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連虎+周恒莉
貴陽市花溪區孟關鄉在探索新型城鎮化發展道路的征程中,不斷改革創新實現突破發展。在小城鎮建設中將“產”作為“城”的根基和引擎,將“城”作為“產”的依托和載體,充分發揮小城鎮的規模效應和帶動效應,貴陽南大門一座產城互動發展的現代化生態示范小城鎮正崛地而起。
窮鄉僻壤變身生態新城
孟關鄉位于貴陽市東南郊,地處貴陽市中心城區規劃范圍的最南端。全鄉行政區劃面積68.29平方公里,總人口3.8萬余人。長期以來,作為相對偏遠的少數民族鄉鎮,孟關鄉基礎設施建設和村民居住環境比較落后,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相對較低。直到進入新世紀時,地方財政收入仍不足2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
解決發展瓶頸推動經濟發展,實現村民增收致富,要求孟關在發展思路上大膽改革創新。孟關緊緊圍繞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體”總布局,將產業發展和城鎮建設作為兩個重要抓手,牢牢把握“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主基調,搶抓貴陽市修建環城高速公路等契機,在《貴陽市總體規劃》、《貴陽市小河-孟關裝備制造業生態工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指導下,完成相關城鎮產業規劃,孟關的產城發展開始煥發蓬勃生機。
自2012年孟關被列為“生態示范小城鎮”建設以來,隨著孟關大道、貴惠大道的建成通車,孟關片區以及花溪區的交通瓶頸得到進一步的突破,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農民人均年收入從新世紀初期的不足2000元增加至2013年的1萬余元,增長505%。孟關道路、水電、通訊等生產生活基本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生活品質得到有效提高,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率先在全市實現同步小康發展目標,初步建成產城互動的現代化生態示范小城鎮。
產城互動引領協調發展
工業化與城鎮化的同步推進,為孟關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立足“省級示范小城鎮”目標,秉持“以城促產、以產興城”的“產城互動”良性循環發展模式,孟關形成了“一心兩軸三區”的發展布局。
“一心”是以“貴陽(孟關)國際汽貿城”為發展軸心,“立足貴州、面向全國”,打造一個功能齊全、服務一流、獨具特色的大型現代化綜合汽車貿易產業基地,塑造“貴陽國際車市”品牌。
“兩軸”是以孟關大道和貴惠大道為發展軸,不斷完善“一環三縱四橫”路網結構等基礎設施,助推孟關跨越發展。
“三區”:一是指以改貌鐵路貨運中心和“兩港一中心”為核心,“立足貴州、面向海外”的現代化“國際物流區”;二是指以建成后能夠容納10萬人、極具歐洲風情的碧桂園項目為核心,助推城鎮化步伐加速前進的“生態居住區”;三是指當前以發展現代生態農業和旅游觀光業為主,今后將發揮土地資源等優勢,帶動石龍村、谷立村實現同步小康,為圈內產業鏈條延伸做準備的“承接拓展區”。
產業的合理布局和城鎮的快速發展,將孟關小城鎮的功能、空間、基礎設施、環境等有機整合,形成了以產興城、以產促城、產城融合的良性互動循環。以產興城,隨著貴陽(孟關)國際汽貿城的建成營業,孟關近年來生產總值以較大幅度逐年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和財政收入成倍增長,實現人口轉移3000余人,新增就業崗位4000多個;以產促城,孟關生態特色功能區城市綜合體、汽貿城棚戶區改造和改貌棚戶區改造、富源南路棚戶區改造等項目的實施,提供大量生活配套和人力保障。通過“產”和“城”的互動融合,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農民人居環境、提升城鎮形象和加強城鎮管理,爭取實現農村城市化、產城互動和公共資源均等化,使發展成果惠及當地群眾,培育產城協調發展的新型小城鎮。
繼續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努力實現開拓創新,牢牢把握發展契機,緊緊圍繞“產城互動”理念全面實施工業化、城鎮化戰略是當前孟關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選擇。(作者分別系:孟關鄉黨委副書記,孟關鄉黨政辦負責人 責任編輯/胡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