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健
(聊城大學體育學院 山東聊城 252059)
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素質教育在教學活動中的不斷深入,在知識和技能教學之外,具有積極健康向上的身體素質業已成為衡量人才的一個重要標準。在眾多培養和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教學和運動方式當中,體操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隨著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的不斷發展,構建主義教學模式、個體教學模式等較為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在體操教學中的運用和推廣,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體操教學帶來的弊端,但由于單個教學模式自身的缺陷和高校具體情況的差異,目前我國體操教學還存在諸多的問題。
(1)“健康第一,素質教育”和“競技比賽”引發的理念沖突。任何一種體育運動其生存的土壤就是受眾,一種體育運動和項目其影響力與其推廣程度是分不開的,而受眾程度與體育運動的專業性存在一定的悖論性。而中共中央國務院發表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決定》中明確提出了“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在體操教學中,把學生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這一點是無可厚非的,但不能因此將素質教育和體育競技對立起來,將“健康第一”作為規避競技體操可能帶來的危險性,甚至將此理解為為了學生的身心健康,一律停止競技體操的活動,當然這與某些人頭腦中“因噎廢食”的矛盾思維和逃避責任的思想有關。當然,我們更不能恢復“一切為了比賽”那種極端的競技理念,無論從體育運動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來看,還是從體操運動的歷史發展進程為出發點,在體操教學中,我們應該正確化解“素質教育”與“競技體育”可能帶來的理念沖突,其實這兩點從根本上說并不矛盾,我們應該認識到,競技體操和基本體操是體操中重要內容,應該并行發展。(2)體操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的欠缺。目前在各高校開展的與體操相關的專業中,體操教學多以實體鍛煉和理論知識學習結合為主,由于許多班級人數眾多,而且許多老師身兼數班,導致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難做到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而制定教學方案,而在理論知識教學環節,受制于學校設施和教師自身水平限制,多位課堂講述為主,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還沒有普遍推廣,更為重要的是“教師示范講解—學生實踐練習—教師評價糾正—學生重新實踐練習”的教學程序限制了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此外由于競技思想在高校體操教師腦海中根深蒂固,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注重動作技術的教學,學生將動作技術作為學習成績的唯一切入點,最后學生在體操教學中完成的只是課程的成績,其它知識和能力獲得的較少。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欠缺自主學習能力。而且各大高校在體操相關專業的教學課時普遍偏少,距離老師們理想的144學時有一定的差距,導致在教學的過程中,盲目追趕教學進度,實際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3)體操教學評價體系單一,不夠合理化和人性化。在體操教學過程中,教師評價應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而不是簡單只是通過階段性的考試來完成評價,而且在評價標準上,僅僅以技術為主,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片面追求技術動作,而對其中包含的人文和文化因素不作了解,長期會導致學生缺乏內在的學習興趣,而且在評價體系中,教師是唯一的評價主體,學生沒有任何發言權,導致評價體系缺乏多元而單一化,如此學生的能力沒有得到全面的培養。(4)基本體操教學被簡單化和邊緣化。基本體操是以徒手或借助各種器械進行的各種簡易練習,是發展一般身體能力的體操[1],它不僅是體操課程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同時還是實現體操教學目標中“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和集體合作意識、提倡學生的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之一。但在目前各大高校的基本體操課程開展的過程中,基本體操課程多轉化為專業課前的“熱身動作”,被簡單化,而且沒有一個完整科學的關于基本體操的考核體系,即使在基本體操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只是注重對動作要領的講解與灌輸,而其他能力的培養則被邊緣化。概括的說,基本體操的教學存在以下幾點問題:①在高等專業體育院校中,由于體育專業細化,基本體操則被放在了各個具體體育專業的教學中,更多是體現為諸多課程的課前準備當中,沒有形成單獨的教學體系。②隨著高等學校的擴招,學生人數激增,在體操教學中,學生人數多,班級規模大,甚至幾個平行教學班級,教師很難做到顧及每個同學,學生鍛煉機會較少,基本體操的教學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培養和提高。③在基本體操具體教學過程中,多以隊列練習、徒手體操為主,輕型機械體操和專門機械體操的教學內容較少甚至沒有,而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以聽和模仿為主,其基本體操中包含的組織協調能力、示范講解能力、編操創作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和提高。④基本體操的實習時間和次數較少。隨堂實習和專門實習是學生進行基本體操教學實習的主要形式。隨堂實習次數頻繁,時間一般為10min以下;專門實習次數較少,一般情況下,整門課程下來,每位學生僅有一次。學生基本體操實習的時間和次數較少,影響學生自主糾錯能力的提高,使其不能在實習的過程中充分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進行針對性的鍛煉和提高。⑤部分學校基本體操考核系統單一化,考核內容缺乏對于學生基本體操教學能力的全面考核,如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示范講解能力、編操創作能力、糾正和改正錯誤能力等;基本體操成績占體操總成績的比重較少。這種缺乏全面和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也是基本體操教學效果的不盡人意的原因之一。

圖1
(1)在確立“健康第一、健身育人”的指導思想下,合理分配競技體操和基本體操的教學精力與專業設置。既要拋棄以競技體育理念為主的教育理念,也要反對極端淡化競技體育的行為。在體操的教學過程中,要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健身和育人的全面發展為立足點,改變傳統的以運動技術為主的教學方式,重視體操相關的理論知識的學習,讓學生了解體操運動項目健身價值及其人文內涵。同時,根據學校和學生自身情況,實施精品專業教程,體操“健康育人“的理念與體操專業性的學習并不矛盾,在大眾學習的基礎上,針對興趣濃厚和天賦出眾的學生實施小班精品教學,在保護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礎上,培養高水平專業性較強的體操人才。(2)探索合理人性化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手段。合理化的教學模式應該在建立在對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創新過程給予幫助和鼓勵之上,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逐步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并且尊重學生的思維模式,在此基礎上給與積極合理引導,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在現代教育理念中,學生不再是單一的接受提,更是學習的交流者和探索者,要讓學生在體操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不只是動作重復練習帶來的勞累和枯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由于如今高校體育專業都配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大部分高校體育教師對多媒體的操作比較熟練,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增強體操教學的可感觀性和趣味性。(3)合理設置體操教學內容。體操教學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學校應在“學以致用、打好基礎、注重實效”方針的指導下對實踐部分進行整合優化。具體來說,可將實踐的內容分成五個板塊進行教學(圖1)。其中,健身健美型體操,主要包括徒手體操、隊列隊形、輕器械和專門器械體操。這些是體操運動入門的基礎,應該抓好、抓實;生活技能型體操,主要有攀爬、爬繩(桿)、蕩繩、負重搬運等,此類是對體操運動功能價值的再放大,注重挖掘體操的實用功效,并結合現代生活實際需要而構建的,此類體操的練習與掌握可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求生技能;趣味技巧型體操,主要為各種技巧動作造型、滾翻變化等,此類是對傳統技巧部分的整合,重點學習技巧基礎動作,改變傳統技巧內容片面追求完美的弊端,使體操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娛樂性和實用性;實用器械體操,主要包括單雙杠、跳馬等器械體操,此類重點是對傳統器械教學內容的改進整合,即改變器械體操過于競技化、程序化的特點;體操拓展,主要包括競技體操鑒賞、提高性體操動作、現代健身器材的使用等。對體操內容進行分類整合從而實行板塊教學,打破了原有內容之間有機的聯系,使得教學內容更有針對性,也使學生對體操的課程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4)完善體操教學的評價體系。在體操評價體系中,應該對基本體操形成單獨考核,增加基本體操在總成績中的比重,以此調動學生對基本體操學習的積極性,鍛煉學生教學能力和自我意識的培養,進而形成綜合性評價,把學生的學習進步程度和學習態度納入到評價體系當中。
[1]呂萬剛,胡建國.體操[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8.
[2]從偉.基本體操教學改革的實驗研究[J].大連大學學報,1997,7(4):29-32.
[3]趙衛民.基本體操教學對提高學生教學能力的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15(3).
[4]呂萬剛,胡建國,韋廣忠.體育院系體操教材內容結構體系的建立[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4(4).
[5]汪康樂,邰崇禧,陳瑞琴.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體操教學改革基點及措施[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3(2).
[6]彭紅書.對我國高等體育院校體教專業體操保護幫助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