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豐萍
摘要:生理學作為一門與臨床醫學相輔相成的基礎醫學學科,能夠將生理學知識應用于臨床實踐是最終的教學目的,尤其是對于職業中專的學生而言,培養他們對生理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更為重要。通過轉變教育觀念,采取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問題意識、重視試驗、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等方法,加強職業中專學生生理學知識在社會實踐中的應用能力,才能為社會輸送合格的職業技能人才。
關鍵詞:職業中專;生理學教學;社會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9-0154-03
生理學是醫學類職業中專教育主干課程之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與臨床各學科聯系緊密,是一門承上啟下的重要課程。而職業中專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較差,往往對學習知識不感興趣,面對內容比較抽象的生理學,總顯得束手無策。但職業中專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較強,因此,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讓職業中專生動起來,才更有利于他們主動學習。
我校作為培養針灸推拿專業人才的職業學校,于2005年成立了學生實訓基地,為在校學生的社會實踐開辟了一個平臺。作為職業教育的教師,應注重實用型人才的培養,尤其是針對生理學這門理論性、實踐性很強的醫學基礎課程,更應該加強學生將生理學知識運用于社會實踐的能力。
筆者結合多年生理學教學和實訓基地工作經驗,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索,旨在以學生為主體,以改進教學方法為基礎,以我校社區醫療服務站為實踐場所,以生理指標的制定、衛生知識的宣傳、常見病的咨詢、社區居民健康檔案的建立等為主要內容,不斷提高學生生理學基礎知識的應用能力。
轉變教育觀念,調整教學方法
明確教學目標,優化教學體系 傳統的人體生理學教學偏重于理論知識,忽視實踐能力的培養。應試教育使得考試成績成了不少學生追求的主要目的,甚至是唯一目的。學生的學習常常停留在知識的表層,而對蘊含在知識中的智能價值以及知識的應用能力則重視不足。若這種情況不改變,創造能力、技能操作能力就成了無本之木。我校摒棄應試教育的理念,明確了教學目標,從根本上解放學生的思想,活躍學生的思維,突出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將人體生理學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基本實驗有機結合起來,同時對醫學基礎學科進行精簡,將在不同學科中反復出現的醫學知識裁減掉,將解剖學和生理學兩門課程有機結合成一門正常人體學,在避免造成教育資源浪費的同時,節省下的課時可以開展更有意義的教學實踐。
積極改進教學方法,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為社會實踐做準備 在教學中,只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其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形成學習動機。有了動機,學生才會主動接受知識并積極應用于社會實踐。根據生理學的特點,教學中應多采用問題教學法、情境設置教學法,并合理應用多媒體教學,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其學習興趣。問題式教學方法在把握學生對知識理解能力的基礎上,精心設計課程所要提出的問題,通過適當的引導,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尋問題的答案,直至達到滿意答復。例如,在講骨骼肌收縮的引起和收縮機制時,可以用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首先提出如下問題:關節是如何活動的?當學生回答是由于肌肉收縮時,再問:肌肉在誰的支配下才能收縮?當學生說是神經時,繼續再問:神經如何將生物電活動轉變成機械收縮活動的?通過這樣的方式,就可以一一講解“肌肉收縮的引起及收縮原理”。情境設置教學可使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例如,在講解“血量、輸血與血型”這一章時,可設置某人車禍大出血、血壓下降的休克情境,讓學生分析輸血急救措施,包括需要輸多少血,輸血前要做哪些準備,怎樣確定該患者的血型等等。通過合適的情境創設,課堂氣氛變得異常活躍,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也能很高,可為社會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在生理學教學中合理應用多媒體也很重要,因為生理學概念多、內容不易理解,通過多媒體將生理學教學需要的大量圖片、圖表、視頻資料等加以演示,可將枯燥的、難以理解的知識變為直觀的、感染力強的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重視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生理學知識源于實踐,所以實驗對生理學教學也是十分重要的,不但能使學生對課堂所學的知識有一個直觀的認識,而且能為社會實踐提供動手鍛煉的機會。在生理學教學過程中,對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可進行適當調整,刪減個別與專業培養目標關系不大、理論性太強的內容,增加實驗課時,有針對性地選擇實驗內容,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以強化訓練。例如,在講授血型鑒定時,教師可邊示范操作,邊講解實驗方法,之后,可指導學生小組組長相互之間做血型鑒定,教師一邊指導,一邊提出問題,最后讓學生自己總結實驗結果,并指導其他同學做實驗。這樣,不但可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可為社會實踐做好必要的準備。
教學中注重三個結合
與生理學最新進展相結合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生理學也有著突飛猛進的發展,新理論、新知識不斷涌現,要求我們時時關注網絡,查閱相關書籍資料,主動汲取學科的新知識、新進展,進行自我更新。要將這些新的進展及時結合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并與學生展開討論。這樣既可彌補教材滯后于學科發展的不足,又可使學生盡早獲取最新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中。
與臨床實際相結合 人體生理學以研究正常人體生命活動規律為內容,概念多、學習內容抽象、強調邏輯思維,職業中專生普遍反映難學、難記,而學好該門課程可以為今后學習臨床醫學知識做準備。在講到各系統正常生理功能和調節時,適當聯系臨床實際,講述一些典型病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主動性,而且也是學生了解和積累臨床知識的開端,有助于縮短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心理適應過程,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形象記憶。例如,在講解血漿膠體滲透壓時,可以結合講解臨床上腎病綜合征的患者為什么會出現水腫,以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遇到水腫的病人,就可以自覺加以分析。
與日常生活相結合 在生理學授課中根據教學內容,適當聯系日常生活,可使學生感到生理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聯系緊密,從而產生親和力。例如,在講“膽汁的作用”時,可以告訴學生,膽汁過度濃縮可形成膽結石,有規律地定時進食,使膽囊保持反復擴張,能防止膽汁過度濃縮,一些為了減肥而控制飲食次數的女性,常不吃早飯或午飯,就會提高膽石癥的發病率。
在社會實踐中加強學生生理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通過社會實踐加強職業中專生對生理學知識的應用能力,使其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明確學習目標,增加學習動力。具體方法如下。
教師有序組織、指導學生社會實踐 在進行社會實踐以前,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實踐目的、熟悉實踐內容,做到有備而來。其次,要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選出一名責任心強、有組織能力的組長帶隊,在教師的指導下,分組進行工作。在實踐中,要注重醫學知識的嚴謹性,嚴格要求操作規程,適時地表揚工作突出的學生,使其在實踐中不但能體現自身價值,而且可培養其與他人溝通的能力及成就感。我校門診部也是社區衛生服務站,為學生社會實踐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在教學過程中,每兩周安排一次學生社會實踐,如果班級人數較多,則分組輪流進行。在實踐過程中均有教師現場指導,針對學生遇到的問題及時展開討論,并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根據教學進度及社區醫療服務的需要,選擇實踐內容 生理學的社會實踐內容包括:不同年齡段四大生理指標的測定(血壓、呼吸、脈搏、體溫)、血型鑒定、視力測定、聽力測試、簡單的心音聽診、肺活量的檢測、血常規結果分析、日常衛生知識宣傳和常見病咨詢、社區衛生及經濟狀況調查、社區居民健康檔案的建立等。每次進行社會實踐之前,需要精心選擇實踐內容,不但要根據教學進度,及時將所學內容應用于社會實踐,而且要了解社區醫療服務需求,選擇恰當的實踐內容,讓學生真正有效地服務于社區。
適時總結實踐結果,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 在實踐過程中,學生不但能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加以應用,而且能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例如,對某知識點掌握得不夠扎實、溝通能力較差、動手操作能力不夠強、應變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等。在今后的學習中學生就會加以注意,有意識地在這方面加強鍛煉。在實踐中,教師還要不時地對學生進行相關問題的提問,對學生不清楚的問題,組織大家一起討論,讓學生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教師做最后的總結。往往學生體會到知識的價值后,對課程的學習會更加積極主動。每次社會實踐后,要對收集的資料、數據進行分類整理,幫助社區醫療服務站建立社區居民健康檔案。對當地居民的胃腸炎、高血壓、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等常見病的發病率有所了解,不但可使學生掌握社區居民的健康狀態,而且可使學生認識到真正需要醫療人才的是廣大的社區。
將生理學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不但可使學生將生理學知識與臨床醫療緊密聯系起來,了解到生理學的重要性,增強學習信心,而且可以培養學生自覺服務社區的意識。教學實踐和社會實踐證明,轉變職業教育觀念、調整教學方法、注重社會實踐,對提高職業中專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運用生理學知識的能力,培養醫學類實用型人才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解鳳鳴.關于中專衛校生理學教學方法的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2(12).
[2]馬艷.資料CBS在生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寫作雜志,2005,12(7):601.
[3]鄧華菲.CAI在生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9,23(3).
(責任編輯: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