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鎮遠縣委宣傳部



鎮遠縣依托得天獨厚的文化旅游資源優勢,突出實施“文化旅游興縣”主戰略,建設新城、開發新區、保護古城,全縣文化旅游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鎮遠縣依托得天獨厚的文化旅游資源優勢,突出實施“文化旅游興縣”主戰略,建設新城、開發新區、保護古城,在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旅游宣傳營銷等方面加大力度,使全縣的文化旅游產業得到快速健康發展,再結合全省“5個100工程”的實施,鎮遠文化旅游產業迎來轉型升級的絕好機遇。
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鎮遠縣累計接待游客390萬人次,同比增長22.6%;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6.27億元,同比增長22.8%。
規劃藍圖 依托項目
文化旅游大縣形象升級
鎮遠縣編制完善景區規劃和項目庫,對鎮遠古城各項規劃進行詳細可行的修編,完成了新納入鎮遠古城旅游景區的《鎮遠縣黃桑田現代農業觀光示范園修建性詳細規劃》等,為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和古城文化旅游景區建設提供科學依據。
整合各部門資源,建立古城景區保護與開發項目庫,入庫項目132個,總投資達113.5億元,涉及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旅游服務設施建設、新城區建設、旅游景點打造、古城遷出、配套設施建設等。
2013年,鎮遠古城文化旅游景區作為全省“20個省級重點示范旅游景區”之一進行重點打造,緊緊圍繞建設“生態文化旅游創新區”的戰略定位,加速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古城文化品位,修編古城旅游發展規劃,將景區不斷向城郊延伸,延長產業鏈,使文化旅游產業不斷健康發展。
古城文化旅游景區的重點打造建設和示范景區帶動,將引領鎮遠縣文化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助推旅游經濟發展,加快建成省內“文化旅游大縣”和國內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談到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鎮遠縣委書記劉建新多次指出:“文化旅游資源是鎮遠縣最大的優勢資源,要把發展文化旅游業作為最大的優勢,有效帶動第三產業發展。”為此,全縣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古城保護開發為重點,結合《鎮遠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全力推進古城文化旅游景區建設,確保到2017年將景區打造成“產業特色突出、示范效應明顯、基礎設施完備、配套服務齊全、綜合效益顯著”的精品旅游景區,達到國家5A級旅游景區標準。
完善基礎 加快建設
景區接待能力升級
在2013年初的鎮遠縣政府工作報告中,鎮遠縣長羅杰強調:“要加快文化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
2013年,全縣開工建設文化旅游項目22個,已建設完成5個,完成投資0.67億元;在建項目17個,預計投資23.49億元,已投資超3億元。古城景區、芽溪新區、 陽河景區、鐵溪—黃桑田等景區項目建設正有條不紊地進行。重點啟動了文德、五里牌、芽溪三個大型游客服務中心建設,預計2014年可投入使用,建成后能有效疏導古城旅游高峰期的交通、拓展城市空間,極大地提高旅游接待容量。投資1.5億元的小菜園至芽溪濱河大道工程已完成70%進度;總投資2.19億元的古城區路面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地施工,預計2014年4月全面竣工。
同時,旅游景區不斷向城郊結合部發展,擴大了古城的旅游容積率。目前,離古城核心區僅1.4公里,總投資3000萬元的云龍洞景區已經進入試營業階段;集休閑、娛樂、體驗、農家樂為一體的黃桑田現代高效農業旅游觀光示范園已初具規模;古城景區附近的中康度假、芽溪、西峽溫泉三個五星級酒店建設項目正在進行場平、地勘、設計等前期工作,建成后將成為提升鎮遠古城景區接待能力的重要保證。
挖掘特色 打造精品
古城文化旅游品牌升級
鎮遠縣確定了“大文化、大旅游、大產業”的發展思路,構建現代文化旅游產業體系,提高文化旅游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依托“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國家4A級旅游景區”、“最美貴州·美在鎮遠”等已有的品牌效應,加大對品牌的推廣與宣傳,提升現有品牌的影響力;維護、經營好正在發展中的品牌《古韻鎮遠》、“一條會唱歌的河——高過河”等;發揮自身優勢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打造新的文化旅游品牌,做大做強文化旅游產業。
同時,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發展軍旅文化、河商文化、宗教文化,重要體現建筑文化和以傳統賽龍舟、報京“三月三”、尚寨“八月八”、涌溪“九月九”等節慶活動為主的民族民俗民間文化。從2006年起,全縣通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強旅游行業管理、加強市場宣傳力度等措施,在挖掘特色文化、推動旅游發展方面取得顯著成績,實現了旅游人次與旅游綜合收入年均20%以上的穩步增長,基本形成以古城歷史文化為核心, 陽河、高過河、鐵溪為支撐的四大景區和人文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
下一步,鎮遠將修復文廟、鎮遠衙門、府城垣,建設石屏山軍旅文化產業園、明清影視文化產業園、青龍洞宗教建筑文化區,實現旅游與文化緊密結合,形成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資源共享、市場共享、互為支撐、互相促進、共同提升的良性發展機制,發揮文化軟實力,提升古城文化品牌。(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