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賓根木匠
熟悉港片/港劇的觀眾肯定能從《竊聽風云3》中找到很多熟悉的影子:“鐵三角”組合、撞車搏命、懷舊歌曲甚至毒品交易都會讓人想起《掃毒》(演員有更換),講述幾個草根平民發跡的歷程又跟《中國合伙人》絲絲勾連(當然此片的題材源自內地),至于兄弟反目歷經財富和人生跌宕的故事,則在TvB港劇里屢見不鮮。
“竊聽風云”作為一個商業片品牌,其實是缺乏劇情內在延續性的,每一部“竊聽風云”都是一次徹底的原創,只不過把“竊聽”作為一個核心元素貫穿在片中而已。與前兩部《竊聽風云》主打反貪和金融犯罪不同,《竊聽風云3》此次將視角對準了地產交易,涉及到征地拆遷,對內地觀眾更具吸引力。
據說編劇、導演莊文強和麥兆輝一開始打算把故事放在香港市區,但一來二去的,《竊聽風云3》的劇情還是在新界農村里輾轉騰挪開來。應當說“收樓”在香港也是民生議題中的一個焦點。在港片中也多有表現,就連《富貴黃金屋》《行運一條龍》這樣的喜劇片也是把“收樓”作為了核心戲劇沖突。不過《竊聽風云3》里的新界征地矛盾,卻是建立在港英政府的“丁權”政策基礎之上。所謂“丁權”,有點像內地農村的宅基地政策,當年英國政府將殖民地范圍擴充到新界,跟清政府簽了協議,卻無法將殖民權全盤伸向民間——清末的政府管制力已大大降低,民間自治不可小覷。為了緩和與新界原居民的矛盾,港英政府便在繼承清政府政策的基礎上,賦予新界居民“丁權”——新界居民生了男孩,便可以獲得一次在特定面積土地上建造特定面積房屋的權利。
但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急速推進,寸土寸金的香港越來越不能“容忍”新界那么大一塊土地的“閑置”,于是乎,眾多地產資本家開始打起了“丁權”的主意,他們開始收購新界居民的“丁權”,進而新建豪宅大廈,而不少新界居民也依靠出售“丁權”手握重金——這像極了時下獲得高額拆遷補償的內地農民。地產資本家們唱著現代化的狂想曲涌向新界,他們揮舞著鈔票,新界舊有的農民式宗法親情幾乎被摧毀殆盡?!陡`聽風云3》并沒有采取廉價的民粹主義立場,而是把批判矛頭也對準了新界原居民自己——他們自私自利,沒有契約精神,幾近貪得無厭,在巨大的經濟利益面前甚至連基本的人倫情感也不顧,在他們中間甚至誕生了帶有黑社會性質的小團體。與之相比較,那些在影視作品中往往被妖魔化的資本家們的面目,似乎也沒有那么猙獰不堪。
眾所周知,香港的法治程度、商業環境和廉潔指數在世界上都是數一數二的,而“丁權”制度的推出,本身就是尊重傳統和保護原居民利益的。在自由市場經濟的環境里,“丁權”自然可以進入市場進行流通,即使有非法交易,在大的法治環境下也可以被糾正?!陡`聽風云3》把人物沖突更多地放在了新界原居民內部,自然使得影片籠罩上了一層濃厚的田園詩懷舊色彩——影片落腳在幾位主角兒時的記憶里,在那時,新界似乎是一個溫馨的世外田園;而掌握了先進竊聽技術的高科技怪才,開始買下新界的土地從事農業種植,也是對“土地不是用來買賣”的田園詩情懷的最直觀表現。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竊聽風云3》最深處的慨嘆顯然立足于農耕文明的立場,不過既文不對題,也于事無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