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振



貴陽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土建工程目前正處于規模有序施工中,按照工程設計及貴陽市委、市政府安排,將會在2017年投入試運營。屆時,城市軌道交通、新實施的1.5環暢通工程、快速鐵路及龍洞堡機場擴建工程,將構成貴陽市多層次立體現代城市綜合交通體系。以軌道交通為支撐的城市交通設施“升級版”,將極大推動省會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
方便市民出行、縮短時空距離、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激活區域經濟與社會活力,是城市軌道交通巨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即正外部效應之所在。在實施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的今天,軌道交通將成為黔中經濟區核心區發展藍圖的關鍵樞紐,貴陽中心城區“一城三帶多組團”的空間布局將成為現實,區域資源與要素流動更活躍,貴陽市將會更好地扮演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火車頭”與“發動機”角色。
重塑貴陽交通新環境
當下,城市化進程在不斷加快,人口積聚速度及機動車增長速度也隨之快速攀升,這加大了城市交通供需矛盾。1990年,貴陽市人口總數是153萬,2000年達到370萬,到了2012,貴陽市常住人口是445.17萬人。特別是老城區,人口密度越來越大。城市人口的逐年增多,不斷考驗著貴陽中心城區基礎設施的承載能力,如何合理、有效疏導壓力,成為貴陽城市規劃與交通發展的一大重要任務。
本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但因道路建設滯后于機動車數量的激增,交通堵塞這個最急迫需要治理的“城市病”,嚴重影響到了市民的生活、工作。貴陽市也不例外,市民最直接的感受,是交通出行不便,影響工作情緒和效率,“路太堵了!”這樣的抱怨時常能聽到。按不少學者的觀點,一座城市如果常常陷入堵車狀態,那么城市運行效率就很難說會有正常提升。
根據相關研究,貴陽城市道路用地面積占城市建設用地面積即道路面積率約為9.5%,這一數據與《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所提出8%—15%的指標相比,還處于較低水平;該規范還提出,對規劃人口在200萬以上的大城市,道路面積率宜為15%—20%。許多研究表明,道路面積率低、路網級配不合理,是城市交通擁堵的主要原因。
盡管有關部門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限行”,但效果并不理想。在貴陽城市規模、經濟與財力都上一個臺階后,有效開發地下空間,發展城市軌道交通來疏導人流,便自然進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劃視野,也成為廣大市民翹首以待的民生工程。
2013年9月,《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城市按照“量力而行、有序發展”原則,推進地鐵、輕軌等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建設,發揮地鐵公共交通的骨干作用,帶動城市公共交通和相關產業發展。
“單靠常規地面交通,顯然無法解決市中心區域的大量客流。”地下鐵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施仲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只有把市中心的人流引入地下,才能有效減輕地面交通的壓力。國家發改委在《關于貴陽市軌道交通1號線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中,也特別強調“緩解城市交通壓力、完善城市綜合交通系統”。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得到貴州省委、省政府及貴陽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2013年8月9日,在全省鐵路工作座談會上,省委書記趙克志要求貴陽市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建設;2013年9月18日,貴陽市召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作專題會,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陳剛明確提出“舉全市之力,打響軌道交通建設攻堅戰,迎接地鐵時代的到來”。
貴陽市是典型的山地城市,地勢高低不平,建設用地局促,交通走廊集中且有限,地面交通的拓展空間有限。軌道交通以其大容量、快速、便捷、準點的特點將有效緩解常規道路公共交通的壓力,為貴陽實現“疏老城、建新城”的規劃目標奠定基礎。
構筑貴陽經濟新力量
據有關資料,全國已批準了37個城市的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和建設,總里程達5790公里;預計在2013—2018年中,37個城市將建設軌道交通里程3127公里,估算總投資1.86萬億元,每公里平均造價達6億元以上。
把建設期貸款利息以及物價等因素計算在內,貴陽軌道交通1、2號線的動態總投資將達到450億元左右。這樣的“巨額投資”到底劃算不劃算?答案是肯定的,因為軌道交通具有巨大的“TOD”作用。按通常的解釋,TOD是指“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模式,是實現城市各個組團緊湊型開發的有機協調模式。TOD是國際上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社區開發模式,其中的公共交通主要是地鐵、輕軌等軌道交通及巴士干線,然后以公交站點為中心,以“舒適步行距離”400米至800米即5~10分鐘步行路程為半徑,建立集工作、商業、文化、教育、居住等為一體的城區。
從項目本身的資金使用與獲益渠道看,在“借、用、還”一體化運作模式下,貴陽市軌道交通項目“拓展投融資渠道,進行多元化融資,減少政府負債風險”的意識已貫穿整個項目的建設及經營流程,而對軌道交通場站地下、周邊及上蓋資源進行有效開發,發揮“升值效應”,產生收益反哺軌道項目建設及運營,成為實現軌道交通項目可持續發展的抓手。在香港,地鐵能實現盈利,其70%左右的運營收入來自與場站有關的物業開發與經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鏈。
相關單位對貴陽軌道交通的“國民經濟評價”結論,也認為軌道交通項目“國民經濟效益良好”、“具備財務可行性和經濟合理性”,而且對居民就業、收入、生活質量甚至社會公平等,軌道交通都能產生較強的正面效應。
如果從貴州踐行發展與生態保護“兩條底線”承諾的角度分析,貴陽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的可持續前景會更加明確。
軌道交通帶來的商業繁榮,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有相當“靚麗”的表現。發達地區的經驗表明,在公共資源分配以及房地產業、休閑娛樂業和其他商業發展等方面,軌道交通可以帶來令人驚嘆的改變。
城市規模擴張“攤大餅”觀念被逐漸摒棄以后,“大城市”之“大”,不僅在于地域之廣、人口之眾,還更多體現在組團與組團之間以及區域經濟帶之間,能實現快速、高效互動,比如貴陽觀山湖區與龍洞堡組團之間、白云片區與小河片區之間的往來,能更大程度地縮短時空距離,增強各功能片區的聯系,最大限度降低流通與社會成本。
投資浪費是學界與輿論的一種擔憂,但更主流的觀點是,軌道交通對城市空間布局的改變,可以提升地區經濟競爭力與激發社會活力,因此,對軌道交通的大力度資金及資源支持,被業內人士稱之為“投資升級”,看好其對經濟增長的提升作用。時下,貴州要堅守“發展底線”,對高效投資的需求非常急迫,從社會反響與相關專業評估看,貴陽軌道交通投資有非常樂觀的長遠效益,可為發展注入強大的推力。
作為貴州經濟的“火車頭”,貴陽市有責任也有能力充分發揮經濟輻射與助推作用,拉動周邊地區特別是黔中經濟區共同發展。而今,貴安新區建設如火如荼,貴安新區與貴陽合力共建“黔中經濟核心區”,隨著軌道交通與城市快速通道逐步建成、完善,可以預見,“大貴陽”經濟圈的發展實力,將會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其“輻射力、帶動力、服務力”也將會更加強勁。
軌道交通對貴陽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推動作用也顯而易見。新型城鎮化是“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于貴陽而言,將來延伸至白云片區、沙文組團以及花溪組團等地的軌道交通,對破解二元結構,實現城鄉一體化尤其是“人的無差別”發展,對拉動周邊區域產業升級,特別是對提高當地居民生活質量、充分發掘土地資源價值,提升要素流動市場化程度等,都勢必會釋放出強大正能量。
相對于地面機動公交,軌道交通還有環保與生態優勢。客觀講,地面機動公交造成的噪音、空氣污染,給市民帶來極大生存負擔。污染治理成本高昂,環保投入需要不斷增加。采用直流電、多數地段為地下運行,低耗能、低污染的軌道交通,成就市民“綠色生活”與城市綠色發展,軌道交通也成了名副其實的“綠色大動脈”,這也契合貴陽市生態文明建設與貴州堅守“生態底線”的戰略需求。
貴州經濟“升級版”需要新興項目支撐,貴州各地都非常歡迎符合當地發展進程與資源稟賦的投資項目,尤其是能夠改善人居、商業環境的基礎設施的項目投資。作為資源與要素高度聚集的省會城市,根據相關批復的規劃,貴陽在今后的20年中,將逐步推進4條軌道交通線路建設,為構建“大貴陽”格局提供非常關鍵的基礎設施。軌道交通的建成,將會大大改善貴陽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功能,貴陽經濟社會發展“升級版”路線圖也因此會更加清晰;對整個貴州改革開放、經濟社會轉型升級而言,“有地鐵的貴陽”,將以更加現代化的姿態,更有力地引領全省發展。(責任編輯/晏 青)
資料
貴陽軌道交通1、2號線為地鐵制式
地鐵和輕軌的區別
無論是輕軌還是地鐵,都可以建在地下、地面或高架橋上;地鐵、輕軌均可采用重型鋼軌。劃分兩者的主要依據應是線路遠期單向最大高峰小時客運能力。地鐵為高大運量級、線路全封閉、高密度運行、單向最大高峰小時客運能力為2.5萬-7萬人次/小時;輕軌則為中低運量級、線路全封閉或半封閉、單向最大高峰小時客運能力為1萬-3萬人次/小時。運量的大小決定了列車編組數(地鐵列車編組可達4-10節,輕軌列車編組為2-6節),決定了車輛,決定了軸重,決定了有效站臺長度。
貴陽市正在建設的軌道交通在乘客服務、車型、準點率等軟硬件的主要方面,和一線城市的地鐵相比,是沒有區別的。
城市軌道交通范圍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是一個集成度較高、專業多、接口設計復雜的系統。工程項目構成可分為工程基本設施和運營裝備系統兩大部分,兩大部分涉及五大系統25個子系統31個專業,包括土建、車輛和車輛段、強電、弱電、車站設備系統,涵蓋線路、軌道、地質、路基、隧道、橋梁、站場、建筑、結構、行車、經調、客流、限界、工程籌劃、環評、施預、經濟評價、車輛、車輛段工藝、變電所、電力監控、供電、接觸網(軌)、通信、信號、BAS(環境與設備監控系統)FAS(火災自動報警系統)ISCS(綜合監控系統)、AFC(自動售票系統)門禁及安防、控制中心、低壓配電、安全門、防淹門及電梯、給排水等專業。
自1863年世界第一條地鐵在英國倫敦誕生以來,當今城市軌道交通形式,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根據《城市公共交通分類標準》,可分為七類:
·地鐵(Metro/Subway)
·輕軌(Light Rail Transit,LRT)
·單軌(Ronorail)
·有軌電車(Tram或Streetcar)
·磁懸浮系統(Marlesytem)
·自動導向交通(Automated GuidewayTransit,ATG)
·市郊快鐵(Urban Railway)
(資料由貴陽市城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提供)
鏈接
編輯部釋疑
在花溪區經營汽車修理廠的蔣女士最關心的是軌道交通運行的線路。她說,現在從貴陽城區到花溪區的路比較擁堵,尤其是花溪公園門口正在修建地下通道,車輛只能從甲秀南路繞行,要繞很長一段距離。對于沒有購車的家庭來說,要去一趟城區更辛苦。她想知道的是,貴陽軌道交通建設有沒有把花溪區納入規劃?
答:根據貴陽市城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提供的信息,按照規劃,貴陽軌道交通3號線連接新添寨、老城區和花溪組團。
在大十字上班、家住鹽務街的楊先生對軌道交通修建帶來的交通影響略有不滿。由于北京路、延安西路等站點開始施工,路面半幅通行,楊先生出行很不方便,坐公交車也得堵上半天。因此,他想了解軌道交通1號線項目能不能按時完工?完工后對于緩解貴陽交通壓力有哪些作用?
答:貴陽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預計在2017年實現試運行。不久之后,在觀山湖區、老城區及經開區(小河片區)生活工作的市民就多了一種交通選擇了。
(本刊記者/姚 遠 岳 振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