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貴璇

編者按:作為國家級新區,貴安新區的獲批將有力推進貴陽-安順一體化進程,貴陽、安順、貴安新區之間如何形成產業聯合、經濟聯動、發展聯手的互動格局?本刊記者進行了專題采訪。
:如何看待此次貴安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貴陽、安順、貴安新區三地將在新區建設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劉文新:到2020年,貴州要與全國實現同步小康,這就需要有支撐發展的戰略平臺。把貴安新區設在貴陽和安順之間,并把其作為全省發展的重大平臺,這是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既有利于發揮貴陽省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又有利于貴陽與安順的資源整合、優勢互補,把貴安新區打造成為黔中經濟區的核心增長極。
建設貴安新區事關全省發展大局。貴陽市作為省會城市,是全省的“火車頭”和“發動機”,肩負著服務全省、帶動全省、輻射全省的重大責任,要堅決帶頭支持和擁護。省委、省政府有號召,我們就要有響應和行動,這是貴陽市“作表率、走前列”的第一要求。
曾永濤:貴陽市、安順市、貴安新區是共贏共進的關系,要用戰略眼光來看待未來三地融合發展將產生的巨大效應。貴安新區的建設不僅在地理空間上貫通安順和貴陽,推動貴陽、安順同城化、一體化、融合化發展,而且能夠吸引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流入,形成貴州新的產業集聚區和經濟增長極,為黔中經濟區乃至貴州加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對于安順而言,一方面要主動融入,特別是產業規劃、城鎮建設規劃等要與貴安新區進行無縫對接,避免脫節和無序;另一方面要自加壓力,奮力提速發展,以高于全國、全省和西部省區發展平均速度的增長速度,迅速做大經濟總量,提高經濟占比,不斷增強安順在各個領域的吸附能力,走出一條符合安順實際的趕超跨越之路。
馬長青:國務院批復設立貴安新區,進一步明確了貴安新區的建設目標和發展規劃,也意味著貴安新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將對貴州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長遠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一是搭建了貴州對外開放的戰略平臺;二是勾畫了貴州全面深化改革的“試驗田”;三是裝備了貴州跨越發展的核心引擎。
貴安新區銜接貴陽、安順兩大城市,三地融合發展將產生巨大效應。貴陽和安順兩市都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和人才支撐,以航空航天為代表的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產業、特色輕工業等已初步形成產業集聚區。兩市高校和科研單位密集,技術創新能力較強,具有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端服務業的支撐條件。作為貴安一體化的銜接區域,貴安新區在規劃中充分考慮了貴陽市、安順市、貴安新區的功能互補、統籌發展。
:此次貴安新區將推進貴安一體化進程,但在要素集聚、產業發展方面,是否也會與貴陽、安順存在競爭關系?
劉文新:貴陽與貴安新區的之間的關系,用“競合”這一概念比較貼切。所謂“競合”,就是競爭中求合作,合作中有競爭,是一種可以實現雙贏的發展格局。我們會以一種包容開放的心態來面對貴安新區的開發建設。特別是隨著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區域經濟的加速發展,產業的專業化分工特征越來越明顯。就黔中經濟區核心區而言,既需要城市發展的功能布局規劃,也需要產業發展的空間布局規劃,這樣更有利于差異化發展,避免同質化競爭。
同時,就貴陽、安順、貴安新區三地而言,應該是多方共贏的關系。我認為,下一步,三地應該按照《黔中經濟區發展規劃》,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圍繞區域合理布局、產業分工協作、資源相互整合的要求來集聚要素和產業;按照“優化配置、同城共享”的思路,推進公共交通、電信服務、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重要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從而形成產業聯合、經濟聯動、發展聯手的良好格局,合力打造“黔中經濟區核心區”,最大限度地發揮“大貴陽經濟圈”在全省的輻射力、帶動力和服務力。
曾永濤:此次省兩會期間,陳敏爾省長在安順代表團討論時指出,安順“一方面要做好與貴陽市、貴安新區同城化、一體化、融合化發展的文章,另一方面要做好與貴陽市、貴安新區差別化、特色化、個性化發展的文章”。
2014年及今后一段時期,在抓住新機遇、增創新優勢,積極主動推進與貴陽、貴安新區一體化發展的前提下,安順市將在發展中體現出與貴陽、貴安新區的差別化、特色化和個性化,保持定力、頂住壓力、深處著力、精準發力,緊緊圍繞將安順建設成黔中經濟區重要增長極、黔中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開放型經濟試驗區,進一步推動“兩市一區”在城市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無縫對接、聯動發展、共進雙贏。
安順市將全力以赴加快發展,做大經濟總量,努力打造成為黔中經濟區重要增長極,以建設百萬人口的生態旅游城市為目標,全力建設黔中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同時牢牢守住生態環境保護的底線,全力建設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認識好、發揮好安順既有發展條件和特色優勢,不斷創造新的發展優勢,主動作為、乘勢而上,化挑戰為機遇,努力成為黔中經濟區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就目前來看,三地會在哪些領域盡快加快資源整合,形成發展合力?
馬長青:貴安新區將從大局出發,緊抓機遇,積極向貴陽、安順“靠攏”,努力形成功能要素完整的黔中經濟區產業帶。同時,全力推動形成三地實現各方面多層面的良好互動,發揮好貴安新區在貴陽、安順間的“橋梁”作用,全力助推貴安兩地的溝通與協作。
比如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貴安新區將進一步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初步形成內外互聯互通的交通路網,開工建設貴安高鐵站和貴陽市域快鐵貴安段。在開放平臺建設方面,新區編制實施內陸開放型經濟示范區規劃,推進開放型經濟領域先行先試、創新發展。并加強與中關村貴陽科技園、貴陽綜合保稅區合作,共同爭取布局一批基礎設施和重大產業關聯項目,推進貴安一體化聯動發展。
劉文新:積極拿出土地支持貴安新區建設,促進貴安新區早日建成內陸開放型經濟示范區、形成黔中經濟區新的經濟增長極,對貴陽市來說也意味著新的發展機遇。從目前發達國家和發達地區的經驗來看,一個地方的綜合競爭力并不是看你掌握多少資源,而是看你能夠整合多少資源。借助貴安新區的開發建設,貴陽市完全可以通過雙方的分工合作,整合更多的資源,實現要素的自由流動和最佳組配,從而把省會城市的要素聚集優勢、交通區位優勢、功能配套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在貴安新區的大開發中實現貴陽的大發展。
曾永濤:安順將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緊密結合貴安新區產業布局,突出差異化發展,引進發展上下游產業,做好產業配套服務,大力實施提高民營經濟比重五年行動計劃,爭取2020年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75%。
此外,安順將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把安順打造成為全省改革開放的橋頭堡和先行區。繼續全面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投資項目全程跟蹤協調服務,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提高運行效能,把安順打造成為全省行政審批事項最少、投資環境最好的地方之一,力爭2014年實現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突破1000億元。通過自身經濟社會的加速發展,為整個黔中經濟區的發展注入活力。(責任編輯/蔣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