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本刊顧問,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副主任(副軍級)、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國家安全戰略、國際沖突與危機處理,曾赴美國國防大學和英國皇家軍事科學院學習,2001年3月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赴美國國防大學講學。
兩千多年前,古希臘有位哲學家名叫安提西尼(公元前435-前370年)。與其他哲學家頗為不同的是,安提西尼表露與闡述自己的哲學思想時,很少用那些枯燥乏味的術語和高深莫測的概念,而是大量運用生動形象的動物寓言故事。
其中一則寓言故事如下:
某日,森林中百獸聚會,小白兔率先提議:森林中所有獸類一律平等。白兔的提議立即得到了松鼠、梅花鹿和山羊的響應與贊成。正當小動物們歡欣鼓舞之時,獅子突然站出來大喝一聲:“那么你們的利爪在哪里?”周圍頓時一片啞然。于是森林中依然以獅子為王,所有動物仍然無法一律平等。安提西尼這則寓言,被西方稱為最早提出的叢林法則。
時至今日,兩千多年過去了,叢林法則已經淹沒于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發展進程中了嗎?情況似乎并非如此。“9·11”事件發生后,英國高級外交官羅伯特·庫帕在英國外交政策中心編寫的《重組世界秩序—“9·11”事件的長遠影響》中開誠布公、明確無誤地說:“在我們中間,我們按法律辦事,但是當我們在叢林中行事時,我們也應該運用叢林里的法則。”庫帕所謂的“叢林”,指“后現代歐洲大陸之外的老式國家”——即廣大的發展中國家。他認為與這些國家打交道時,“我們需要回到前一個時代所使用的較嚴厲的辦法—武力、先發制人的攻擊、欺騙乃至任何一種必要手段”。
這名英國紳士告訴我們一個真理:今日世界,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依然通行無阻。
庫帕算不上是大吼一聲的獅子。在英國政客中,他還算個溫和派。即使庫帕不是溫和派,大不列顛也無法重振往昔“日不落帝國”的雄風了。但問題是一個國家的衰落不等于一種規則的衰落。規則之所以能夠比國運長久,因為它存在承傳。20世紀60年代越南戰爭高峰時期,路透社記者一句俏皮話道出了經久不衰的叢林法則的嶄新承傳:“英國雄獅還剩下一條尾巴,美國大兵揮舞它鞭打全世界”。
看看越南戰爭之后美國人的戰爭區域吧:從海地到波黑,從索馬里到阿富汗,從巴拿馬到科索沃,從1991年的海灣戰爭到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不但軍事行動遍及全球,而且變得誰說都不聽,誰勸都不行,說打就一定要打;至于以什么樣的理由開戰、需不需要聯合國批準等等,早已不在話下,只剩下美國政界那句名言:“武力以及使人相信可能使用武力,對保衛美國重大利益至關重要。”這還不是美式皮鞭對世界的抽打嗎?那個最張牙舞爪的美國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其名言是:“你在說好話的同時帶上槍,會比你只說好話獲得更多的東西。”此人后來力倡美軍實施所謂“10—30—30”軍事轉型,即做出動武決定后,在10天內完成戰斗準備并且向預定地區進發,用30天時間擊敗敵人,并使其在可預見的將來無力恢復有組織的反擊;然后再以30天時間調整部署,為全球任何地區新一輪戰斗任務作好準備。根據這種用70天打一場并可以立即轉入打另一場仗的“轉型”設想,美軍一年可以打五場仗還富裕十幾天。這叫全球反恐還是叫全球稱霸合適?單邊主義也好,先發制人也好,“10-30-30”構想也好,不但將進攻性表現得日益露骨,推行實力政策的立場也更加鮮明。一句話:更加“叢林”。阿桑奇的維基解密、斯諾登披露的“棱鏡計劃”,更將信息時代的信息優勢大國營造“信息叢林”揭露得淋漓盡致,這不就是21世紀叢林法則的擴展和延伸嗎?
這就是我們面臨的真實而不是虛幻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尊嚴來自實力,安全來自實力,和平也來自實力。沖突與戰爭是實力的較量,和平與發展同樣是實力的較量。如果沒有由經濟實力、科技實力、文化實力構成的強大國防實力,不但無法控制沖突,而且還會丟掉和平。
說實話,兩千多年前安提西尼描述的世界無人喜歡。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人民怕的就是動蕩,求的就是穩定,盼的就是太平。
但是無人喜歡并不表明它就不存在,你就不需面對。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又說:我們要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決不能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決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呑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
這些話語揭示了一個道理:這個矛盾百出的世界你可能不喜歡它,但是首先必須適應它。然后,才有可能去改造它。
因自強而走向世界、因自信而融入世界的中國,應該做出這樣的選擇。(責任編輯/吳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