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丕明
摘 要:近年來,建始縣開始大力發展“鄂建一號”核桃產業基地。為了提高核桃的產量,必須有效控制銀杏大蠶蛾的繁殖和生長。研究不同農藥對銀杏大蠶蛾的林間防治,并進行一系列的農藥蠶蛾試驗。從銀杏大蠶蛾的生長特點和發生規律出發,應用有效的殺蟲劑對其進行控制,這對促進核桃基地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農藥;銀杏大蠶蛾;幼蟲;林間防治
中圖分類號:S7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14-0160-02
銀杏大蠶蛾,又叫白果蠶、白毛蟲,屬于鱗翅目大蠶蛾科,廣泛分布于我國的大部分地區,會危害到銀杏、蘋果、梨、核桃、楊、樺等多種植物,而這些植物大多數為重要的經濟林和用材林樹種。該蟲在南方地區主要會危害到核桃樹,幼蟲蠶食樹葉,危害嚴重時,樹葉常被食光,導致寄主樹木枯枝,對翌年樹木的生長發育造成了嚴重影響。本文將利用幾種常見的農藥對銀杏大蠶蛾的防治工作進行研究,通過對銀杏大蠶蛾的生長環境和其對各種農藥的抗藥性的研究,得出一些實用性的結論,以探究何種農藥對其防治效果最好,以期對林間銀杏大蠶蛾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學、可靠的依據,對蟲害的防治工作進行指導。
1 銀杏大蠶蛾的特點和發生規律
1.1 特點
1~3齡的銀杏大蠶蛾幼蟲是主要的群集危害,3齡以上的主要為大蠶蛾分散危害。蟲的密度較大時能將全樹的葉片吃光,導致果樹嚴重落果甚至枯死。通過定點觀察,發現大蠶蛾主要以初齡幼蟲為主危害核桃樹葉,核桃的受害率在95%以上,老齡幼蟲食量增加,會持續危害核桃樹;除此之外,還會對板栗、槭樹、櫟樹等樹種造成嚴重危害。
1.2 發生規律
銀杏大蠶蛾在該地一年繁殖一代,以卵的形式越冬,越冬的場所主要為樹干低于3 m的樹皮裂縫或樹枝分叉處,少數選擇在樹下的雜草和苔蘚中。越冬的卵在次年的4月開始孵化,幼蟲要經過5次脫皮、6個級齡,成熟幼蟲在6月下旬開始結繭化蛹,成蟲8月下旬開始羽化。調查發現,各個蟲態隨海拔的不同表現出了明顯的差異,海拔每升高100 m,蟲態的初始時間就會推遲10 d。
2 試驗地概況
本實驗的實驗用地選在湖北省建始縣的核桃主產區——景陽鎮清江河北岸的大樹埡村和雙寨子村,年無霜期280 d,年降雨量1 600 mm,年均溫12 ℃,雨熱同季,植被為核桃人工林。
3 材料和研究方法
3.1 實驗材料
本實驗的實驗用藥采用質量濃度為1.2%的苦·煙乳油、質量濃度為3%的高滲苯氧威乳油和質量濃度為10%的氯氰菊酯乳油構成,以背負式高壓超低量噴霧機作為防治器械,防治對象為銀杏大蠶蛾3齡以上的幼蟲。
3.2 研究方法
本實驗在30年生的以核桃楸為主的天然次生林中調查了銀杏大蠶蛾的發生情況。結果表明,林分蟲株率高達90%以上,蟲口的密度平均為每株55條。實驗設置的標準地塊數為30塊,每塊標準地的面積為0.2 hm2,間隔為30 m左右。實驗時,將質量濃度為1.2%的苦·煙乳油、質量濃度為3%的高滲苯氧威乳油和質量濃度為10%的氯氰菊酯乳油用背負式超低量噴霧機分別噴施在銀杏大蠶蛾上,然后進行相關的實驗并觀察防治效果,以噴灑清水作為對照,每次處理需要重復3次,并做好實驗記錄工作。
3.3 防治效果的計算方法
防治效果的計算方法為:蟲口減退率=(防治前蟲口密度-防治后蟲口密度)/防治前蟲口密度×100%;校正蟲口減退率=防治區蟲口減退率-不防治對照蟲口減退率/(100-不防治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00%.
4 結果和討論
4.1 不同藥劑類別和質量濃度的效果
通過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表明,質量濃度為1.2%的苦·煙乳油、質量濃度為3%的高滲苯氧威和質量濃度為10%的氯氰菊酯乳油對銀杏大蠶蛾的林間防治效果不同;不同質量濃度的同種藥劑對銀杏大蠶蛾防治效果的影響也不同;防治效果會隨著藥劑質量的增加而逐步提高,其中質量濃度為1.2%的苦·煙乳油的防治效果為77.69%~93.34%,質量濃度為3%的高滲苯氧威乳油的防治效果為76.98%~96.43%,質量濃度為10%的氯氰菊酯乳油的防治效果為39.32%~78.04%.因此,使用質量濃度為1.2%的苦·煙乳油、質量濃度為3%的高滲苯氧威乳油的防治效果較好。
4.2 不同藥劑質量濃度的效果差異
通過對實驗結果數據的方差進行計算發現,質量濃度為1.2%的苦·煙乳油、質量濃度為3%的高滲苯氧威乳油和質量濃度為10%的氯氰菊酯乳油的防治效果與其他質量濃度的藥劑的防治效果之間有明顯的差異。
4.3 不同藥劑質量濃度的效果差異
通過對質量濃度為1.2%的苦·煙乳油、質量濃度為3%的高滲苯氧威乳油和質量濃度為10%的氯氰菊酯乳油的防治效果轉化值進行比較,分析得出:質量濃度為1.2%的苦·煙乳油的500倍液與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沒有明顯差異,但同2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相比較,具有明顯差異;質量濃度為3%的高滲苯氧威乳油的300倍液與500倍液的防治效果沒有明顯差異,但與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有著明顯的差異;質量濃度為10%的氯氰菊酯乳油的1 000倍液、2 000倍液與3 000倍液之間的防治效果的差異均比較顯著。
4.4 總結
4.4.1 對藥劑種類和質量濃度的選擇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質量濃度為1.2%的苦·煙乳油和質量濃度為3%的高滲苯氧威乳油對銀杏大蠶蛾的防治效果最穩定、最顯著。另外,在考慮經濟因素的情況下,質量濃度為1.2%的苦·煙乳油的1 000倍液、質量濃度為3%的高滲苯氧威乳油的500倍液都可以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且這兩種藥劑都是無公害藥劑,對環境和樹木不會產生污染、毒害等副作用,使用起來安全、便捷,建議用于防治工作中并推而廣之。
4.4.2 對蟲期的選擇
據毒力測定可知,銀杏大蠶蛾的耐藥性會隨著其蟲齡的增加而增強,這降低了藥劑的防治效果。在田間的防治中,結合3齡以上銀杏大蠶蛾的生活規律、習性、抗藥能力和分布規律等,同時,考慮到無限加大藥量會加速害蟲抗藥性的產生,因此,建議在3齡以內的幼蟲中進行防治,最好選擇2齡時期的幼蟲進行防治。如果在3齡以上進行施藥,幼蟲就會因為蟲齡過大而使危害變得分散甚至達到暴食期,這時候再通過施藥進行防治,就會降低防治效果。
4.4.3 其他建議
一般情況下,與其他殺蟲劑相比,菊酯類農藥更容易使害蟲產生抗藥性。本試驗結果雖然表明菊酯類農藥沒有另兩種農藥的防治效果好,但是,在實際的用藥過程中,必須將其與其他有機農藥輪換使用,以更好地進行林間害蟲防治。
參考文獻
[1]劉艷芳,馮萬斌.三種殺蟲劑對銀杏大蠶蛾的防治試驗[J].吉林林業科技,2013(05):23-26.
[2]董德軍.幾種藥劑對銀杏大蠶蛾的毒力測定和防效對比試驗[J].中國森林病蟲,2013(01):38-40.
[3]劉國祥,張曉建.銀杏大蠶蛾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研究[J].現代農村科技,2013(15):26-27.
〔編輯:王霞〕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unty began to develop Jianshi“Hubei Build One”walnut industry base. In order to increase walnut production, must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japonica reproduction and growth. This paper studies different pesticides on ginkgo silkworm moth of the control, and a series of pesticide silkworm moth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From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occurrence regularity japonica departure, the application of effective insecticides to control it, i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alnut base.
Key words: pesticides; japonica; larvae; forest prev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