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亮

“家鄉這幾年變化很大,不但修了文化廣場,村村寨寨也串起了水泥路,鞋子走上半年依然如新。”白云區牛場鄉阿所村69歲的村民楊家龍深有感觸地說,過去,全村人畜飲水全靠肩挑背馱,現在,不僅家家戶戶都用上了自來水,而且幾乎都蓋起了三層小樓。
這是貴陽市白云區開展“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活動以來,村民生產生活發生變化的一個縮影。
白云區農業水利局局長朱克剛介紹,全區在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上,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并在原有基礎上不斷鞏固和提升。
據統計,2013年,白云區先后完成牛場鄉阿所、蓬萊等村人飲工程、村級文化廣場等項目和農村清潔工程建設,美麗鄉村創建示范點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1%以上;村寨道路、串戶路硬化率均達100%以上;完成村莊環境整治228戶;全年美麗鄉村建設共計整合各類資金5900余萬元,惠及農戶312戶997人。
看得見的明顯變化
作為白云區最偏遠的鄉鎮,多年來,牛場鄉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人居環境較差。隨著“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活動的開展,這樣的情況明顯轉變。
2013年,白云區著手對村寨的房屋進行立面整治,對庭院、道路、空地、公共場地等進行綠化,對村寨污水排放、垃圾收集、道路保潔進行全面整治,對農戶廁所完成整體改造。在公共場所,還增設了果皮箱、移動垃圾斗、清運車等衛生設施,并制定了村莊環境長效管理及保潔機制。
對這些工作取得的成效,阿所村大寨組村民方國星看在眼里:“經過村寨亮化、環境整治后,村里衛生狀況明顯改善。以前,保潔員只會每周集中清掃一次。現在,村寨衛生每天都有人負責 。”
看得見的變化,還實實在在的體現在路燈安裝、文化墻、文化體育活動廣場等一系列公共配套設施的建設上。
“自從路燈安裝以后,村寨的治安狀況得到明顯好轉,小偷盜竊的情況也少了許多。”方國星如是說。一件件實打實的惠民舉措,不僅靚麗了鄉村,而且給廣大村民帶來切身實惠。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只有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才能真正提高。”朱克剛表示,未來幾年,白云區將實現公共服務體系向農村延伸,并積極推進農村供水管網與城市供水管網等一體聯接。
依托產業嘗“甜頭”
牛場鄉是白云區唯一的農業鄉鎮,全鄉95%以上的土地屬于貴陽市北郊水庫水源保護區。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區位,使得牛場鄉只能發展農業。要發展農業,要實現農民的持續增收,要建設美麗鄉村,白云區就必須從產業發展上尋找突破口。
位于牛場鄉蓬萊村的“貴州省現代農業展示園”,是貴州省首個由政府投入基礎設施建設、企業實施經營管理的省級現代農業展示區。通過招商引資,該園區目前已吸引了一大批企業入駐。
“園區按區域功能分割,進行特色種植及品種展示。一方面,保障投資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對周邊土地實行流轉,促進村民增收。”據牛場鄉副鄉長羅釗介紹,“園區周邊的平山組和蓬萊組,僅土地流轉一項,當地村民每畝就能增收825元。并且,土地租金還在不斷上漲。”
依托現代農業展示園,牛場鄉政府加速發展現代生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讓村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增收致富。2013年,蓬萊仙界旅游景區累計接待游客60萬人次,被農業部、國家旅游局評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在鄉村旅游的帶動下,當地新建6戶農家樂和2家鄉村客棧,產業發展對地方創收的推動可見一斑。
與此相照應,牛場鄉阿所村打造“現實版QQ農場”生態鄉村旅游,也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又一途徑。阿所村村支書陳良富介紹說:“‘QQ農場實行分地認領,游客可有償認領土地。村民獲得絕大部分報酬,村委收取一小部分管理費。”通過打造特色生態旅游產業,阿所村村民收入穩步提升,創建美麗鄉村的積極性也空前高漲。
白云區借力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蓬萊仙界旅游景區、牛場示范小城鎮建設契機,把它們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核心產業支撐納入整體規劃設計,形成“產業支撐、優勢互補”的良性互動建設發展模式,村民們嘗到了產業發展的“甜頭”。
引領鄉風文明
白云區在積極推進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及打造產業支撐的同時,著力推進美麗鄉村精神文化建設。
在蓬萊村平山組,有一家“蓬萊書院”吸引游客紛至沓來。書院的主人叫劉深靈,他在退休后一直尋思著為本地文化發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在各級部門的支持下,劉深靈利用自家房屋創辦了“蓬萊書院”,免費為村民及游客提供借閱服務。
“創辦這家書院,我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圖書不夠,許多單位還會捐贈一些。”劉深靈說。
牛場鄉科技宣教信息文化中心主任金貴告訴記者,目前全鄉13個行政村共有14個農家書屋。其中,劉深靈所在的蓬萊村就有2個。
文化要傳承和發展,當然離不開地方政府的助推作用。在牛場鄉,布依族人口占全鄉人口的三成多。如何傳承布依文化并發揮其優勢,成為政府重點考慮的問題。“我們注重對古村落、古民居、古樹名木和民俗文化等歷史文化、遺跡遺物進行傳承與保護,打造布依地戲文化園,發展農村休閑觀光旅游,帶領村民發家致富。”談起下一步的打算,金貴如是說。
阿所村村主任莫任江也興致勃勃地對記者說,村里在每年農歷八月初八都舉行布依桂花節,還專門組織了布依山歌隊和腰鼓隊。這些都極大的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質量。“要讓每一個村至少有一個文化活動廣場,建有文化墻,安裝健身器械,倡導全民健身。”牛場鄉鄉長助理莫任輝說,文化生活豐富了,村民們的選擇多樣了,民風也得到了凈化。
建設美麗鄉村,不只是幾項干條條或幾句空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惠民舉措。2013年,白云區全面完成了5個美麗鄉村示范點的建設工作,并通過了市級考核驗收;牛場鄉蓬萊村入選全國美麗鄉村創建試點;美麗鄉村示范點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862.5元,高于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11.6個百分點。
下一步,白云區將按照一年出框架、兩年有亮點、三年見成效的進度要求,計劃在2015年底前,將19個自然村寨全部建成美麗鄉村示范點。通過示范帶動,力爭在2020年底前全區所有行政村或自然村基本達到美麗鄉村建設標準。(責任編輯/晏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