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國


國內首臺智能手機回收機,全自助回收廢舊手機;節水率高達84%的水龍頭;一臺烹飪機器人2分半炒出一盤蝦仁……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同主辦的第八屆中國北京國際節能環保展覽會在北京展覽館舉行。眾多貼近民生的節能技術和產品集體亮相大受歡迎,也讓觀展的京城百姓得以近距離感受更加節能節約的生活方式。
今年節能展有許多新亮點,“京津冀共同行動”醒目呈現,“大氣污染治理”成關鍵詞。一走進1號館,記者就看見“清潔空氣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在行動”的大屏幕,屏幕一側實時播放著北京地區空氣質量的實況。
“大氣污染治理技術綜合展示區”一開幕就成了人頭攢動的“人氣場所”。道路抑塵劑、霧霾治理技術……每一家參展企業都在各顯神通。
在一家空氣凈化器展臺,工作人員向人們展示了最新的空氣凈化產品。在一個銀色保險箱模樣的裝置里,預先放置臭豆腐模擬出被污染的空氣,凈化器、普通凈化器和無凈化三種出口一字排開以供體驗。工作人員將無凈化的“臭豆腐”空氣送到一位觀眾鼻端,這位觀眾立刻皺起了眉頭;當經由凈化器出來的空氣吸到肺中時,已是非常清新的大自然味道了;普通凈化器能起一定作用,但仍有殘余的污染味道。
這家企業負責人演示了PM2.5和PM10塵粒過濾器模型,這是一套專業的過濾系統,能過濾甲醛、苯等,“吃掉”空氣里的污染物。
低碳和節能的生活,其實就在每一位市民的身邊。洗菜、炒蝦仁……在節能展上都擁有了環保方式。
北京展覽館2號展館,一盤色香味俱全的炒蝦仁出鍋了,參觀者并沒有看到有油煙冒出,也未聞到嗆人的油煙味。這盤炒蝦仁是一臺智能烹飪機器人做出來的,花費時間2分半。
北京警盾京西廚房設備公司經理李德芳介紹,這臺機器人的智能程度很高,人們只要按照食譜準備好原料,調好自己的口味,什么時間加佐料,什么時間出鍋,這些都可以由這臺智能烹飪機器人來承擔。
此外,烹飪機器人還能進行遠程遙控。烹飪機器人設備上有個電話號碼,使用者在辦公室或在回家路上,只要打一個電話,這臺機器人就能將使用者事先準備好的食材做成一道美食。想吃什么菜,人們只要從網上下載菜譜,然后準備食材就可以了,味道的咸淡都可以調控。烹飪機器人的油鍋溫度是智能控制的,在炒菜的時候沒有油煙,沒有明火。
在6號展館,兩臺高效節水食品清洗機里,水花翻動中,青菜、青椒、紅椒、肉不斷沉浮,被洗得干干凈凈。據介紹,清洗機的玄機在于,采用循環水自動清洗,利用紫外線臭氧、活性炭聯用技術進行水凈化處理,使用臭氧水能有效降解農藥殘留物,提高清洗效率,節約大量用水。
“在節能展上果然淘著寶了!”市民王大媽高興地給記者展示她逛展會的“戰利品”:兩個僅比拇指大一點的水閥。
可別小看這不起眼的水閥,原來它有強大的節水功能。展館一角,“大河馬省水寶”的展臺上布滿水槽,6個水龍頭一字排開,引得不少參展者上前圍觀。
只見工作人員打開最左側的水龍頭,一股強勁的水流隨之噴出。“這就是我們日常使用的水龍頭,但是在生活中很多時候其實并不需要這么強勁的水流。”隨后,工作人員又打開右側的一個水龍頭。與前一個相比,這個水龍頭的出水口就加裝了一個小小的水閥。
加裝水閥之后,原本是“一股”的水流,變成了類似花灑一般的多股細流,雖然水流看上去依然很有“沖勁兒”,但實際上已經比普通水龍頭節水很多。拿過水閥仔細端詳,可以發現出水口被設計成了專門的花灑狀。
“這樣一個小小的改動,就能夠實現84%的省水率。”工作人員的話,讓王大媽動了心。“平時洗菜、洗碗,這種花灑的水流正合適,又能省這么多水!”王大媽絲毫沒猶豫,就掏出85元購買了兩個水閥,打算回家就試一試。
“爸爸,我們把水瓶投到這個大機器里面去吧。”在北京節能環保展的政府展區內,一個小男孩把爸爸拉到了一臺綠白相間的機器面前。
站在一旁的北京盈創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隨即幫助這對父子完成了操作。把礦泉水瓶投入機器,液晶顯示屏頁面會出現一系列的返利方式,捐贈、一卡通、手機、優惠券、二維碼返利等。小男孩的爸爸選擇了手機返利,輸入手機號,幾秒鐘過后,就收到了一條短信,顯示剛剛為手機充了1毛錢。
同時,記者注意到,機器顯示屏上出現這樣一段話:“您投放的是盈創回收總第556624個瓶子,目前已累計減少損耗石油90噸,避免615棵樹木被砍伐,減少45噸二氧化碳排放。感謝您對環保事業的支持。”
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2012年年底,盈創公司成功研制出中國首例物聯網智能回收機,通過物聯網技術,智能回收機可完成回收物的識別、稱重、回收、存放,實現一卡通充值、手機話費、支付寶、優惠券打印等結算支付方式,確保飲料瓶、舊報紙進入正確的回收渠道。“目前智能回收機已經在北京地鐵、公交、首都機場、學校、商場及寫字樓等公共場所進行了鋪設,計劃2015年底在北京鋪設達到5000臺。”
據介紹,一臺飲料瓶回收機器可以裝下350?400個瓶子,那么回收的瓶子都去哪了?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盈創公司在順義區擁有目前亞洲單線產能最大的“再生瓶級聚酯切片生產作業線”,從而能夠實現了“瓶到瓶”的再生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