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群芳
華北石油局、分公司工作區域橫跨5省16個縣市,94%的員工在鄭州以外的地區工作生活,一線員工中76%以上是勞務用工,且男女職工比例懸殊,達12:1,青年員工、未婚員工比例高。針對以上人員結構特點,近年來,華北局黨委高度關注一線員工隊伍建設,通過重點解決一線員工關注的“四盼”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提升隊伍士氣,增強企業向心力和凝聚力。
由于長年在野外工作,與家人聚少離多,一線員工特別希望能正常輪休,與家人享受天倫之樂,工作與生活兼顧。但近年來,企業快速發展,人力資源配置比較緊張,導致一線員工特別是關鍵崗位人員正常輪休難以落實。對此,華北局一方面爭取總部政策支持,結合產能建設規劃,適當增加用工計劃,把用工增量放在重點操作崗位,組織招聘一批骨干,有效緩解一線用工緊張的矛盾。另一方面,在鄂南工區一些相對分散的采油氣井場,推進數字化無人值守井場建設,減少用工數量。一些二級單位結合實際,推出彈性輪休試點。
為幫助一線員工照顧好家庭,局處兩級團組織在各主要基地組建青年自愿者服務隊,設置救助熱線、建立值班制度和臺賬,組織青年志愿者和機關工作人員,為一線員工家屬解決諸如看病就醫、搬運重物、房屋裝修等困難,使一線員工能安心在野外工作。
華北分公司所屬油氣田地處黃土高原腹地和陜蒙交界沙地,遠離大中城市,由于長期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從事單調、機械的工作,缺少必要的文化生活調劑,加上長時間與家人分離,職工普遍受到“精神煎熬”,部分員工不同程度地存在孤獨、焦慮、灰心等心理問題。對此,華北局黨委采取多種應對措施。
一是加大野外一線文化設施建設力度。近年來,公司先后投資上千萬元用于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并經常開展小型多樣化文體比賽活動。位于新疆的西部工程公司投資20多萬元建設了60多平方米的職工書屋,藏書8000余冊。同時,加強機關與一線的文化互動,第一采氣廠、鎮涇采油廠組織有文藝特長的機關后勤職工自編自演文藝節目,每月到各采油氣井場巡回演出,取得良好效果。
二是認真落實領導干部帶班值班制度和基層干部與員工“六必談”等談話制度。每逢重要節日,各單位處級領導與一線員工共度佳節,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和制度。各基層廠處建立了處、科、班組長和員工的多層級談話模式,使員工存在的思想和心理問題能及時得到解決。
三是運用新媒體開展交流溝通和心理疏導。公司創辦了覆蓋全體員工的《手機報》,各單位組建QQ群,利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組織一線員工及時交流工作和思想,定期發布企業內部重要信息,及時了解員工的思想動態。今年,局黨委還組織開展EAP員工幫助計劃,請心理輔導專家到基層一線進行輔導講座。
一線大學畢業生群體非常關注個人的職業晉升通道問題。華北局堅持在職稱評定、職務晉升、崗位招聘等方面適當向長期在野外一線工作的員工傾斜,改變一個大學畢業生分到一個基層野外單位“定終身”的現狀。
一是建立機關、兩院與一線生產單位專業技術人才雙向流動的機制,如在野外一線工作一定年限的技術骨干,可以與機關、兩院等相關崗位的人員進行輪崗交流和交叉任職。二是在局處兩級機關補充人員時,面向基層特別是一線實施公開競聘。三是為一線新入職的大學畢業生和技術人員建立職業生涯規劃。
近幾年,大量勞務工群體對落實同工同酬政策的呼聲很高,一些技術骨干覺得自己的工資收入與勞動付出有差距,一部分勞務工選擇了辭職。對此,華北局積極落實同工同酬政策,提高薪酬制度競爭力。一是打通勞務工晉升通道,近兩年先后對117名優秀勞務工,按照集團公司政策轉為正式工。二是完善出臺有利于勞務工成長的政策,建立健全員工職業技能鑒定制度,完善技能評級和首席技師聘任辦法,實現技能操作人員薪酬體系與職業技能等級掛鉤。

□ “你看,這是我們未來的家。”華北石油局紅河油田的張雷和潘陽旭業余時間一起在電腦上設計自己未來的家。胡慶明 攝
由于長年生活在野外,與社會接觸機會少,一線員工在子女教育、擇偶婚戀等方面面臨諸多困難。對此,華北局黨委發動黨政工團組織,幫助解決一線職工子女教育和青年擇偶問題。各級工、團組織專門建立“華北鵲橋”青工婚介平臺,利用冬季調休等時機,組織單身員工與學校、醫院等女性集中的單位進行交流、聯誼。人事部門在新員工招聘時適當考慮男女比例問題,針對一些邊遠采油、氣站,招聘一線員工配偶,建立“夫妻井站”等。為解決一線員工子女教育入學和就醫問題,公司聯系確定鄭大一附院為駐鄭單位大病醫療定點醫院,與伏牛路小學、七十三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為員工生活創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