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軍
摘要:應用型人才學習風格在信息的加工、感知、輸入和理解上,總體偏向于活躍型、感悟型、視覺型和序列型,且崗位類別、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不同的學習者,其學習風格在信息加工和感知方面也存在差異。教育培訓機構可從優化支持服務、加強資源建設、規范課程設計、完善教學方式等方面入手,提升應用型人才職業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學習風格;職業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9-0138-04
學習風格是個體持續一貫的帶有個性特征的學習方式,對個體學習質量、學習效率有很大的影響。應用型人才是能夠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職業的一種專門的人才類型,他們的學識和技能水平直接影響著企業的基礎生產和基礎效益,而其學識和技能水平又直接受其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的影響。對應用型人才學習風格進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提供適合其特點的學習環境、學習資源和學習方式,能有效提升其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
學習風格及其分類
(一)學習風格內涵及其特點
學習風格是個體持續一貫的、具有明顯個性特征的學習方式,是個體學習策略和學習傾向的綜合。一般而言,個體的學習策略和學習傾向會隨著學習環境、學習內容的變化而發生相應變化,但是,那些帶有明顯個性特征的學習策略和學習傾向一般不會隨之發生明顯變化,而這些不會隨之發生明顯變化的學習策略和學習傾向,就形成了個體學習過程中通常所采用的學習方式,即學習風格。
學習風格受個體生理、心理和社會環境三要素的影響,并同時具備以下三個特征:
獨特性 學習風格受教育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并通過學習者長期的學習活動和學習過程而形成,具有非常明顯的個性特征。
穩定性 學習風格是個體在長期的學習活動和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個體長期堅持的學習方式,具有比較長久的穩定性,不易受外界環境影響而發生變化。
活動和個性的綜合體現 學習風格貫穿于個體整個學習活動和學習過程,保證個體順利完成相應的學習活動和過程,同時又使學習活動和過程及學習結果帶有明顯的個性特征。
(二)學習風格的類型
所羅門從信息加工、感知、輸入、理解四個方面將學習風格分為4個組對、8種維度。
活躍型和沉思型 從信息加工的角度,所羅門將學習風格分為活躍型和沉思型。具有活躍型學習風格的個體偏好于通過不斷地嘗試、討論、實踐、轉述或講解而掌握信息;而具有沉思型學習風格的個體則更傾向于對問題進行冷靜的思考后再掌握信息。
感悟型和直覺型 從信息感知的角度,所羅門將學習風格分為感悟型和直覺型。學習風格為感悟型的學習者注重于學習事實,而學習風格為直覺型的學習者則更注重于發現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
視覺型和言語型 從信息輸入的角度,所羅門將學習風格分為視覺型和言語型。學習風格為視覺型的學習者更容易記住所看到的信息,而學習風格為言語型的學習者則更喜歡從文字和語言解釋中掌握信息。心理學研究表明,當通過視覺和聽覺同時呈現信息時,學習者能夠獲得和掌握更多的信息。
序列型和綜合型 從信息理解的角度,所羅門將學習風格分為序列型和綜合型。學習風格為序列型的學習者擅長按部就班地尋找答案并解決問題,而學習風格為綜合型的學習者往往能比較快速地解決一些復雜問題,或者在解決問題時一旦他們掌握了問題的主要部分,就會綜合運用一些新奇的方式方法解決問題,但他們經常在清楚地解釋如何解決問題的方面存在困難。
應用型人才學習風格現狀
為了研究應用型人才的學習風格,筆者發放了調查問卷720份,回收有效問卷694份。在回收的問卷中,被調查者的崗位分布情況為:基層管理崗位37份、生產崗位554份、服務崗位103份;被調查者的受教育程度分布情況為:本科139份、專科296份、中專259份;被調查者的技能水平分布情況為:高級技師23份、技師91份、高級工227份、中級工296份、初級工及以下57份;在694位被調查者中正在接受繼續教育(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的有102人。
(一)總體現狀調查結果
調查顯示,在所有有效被試中,屬于活躍型的有500人,屬于沉思型的有194人;屬于感悟型的有597人,屬于直覺型的有97人;屬于視覺型的有645人,屬于言語型的有49人;屬于序列型的有632人,屬于綜合型的有62人。屬于各種類型學習風格的學習者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二)應用型人才學習風格的差異狀況
崗位類別差異 活躍型和沉思型學習風格在不同崗位類別上差異顯著,其他類型差異不顯著,如表2所示。
受教育程度差異 感悟型和直覺型學習風格在不同受教育程度上差異顯著,其他類型差異不顯著。如表3所示。
技能水平差異 活躍型、沉思型、感悟型和直覺型學習風格在不同技能水平上差異非常顯著,如表4所示。
(三)應用型人才學習風格的差異性分析
學習風格差異的形成,主要受生理、心理和社會三要素的影響。學習風格的生理要素包括學習條件、學習場所等與環境刺激相關的組成成分。學習風格的心理要素包括認知、情感和意動。認知因素就是指個體傾向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現在個體對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維、記憶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上。學習風格的情感和意動因素表現在學習者學習的意志力、興趣、動機、焦慮水平和實際操作等方面。學習風格的社會因素體現在學習者個體的學習成長環境、受教育程度、學習活動的開展形式等方面。
研究表明,應用型人才學習風格在信息的加工和感知上存在差異或明顯差異,而在信息的輸入和理解上沒有明顯的差異。從學習風格三要素上分析,其差異原因主要體現在認知因素、社會教育因素和情感意動因素方面。
崗位類別不同,其工作環境也隨之不同,個體所接觸到的學習條件、學習場所便會存在差異,外部條件的刺激會引起個體的不同反應,所以在接受信息時學習者往往采取不同的感知方式,于是導致對不同感受器官的偏愛。一般而言,管理崗位具有相對獨立的辦公場所,辦公和學習環境一般優越于生產和服務崗位,有相對便利的條件對相關學習內容進行獨立思考。
教育對學生心理發展的影響是有目的、有計劃、有專人組織進行的。教育的目的是根據一定的社會需要,引導學生的心理朝著社會所期望的方向發展,教育的過程是由教師和專門的教育工作者進行實施的,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其所接受到的引導、教育過程自然不同,其心理發展過程和學習風格形成過程也就隨之不同。一般情況下,中職和高職教育,更多關注的是技術應用層面的培養,涉及技術革新和理論支撐方面的培養,與本科教育相比相對較少,技術應用背后的理論支撐必然與各個相關學科緊密相連,也就引導本科學生多思考各類問題間的相互關聯,反映在學習風格上,受教育程度為本科者的學習風格在信息的感知方面與受教育程度為專科和中職者存在一定的差異。
同一企業不同技能水平人員其崗位和薪資待遇必然不同,也就誘發技能水平較低者希望通過技術水平和技能等級的提升而獲得加薪或職務提升的機會,其在工作和生活過程中必然會抓緊學習、快速熟練地工作,很少沉靜下來對深層次的管理或技術問題進行思考和提煉總結;而技能水平較高者則更多關注技術手段的革新或生產流程的再造等問題,他們更愿意把各種問題綜合起來考慮,探討各類問題間的關聯和革新方式,其學習興趣、學習動機、焦慮程度和技術熟練程度相應地也就不同,反映在學習風格上自然存在差異。
基于學習風格的應用型人才職業教育策略探討
應用型人才學習風格在信息的加工、感知、輸入和理解上總體偏向于活躍型、感悟型、視覺型和序列型,且崗位類別、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不同者的學習風格在信息的加工和感知方面存在差異,其職業教育策略必將有所不同。
(一)優化職業教育支持服務,加大環境刺激
政府部門應加強指導扶持,積極提供職業教育政策、教育項目和信息等服務,監督落實企業職工教育經費。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應根據不同職業教育培訓項目、不同層次應用人才的特點,指導教育機構精心設計教育方案,綜合運用集中講授、研討、案例、考察、委托培養等多種教育形式,提供量身合體的職業教育服務,積極做到按需施教,重在學以致用,取得實效,并應指導和監督企業建立職工繼續教育考核和激勵制度,把各類參加教育培訓情況作為對職工考核評價和崗位聘用的重要依據,優化大環境,刺激應用型人才學習的動機和興趣。
(二)加強課程資源建設力度,增加視聽覺資源比例
針對應用型人才的學習風格,教育培訓機構在為應用型人才打造相關教育課程時要與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密切相連,并大量運用視聽覺課程資源。
在課程資源建設過程中,要努力做到課程內容與具體工作相結合;利用微資源,以便及時更新;積極利用網絡互連功能將課程資源整合成應用模塊。
在資源的具體制作中,要減少理論內容的比例,將生產、建設、管理、服務過程中運用到的知識點分解為概念、方法、原理、實例,做成單個微資源,努力做到以一個幾分鐘的小視頻或一張清晰的表格將示范動作或管理、產品、服務的標準呈現出來。
(三)規范課程設計,嚴格學習內容編制
應用型人才長期供職于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相對固定,更喜歡按部就班地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反映在學習風格上更傾向于序列型。這就要求教育培訓機構在為其提供教育服務時,要按照問題解決步驟所要求的知識內容逐一講授,也就是要求教育培訓機構在為其打造教育服務時,要將學習內容編制與其工作實際緊密相連,從學員的認知水平出發,找準切入口,精選最恰當的課程內容,使之貼近工作需求、貼近學員接受能力、貼近問題解決步驟所需,以更有利于學員積極、主動地學習。
(四)完善教學方式,注重團隊協作并兼顧個體獨立學習
應用型人才接受教育培訓的目的在于提高自身的專業學識,幫助解決工作實際問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以獲得相應的薪資和職務待遇。此種情況下,教育培訓機構必須改變以往的傳教士式的教學方式,應鼓勵授課教師根據了解到的學員學習風格信息或其他相關信息,將受教育學員分成不同團隊,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增加他們相互借鑒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同時,教師也應適當采用不同的傳授方式,幫助學員適應不同的學習任務和學習情境,適當地增加團隊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機會,發展學生與人合作相處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兼顧不同崗位、不同受教育程度和不同技能水平背景下應用型人才的獨立學習需求,要鼓勵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及在部分管理崗位上具有本科教育背景的人員進行獨立的探索性學習,通過設置問題、分析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等步驟,引導其逐步通過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得到正確的答案,形成獨到的見解。
(五)輔導學員認識自己獨特的學習風格
應用型人才的學習風格是相對穩定、并帶有明顯個性特征的,幫助其認識到自身的學習風格,并幫助和指導其創造適應自身學習風格需求的學習環境,有利于應用型人才快速提升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同時,當發現應用型人才的學習風格與教育培訓機構提供的學習環境不相匹配時,教育培訓機構應及時調整教育策略和教育方式。因此,在對應用型人才提供教育培訓服務時,相應機構應適時對應用型人才開展一次學習風格測試,幫助其認識和了解自身的學習風格,以便更好地做好教育培訓服務工作,提升教育效果。
結語
應用型人才職業教育與一般學校教育不同,注重的是能力和技術的再提升,是以生活和工作需求為導向,注重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了解應用型人才學習風格的基本特點,并通過相關的技術和教學手段使其所受到的教育培訓與其學習風格基本吻合,既能提升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也能更好地引發學員的學習興趣,使教育培訓活動取得更好的成效。
參考文獻:
[1]葉順麗,吳颯.國內學習風格研究述評[J].瘋狂英語(教師版),2008(4):31-35.
[2]宋陽,江玲,任其華,佟延秋.在線學習者學習風格測量初探[J].現代教育技術,2009(1):99-101.
[3]韓松.遠程教育學習風格對學習績效的影響測評[J].遠程教育雜志,2010(2):106-110.
[4]遲新麗,李娜.大學生學習風格與學習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08(6):62-64.
[5]楊春榮,蔣波.學習風格與成人網絡教學策略[J].成人教育,2008(6):21-23.
[6]吳慧玲,王建中,龔彪.高中學生學習風格調查研究[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9):11-14.
[7]賈永妍.學習風格研究概論[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1):95-96.
(責任編輯:王恒)
崗位類別不同,其工作環境也隨之不同,個體所接觸到的學習條件、學習場所便會存在差異,外部條件的刺激會引起個體的不同反應,所以在接受信息時學習者往往采取不同的感知方式,于是導致對不同感受器官的偏愛。一般而言,管理崗位具有相對獨立的辦公場所,辦公和學習環境一般優越于生產和服務崗位,有相對便利的條件對相關學習內容進行獨立思考。
教育對學生心理發展的影響是有目的、有計劃、有專人組織進行的。教育的目的是根據一定的社會需要,引導學生的心理朝著社會所期望的方向發展,教育的過程是由教師和專門的教育工作者進行實施的,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其所接受到的引導、教育過程自然不同,其心理發展過程和學習風格形成過程也就隨之不同。一般情況下,中職和高職教育,更多關注的是技術應用層面的培養,涉及技術革新和理論支撐方面的培養,與本科教育相比相對較少,技術應用背后的理論支撐必然與各個相關學科緊密相連,也就引導本科學生多思考各類問題間的相互關聯,反映在學習風格上,受教育程度為本科者的學習風格在信息的感知方面與受教育程度為專科和中職者存在一定的差異。
同一企業不同技能水平人員其崗位和薪資待遇必然不同,也就誘發技能水平較低者希望通過技術水平和技能等級的提升而獲得加薪或職務提升的機會,其在工作和生活過程中必然會抓緊學習、快速熟練地工作,很少沉靜下來對深層次的管理或技術問題進行思考和提煉總結;而技能水平較高者則更多關注技術手段的革新或生產流程的再造等問題,他們更愿意把各種問題綜合起來考慮,探討各類問題間的關聯和革新方式,其學習興趣、學習動機、焦慮程度和技術熟練程度相應地也就不同,反映在學習風格上自然存在差異。
基于學習風格的應用型人才職業教育策略探討
應用型人才學習風格在信息的加工、感知、輸入和理解上總體偏向于活躍型、感悟型、視覺型和序列型,且崗位類別、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不同者的學習風格在信息的加工和感知方面存在差異,其職業教育策略必將有所不同。
(一)優化職業教育支持服務,加大環境刺激
政府部門應加強指導扶持,積極提供職業教育政策、教育項目和信息等服務,監督落實企業職工教育經費。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應根據不同職業教育培訓項目、不同層次應用人才的特點,指導教育機構精心設計教育方案,綜合運用集中講授、研討、案例、考察、委托培養等多種教育形式,提供量身合體的職業教育服務,積極做到按需施教,重在學以致用,取得實效,并應指導和監督企業建立職工繼續教育考核和激勵制度,把各類參加教育培訓情況作為對職工考核評價和崗位聘用的重要依據,優化大環境,刺激應用型人才學習的動機和興趣。
(二)加強課程資源建設力度,增加視聽覺資源比例
針對應用型人才的學習風格,教育培訓機構在為應用型人才打造相關教育課程時要與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密切相連,并大量運用視聽覺課程資源。
在課程資源建設過程中,要努力做到課程內容與具體工作相結合;利用微資源,以便及時更新;積極利用網絡互連功能將課程資源整合成應用模塊。
在資源的具體制作中,要減少理論內容的比例,將生產、建設、管理、服務過程中運用到的知識點分解為概念、方法、原理、實例,做成單個微資源,努力做到以一個幾分鐘的小視頻或一張清晰的表格將示范動作或管理、產品、服務的標準呈現出來。
(三)規范課程設計,嚴格學習內容編制
應用型人才長期供職于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相對固定,更喜歡按部就班地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反映在學習風格上更傾向于序列型。這就要求教育培訓機構在為其提供教育服務時,要按照問題解決步驟所要求的知識內容逐一講授,也就是要求教育培訓機構在為其打造教育服務時,要將學習內容編制與其工作實際緊密相連,從學員的認知水平出發,找準切入口,精選最恰當的課程內容,使之貼近工作需求、貼近學員接受能力、貼近問題解決步驟所需,以更有利于學員積極、主動地學習。
(四)完善教學方式,注重團隊協作并兼顧個體獨立學習
應用型人才接受教育培訓的目的在于提高自身的專業學識,幫助解決工作實際問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以獲得相應的薪資和職務待遇。此種情況下,教育培訓機構必須改變以往的傳教士式的教學方式,應鼓勵授課教師根據了解到的學員學習風格信息或其他相關信息,將受教育學員分成不同團隊,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增加他們相互借鑒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同時,教師也應適當采用不同的傳授方式,幫助學員適應不同的學習任務和學習情境,適當地增加團隊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機會,發展學生與人合作相處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兼顧不同崗位、不同受教育程度和不同技能水平背景下應用型人才的獨立學習需求,要鼓勵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及在部分管理崗位上具有本科教育背景的人員進行獨立的探索性學習,通過設置問題、分析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等步驟,引導其逐步通過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得到正確的答案,形成獨到的見解。
(五)輔導學員認識自己獨特的學習風格
應用型人才的學習風格是相對穩定、并帶有明顯個性特征的,幫助其認識到自身的學習風格,并幫助和指導其創造適應自身學習風格需求的學習環境,有利于應用型人才快速提升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同時,當發現應用型人才的學習風格與教育培訓機構提供的學習環境不相匹配時,教育培訓機構應及時調整教育策略和教育方式。因此,在對應用型人才提供教育培訓服務時,相應機構應適時對應用型人才開展一次學習風格測試,幫助其認識和了解自身的學習風格,以便更好地做好教育培訓服務工作,提升教育效果。
結語
應用型人才職業教育與一般學校教育不同,注重的是能力和技術的再提升,是以生活和工作需求為導向,注重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了解應用型人才學習風格的基本特點,并通過相關的技術和教學手段使其所受到的教育培訓與其學習風格基本吻合,既能提升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也能更好地引發學員的學習興趣,使教育培訓活動取得更好的成效。
參考文獻:
[1]葉順麗,吳颯.國內學習風格研究述評[J].瘋狂英語(教師版),2008(4):31-35.
[2]宋陽,江玲,任其華,佟延秋.在線學習者學習風格測量初探[J].現代教育技術,2009(1):99-101.
[3]韓松.遠程教育學習風格對學習績效的影響測評[J].遠程教育雜志,2010(2):106-110.
[4]遲新麗,李娜.大學生學習風格與學習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08(6):62-64.
[5]楊春榮,蔣波.學習風格與成人網絡教學策略[J].成人教育,2008(6):21-23.
[6]吳慧玲,王建中,龔彪.高中學生學習風格調查研究[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9):11-14.
[7]賈永妍.學習風格研究概論[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1):95-96.
(責任編輯:王恒)
崗位類別不同,其工作環境也隨之不同,個體所接觸到的學習條件、學習場所便會存在差異,外部條件的刺激會引起個體的不同反應,所以在接受信息時學習者往往采取不同的感知方式,于是導致對不同感受器官的偏愛。一般而言,管理崗位具有相對獨立的辦公場所,辦公和學習環境一般優越于生產和服務崗位,有相對便利的條件對相關學習內容進行獨立思考。
教育對學生心理發展的影響是有目的、有計劃、有專人組織進行的。教育的目的是根據一定的社會需要,引導學生的心理朝著社會所期望的方向發展,教育的過程是由教師和專門的教育工作者進行實施的,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其所接受到的引導、教育過程自然不同,其心理發展過程和學習風格形成過程也就隨之不同。一般情況下,中職和高職教育,更多關注的是技術應用層面的培養,涉及技術革新和理論支撐方面的培養,與本科教育相比相對較少,技術應用背后的理論支撐必然與各個相關學科緊密相連,也就引導本科學生多思考各類問題間的相互關聯,反映在學習風格上,受教育程度為本科者的學習風格在信息的感知方面與受教育程度為專科和中職者存在一定的差異。
同一企業不同技能水平人員其崗位和薪資待遇必然不同,也就誘發技能水平較低者希望通過技術水平和技能等級的提升而獲得加薪或職務提升的機會,其在工作和生活過程中必然會抓緊學習、快速熟練地工作,很少沉靜下來對深層次的管理或技術問題進行思考和提煉總結;而技能水平較高者則更多關注技術手段的革新或生產流程的再造等問題,他們更愿意把各種問題綜合起來考慮,探討各類問題間的關聯和革新方式,其學習興趣、學習動機、焦慮程度和技術熟練程度相應地也就不同,反映在學習風格上自然存在差異。
基于學習風格的應用型人才職業教育策略探討
應用型人才學習風格在信息的加工、感知、輸入和理解上總體偏向于活躍型、感悟型、視覺型和序列型,且崗位類別、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不同者的學習風格在信息的加工和感知方面存在差異,其職業教育策略必將有所不同。
(一)優化職業教育支持服務,加大環境刺激
政府部門應加強指導扶持,積極提供職業教育政策、教育項目和信息等服務,監督落實企業職工教育經費。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應根據不同職業教育培訓項目、不同層次應用人才的特點,指導教育機構精心設計教育方案,綜合運用集中講授、研討、案例、考察、委托培養等多種教育形式,提供量身合體的職業教育服務,積極做到按需施教,重在學以致用,取得實效,并應指導和監督企業建立職工繼續教育考核和激勵制度,把各類參加教育培訓情況作為對職工考核評價和崗位聘用的重要依據,優化大環境,刺激應用型人才學習的動機和興趣。
(二)加強課程資源建設力度,增加視聽覺資源比例
針對應用型人才的學習風格,教育培訓機構在為應用型人才打造相關教育課程時要與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密切相連,并大量運用視聽覺課程資源。
在課程資源建設過程中,要努力做到課程內容與具體工作相結合;利用微資源,以便及時更新;積極利用網絡互連功能將課程資源整合成應用模塊。
在資源的具體制作中,要減少理論內容的比例,將生產、建設、管理、服務過程中運用到的知識點分解為概念、方法、原理、實例,做成單個微資源,努力做到以一個幾分鐘的小視頻或一張清晰的表格將示范動作或管理、產品、服務的標準呈現出來。
(三)規范課程設計,嚴格學習內容編制
應用型人才長期供職于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相對固定,更喜歡按部就班地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反映在學習風格上更傾向于序列型。這就要求教育培訓機構在為其提供教育服務時,要按照問題解決步驟所要求的知識內容逐一講授,也就是要求教育培訓機構在為其打造教育服務時,要將學習內容編制與其工作實際緊密相連,從學員的認知水平出發,找準切入口,精選最恰當的課程內容,使之貼近工作需求、貼近學員接受能力、貼近問題解決步驟所需,以更有利于學員積極、主動地學習。
(四)完善教學方式,注重團隊協作并兼顧個體獨立學習
應用型人才接受教育培訓的目的在于提高自身的專業學識,幫助解決工作實際問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以獲得相應的薪資和職務待遇。此種情況下,教育培訓機構必須改變以往的傳教士式的教學方式,應鼓勵授課教師根據了解到的學員學習風格信息或其他相關信息,將受教育學員分成不同團隊,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增加他們相互借鑒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同時,教師也應適當采用不同的傳授方式,幫助學員適應不同的學習任務和學習情境,適當地增加團隊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機會,發展學生與人合作相處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兼顧不同崗位、不同受教育程度和不同技能水平背景下應用型人才的獨立學習需求,要鼓勵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及在部分管理崗位上具有本科教育背景的人員進行獨立的探索性學習,通過設置問題、分析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等步驟,引導其逐步通過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得到正確的答案,形成獨到的見解。
(五)輔導學員認識自己獨特的學習風格
應用型人才的學習風格是相對穩定、并帶有明顯個性特征的,幫助其認識到自身的學習風格,并幫助和指導其創造適應自身學習風格需求的學習環境,有利于應用型人才快速提升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同時,當發現應用型人才的學習風格與教育培訓機構提供的學習環境不相匹配時,教育培訓機構應及時調整教育策略和教育方式。因此,在對應用型人才提供教育培訓服務時,相應機構應適時對應用型人才開展一次學習風格測試,幫助其認識和了解自身的學習風格,以便更好地做好教育培訓服務工作,提升教育效果。
結語
應用型人才職業教育與一般學校教育不同,注重的是能力和技術的再提升,是以生活和工作需求為導向,注重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了解應用型人才學習風格的基本特點,并通過相關的技術和教學手段使其所受到的教育培訓與其學習風格基本吻合,既能提升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也能更好地引發學員的學習興趣,使教育培訓活動取得更好的成效。
參考文獻:
[1]葉順麗,吳颯.國內學習風格研究述評[J].瘋狂英語(教師版),2008(4):31-35.
[2]宋陽,江玲,任其華,佟延秋.在線學習者學習風格測量初探[J].現代教育技術,2009(1):99-101.
[3]韓松.遠程教育學習風格對學習績效的影響測評[J].遠程教育雜志,2010(2):106-110.
[4]遲新麗,李娜.大學生學習風格與學習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08(6):62-64.
[5]楊春榮,蔣波.學習風格與成人網絡教學策略[J].成人教育,2008(6):21-23.
[6]吳慧玲,王建中,龔彪.高中學生學習風格調查研究[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9):11-14.
[7]賈永妍.學習風格研究概論[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1):95-96.
(責任編輯: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