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敏 姚雪姣

未來汽車的發展,需要的是一種更加清潔的解決方案
寶馬i系列電動車尚未在華推向市場,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就已展開布局——近日,寶馬(中國)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國家電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和上海世博發展集團共同宣布,三方攜手將上海世博園區打造成電動車推廣示范區,區內將建成50個公共充電樁。
而就在此前一天,國家電網公司宣布,將引入社會投資參與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建設。
這不禁讓人驚嘆寶馬對于市場的判斷力和行動力。
“之前也沒有想到過會有這樣的發展。但我們堅信示范區的推廣與社會發展電動車、實現可持續交通的愿景是一致。”在發布會正式開場前,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格對媒體說。
“汽車業的轉折點正在到來,新能源、可持續一定是未來。”安格坦言,寶馬在近100年的歷史中經歷了很多危機,但始終能位居全球豪華品牌銷量榜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能理解和把握行業趨勢。
打造未來汽車的先行者
“未來汽車的發展,需要的是一種更加清潔的解決方案。”安格告訴記者,早在8年前,寶馬集團就“未來汽車”進行了頻繁的探討。最終大家一致認為,對于個人交通而言,新能源汽車將是整個行業的未來。
基于對行業的把握,寶馬多年來堅持高效動力策略。“其實就兩步,變革和革命。”安格介紹,通過技術的不斷創新,降低油耗和排放,這屬于漸進式的變革;而革命則是,徹底地重塑造車概念。“如果只是將發動機拿出來換成電機和電池,不僅會加大車的重量,還會耗費很多能源,并不具備真正的可持續性。”
“所以,BMWi3是—件具有革命性意義的作品”安格說:“i3是行業中罕有大量使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制造的車型,輕量化優勢明顯。另外,創新地采用LifeDriv模塊化的結構,即乘員艙模塊和驅動傳動模塊,可以為車內乘員提供媲美F1賽車駕駛艙的安全性。更重要的是,i3使用可回收的材料制作,整個制造鏈條也都是可持續的,代表了可持續交通領域的高水準。”
據悉,BMW i3在歐洲、美國市場的表現非常成功,供不應求,位于萊比錫工廠產量已經提升到每天100輛。而對于i3中國市場的預期,安格表示還在培育階段。
布局中國市場先“充電”
國務院《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中提顯示,到2015年,中國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到2020年,這一數字提升N200萬輛。
然而,2013年我國純電動汽車銷量只有1.46萬輛。
“要想在幾年內達到數百萬的目標是相當困難的,很多條件都還達不到”談到中國市場,安格表示,作為電動車和可持續交通的先行者,寶馬不僅致力于打造革命性的產品,也愿意與多方合作,共同探討家庭、社區及商務區充電服務解決方案。
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充電樁總數僅為1.9萬個。充電站等基礎設施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攔路虎”。
此次寶馬與多方打造的示范區,將在超過5平方公里的示范區域內,安裝50個公共充電樁,覆蓋世博源、央企總部及綠谷區域。目前已有10個公共充電樁在世博購物中心等商業區安裝落成。“不僅是BMW電動車,其他品牌的電動車都可以在此充電”。
針對家庭充電,寶馬也做了很多工作,安格說,“當消費者決定購買i3之后,我們的經銷商會同當地合作伙伴去購車者的住所勘查場地和線路,確保在技術上實現充電樁安裝。”
為了進一步落實家用充電的便利,寶馬已經先后和萬綠地等開發商展開合作,在社區內進行充電樁的建設。
不過,寶馬電動車進軍中國市場仍然面臨很多挑戰,比如沒有政府補貼。“政府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和目標,要扶持國產自主品牌電動車,這在我們預期中,”在安格看來,比爭取補貼更重要的是牌照政策。今年上海將為進口電動車品牌提供3000個車牌,對于寶馬來說,如果可以公平享受這個政策,有助于形成明確和穩定的預期,對于電動車消費是很好的促進。
安格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政府一定有辦法讓現行的各項標準政策更加協調和統一,中國一定會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