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鑫 唐丹丹
摘 要: 評教是當代大學生學習生活中一件普通而經常的事。本研究通過對四川農業大學學生評教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總結了學生對于評教的看法和建議,以及影響學生評教的因素和現行學生評教制度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對策建議,便于相關部門全面掌握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強化教學管理,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管理與決策水平。
關鍵詞: 四川農業大學;學生評教;影響因素
基金項目:四川農業大學2016年科研興趣培養項目結題成果。項目題目:四川農業大學學生評教影響因素分析,項目編號:2016195。
一、學生評教情況
自20世紀80年代后期以來,高等教育質量一直受到我國高教界的高度重視,在政府組織的高校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得到充分發展的同時,高校內部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也逐步建立起來[1]。
(一)調查學生情況
本次調查從2017年3月至9月,歷時半年,以四川農業大學2014級、2015級、2016級三個年級的學生為主要調查對象,涉及雅安、都江堰、溫江三個校區。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結合當面調查與網絡調查,總計選取348個樣本。其中雅安、溫江、都江堰三個校區的樣本數量分別為102個、121個和125個,其中2016級96人、2015級82人、2014級170人,男生112人,女生236人,自然科學類146人,認為社科類202人。
(二)調查學生評教情況
學生評教是一種學生對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進行評估和判斷的活動[2]。調查發現,18.97%的學生對必修課的評價會更高,3.74%的學生對選修課的評價會更高,而77.3%的學生認為不存在這些情況;9.2%的學生對實驗課的評價更高,5.46%的學生對理論課的評價更高,85.34%的學生認為不存在這些情況;7.47%的學生對課時少的課程評價高些,而4.31%的學生對課時高的課程評價高些,88.22%的學生認為不存在這些情況;11.49%的學生對采用卷面考核的課程評價更高,22.99%的學生對采用課程論文考核的課程評價更高,17.53%的學生對采用課程匯報(PPT等)的課程評價更高,47.99%的學生認為不存在這些情況;2.01%的學生對女教師評價高些,1.15%的學生對男教師評價高些,96.84%的學生認為不存在這些情況。
二、學生評教的影響因素分析
學生評教作為高校教學質量保障的重要措施,理應發揮促進教師教學的作用,然而在實踐中卻面臨很大困境[3],而這些困境背后的原因更值得深思。
(一)課程設置因素
課程類型、數量和考核方式的設置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評價結果的有效性造成影響。但是,研究表明,課程的類型和課程的考核方式對學生對老師評價影響較為顯著,而課時數量的設置對學生的評價結果并沒有多大的影響。
1、課程類型。根據此次調查情況來看,課程設置的類型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并沒有多大的影響。但是,對于必修課的老師,部分學生會給予更高的評價,而對于選修課的老師會給予較低的評價,理論課或實驗課對評價影響甚微。其原因可能在于學生對于必修課的老師更加熟悉且交往較多,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和情感因素,所以對必修課的評價自然高于選修課。
2、課程考核方式。研究數據顯示,學生的評價結果因課程設置的考核方式不同而有所差異,學生對于卷面考核方式的評價往往會低于PPT匯報和課程論文的方式,這是因為卷面考核的方式會花費學生的大部分時間來復習且過程較為枯燥,而像PPT匯報和課程論文這種方式,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課題內容花費時間限制相對寬松,這些原因都促使了學生對卷面考核的方式不高。
(二)教師及學生因素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學生普遍認為評教活動很有必要,他們認為評教結果對于提高老師教學質量存在一定的好處。在對于大學生評教的能力和評價的客觀性方面,受訪學生普遍認為大學生已經具備了評價教師教學質量的能力,僅有少部分同學認為大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還存在不足。受訪的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在評教過程中客觀公正,僅有少部分同學認為自己在評教中不夠公正。
但是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在評教時不夠公正。他們會因為擔心不好的評價結果可能會給被評價的老師和評教的學生自身帶來不良的后果,而給老師更高的評價。部分同學會基于自己與受評價老師之間的關系來進行評價,對于和自己關系較好或今后可能會有該老師的其他課程的,受訪學生的評價會更高。學生本人對于該門課程自身的興趣也會影響評教的結果,且部分學生表示其評教會受其他學生觀點的影響。
就受評價的老師的教學能力和職業素養方面來說,受訪學生普遍會給具有以下素質的老師更高的評價:一是上課幽默富有感染力,能帶動學生參與;二是學識淵博,知識面廣;三是對待學生客觀公正,責任心強。至于老師的知名度和學歷,對于學生評教的影響較小。
(三)評教系統設計因素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部分學生認為評教系統內容和時間設置等方面還是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大部分學生認為評教系統的設置還存在著不合理之處。
1、版面設置。學校的評教系統版面布局不合理。據調查結果顯示,學生認為學校的評價系統選項過多、太過繁瑣、語言累贅、模糊,沒有進行具體量化,操作起來太過麻煩、隨意。 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學生無暇認真進行教師評價,從而造成評價結果有失偏頗。
2、內容設置。評教系統的內容設置會影響學生對老師的評價結果。大部分人覺得開放性試題設置較為合理,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比較隨意,甚至有些同學覺得太麻煩而放棄填寫。開放性試題往往會給學生對老師發表看法和提出建議帶來很大的便利性,給了學生自由言論的機會,有利于老師了解自己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但是,正是因為這一開放性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學生的較大的隨意性和主觀性,有時會適得其反。
3、提交評教的方式。大部分同學表示當填寫不滿意時,必須填寫不滿意的原因才能提交這一情況設置是合理的,有利于改進老師教學方式,提高老師教學水平。但是還是有部分同學表示,太過于麻煩,可能為避免這一情況而改為滿意或寫一些不太相關的事。
(三)評教結果
1、評教結果的公開性。大部分同學覺得沒有即將評教的結果對學生公開,不夠透明,這不利于學生對老師的進一步了解,也不利于引起教師對評教結果的重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評教的效果。大部分同學都覺得評教對提高老師教學質量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仍有部分同學覺得評教的作用不太大,認為評教過于形式化。
三、對策建議
1、加強評教保障,注意信息公開
許多同學在調查過程中表示,因為擔心自己的信息被泄露,而不敢對老師進行客觀真實的評價。加強對學生評教的保密工作,有利于促進評教結果的有效性和真實性。僅僅關注評教的結果遠遠不夠,同時應該加強老師對評教結果的重視,綜合考慮評教結果,使之運用于幫助改進教學。當然,評教信息的公開化至關重要,以消除師生對評教結果的質疑。
2、優化評教系統設置
學校應該合理改進對評教系統的設置。一方面應該對評教系統進行量化,將選項設置為分數段的形式,避免語句模糊籠統,使之更具合理性。另一方面,選項設置不宜過多,避免學生因為麻煩而隨意填寫。最后,學校的評價標準應該具有針對性、多元化,科學合理的評教指標體系應根據不同類型的課程的特點設計評價體系,如分為必修課、選修課、理論課、實驗課等,而不是一概而論,采用單一的標準。
3、加強教育宣傳,合理客觀評教
目前尚有不少學生未認識到評教的重要性,以為評教是查看課程成績的前置環節,所以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有研究指出高校學生評教行為偏差有認知不清、消極與隨意評價、趨低評價、自利趨高評價和他因趨高評價等五種基本類型[4]。因此,學校相關部門應開展集中的評教教育宣傳活動,引導學生的評教行為。同時,學生也應該客觀公正的進行評教,避免因個人喜好、興趣,以偏概全,因某一方面的原因而否定教師的全部。
參考文獻
[1]別敦榮,孟凡. 論學生評教及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改善[J]. 高等教育研究, 2007(12).
[2]毛豐付.學生評教,偏差幾何-對某校學生評教的數據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3)
[3]路麗娜,王洪才.質性評教: 走出學生評教困境的理性選擇[J].現代大學教育, 2016(2).
[4]周繼良,龔放,秦雍.高校學生評教行為偏差及其與學科類別、學校類型和學業自評的關系-基于南京和常州十所高校的實證調查[J].高等教育研究,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