難以掌握最佳授粉時機,結實率很難保證。而在億萬年的進化中,植物和蜜蜂的相互適應和協同進化,讓蜜蜂采集花粉時植物授粉受精的成功率最高,得到的果實品質自然也要高出一大截。
在野生傳粉昆蟲缺失的時候,人工授粉雖然能解決局部的眼前問題,但成本大幅增加,果實品質下降。從人工授粉大規模地取代自然授粉長遠來看沒有可行性。那么,昆蟲是動物界成員最多的家族,傳粉的昆蟲遠遠不只蜜蜂一種,為什么只有蜜蜂成了傳粉昆蟲家族里的佼佼者呢?
天賦異稟的專業“蟲才”
蜜蜂身體的第一個武器就是渾身上下密密的絨毛。膜翅目的一些昆蟲確實絕大部分都有毛,但是像蜜蜂這樣周身密披絨毛的就不多見了。而且蜜蜂絨毛還有更細小的絨毛分支,正好可以黏住微小的花粉粒。
除了渾身的絨毛之外,它的六足可以整理花粉,后足上的花粉籃可以盛花粉。采粉時,蜜蜂利用周身絨毛將花粉黏附到身上,然后飛起來,在飛行過程中整理采到的花粉:前足用花粉刷把頭部的花粉給聚集起來,中足把胸部和腹部的花粉給收集起來,然后前足傳給中足,中足傳到后足,通過中間的交互動作,把這些花粉推擠到后足上的花粉籃里。有這全套的專業化采粉工具,蜜蜂干起活來當然是得心應手了。
採集專一的集團軍隊
我們通常以為蜜蜂是到處沾花惹草的“狂蜂”,其實它是相當專一的。比如,蜜蜂進了向日葵田,它就記住了葵花的味兒,而且還會把這個蜜源信號告訴給同伴。這些蜜蜂就會一起把所有的葵花都采完,然后再去采別的花。這種專一性極大地保證了植物傳粉的效果。而蜜蜂結群生活的習性,是那些獨居昆蟲怎么也比不了的。作為群居的社會性昆蟲,一個蜂群就有四五萬只蜜蜂,大規模授粉的優勢顯而易見。
不僅僅是集團作戰,蜜蜂的出勤率也比其他的傳粉昆蟲高,只要天氣允許,它們是一刻也不閑著。因為在蜂群中的蜜蜂有著嚴格的勞動分工,數量最多的工蜂得要哺育幼蜂、供養蜂王,這些都做好了,還要在蜂房里儲存過冬的食物。它們只有不停歇地采集,才能保證族群的生存壯大,同時也就極其出色地完成了為植物傳粉授粉的任務。
由此看來,愛因斯坦的說法并非危言聳聽,雖然許多主糧作物如小麥水稻等都是靠風媒傳粉的,但是,如果沒有了蜜蜂,向日葵、油菜這些油料作物打不了籽,我們就沒有油吃;如果沒有了蜜蜂,瓜果蔬菜等好多需要傳粉的開花植物,都會面臨滅種的危險;如果沒有了蜜蜂,人類也許不至于餓死,但大概也只能吃主食了,因為人工授粉代價高昂,大部分水果、蔬菜會變得奇貨可居;如果沒有了蜜蜂,那些受它傳粉的某些飼料作物也會減少,所以肉類和牛奶也會變得稀有和昂貴。這種生活水平的大幅倒退是如今的人類社會根本無法想象和承受的。
從蜜蜂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無論多么微小的物種,都有可能會對整個人類和自然產生影響。與各種生物和諧相處,尊重自然,讓生態更加和諧美好,才是人類根本的生存之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