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魯江
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助于抑制社會資金的投機傾向,推動實體經濟調整和發展。
通過敞開國有經濟傳統的控制領域,可以使得充足的社會資金更多地投向實體經濟,而不是形成各種炒作式的投機浪潮,形成泡沫經濟。根據以往的國際經驗,在經濟結構面臨重大的戰略性調整的時候,最需要警惕的就是產業“空心化”或“空洞化”的危險。美國和日本都有過這方面的教訓。
一方面,前一階段的快速經濟增長使得社會積累了比較充足的資金,另一方面,傳統的產業尤其是制造業,往往成本大幅上升,盈利空間大幅萎縮,而新興的實體產業則前景不明。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往往熱衷于短線的金融投機操作,從而形成各種炒作式的投機浪潮。日本泡沫經濟的破滅,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都是前車之鑒。
因此,我國經濟結構無論怎么調整、經濟無論怎樣轉型,都應強調以發展實體經濟為主。推進這一新的政策框架,也有助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有助于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抑制泡沫經濟的形成。
通過發展混合經濟,可以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放國民經濟急需加強的產業和領域。實體經濟的發展,在于其結構優化、競爭實力提升、大力推動創新和創業、積極培育新興產業、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要素綜合效率、改進發展質量和效益等等。尤其是在我國,整個實體經濟都面臨著全方位的現代化改造的艱巨任務。這些都急需大量的資金投入。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將有助于更為充分地打開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進入實體經濟的通道。這樣,吸納更多的社會資本的集中于實體經濟的發展,也就可以有效地抑制泡沫經濟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