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曦
(中國人民銀行秦皇島市中心支行,河北 秦皇島 066000)
秦皇島市金融業隨著經濟發展日益壯大,整體實力逐漸提升,為全市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和金融服務。截至2012年末,秦皇島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926.5億元,貸款余額1245.08億元,分別占全省的5.66%、5.97%;保險業全年實現各類保費收入42.81億元,保險深度(保費收入/GDP)3.76%,人均保費收入1417元,高于河北平均水平2.88%、1051元。
結合實際,考慮數據的可得性,從宏觀層面以及銀行業、保險業、農村金融等方面分別選取了能反映金融業競爭力情況的、具有代表性的10項指標,建立統計指標體系,具體如下:X1-地區生產總值(億元),X2-第三產業增加值(億元),X3-固定資產投資(億元),X4-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億元),X5-地區金融機構存款余額(億元),X6-地區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億元),X7-保費收入(億元),X8-證券機構年累計交易金額(萬元),X9-城商行貸款余額(億元),X10-農村信用社貸款余額(億元)。
以河北省11個地市2012年相關數據進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確定權重,運用SPSS統計軟件作為主成分分析工具。為了消除不同量綱差異,對數據采用標準化處理,根據特征值大于1的原則,提取1個主成分,方差貢獻率達到85.429%,因此選一個主成分足夠描述競爭力水平。經過計算,得到河北省各地市金融業競爭力綜合得分。
1.金融機構體系較為完善。目前秦皇島市已經形成了以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機構為主體,地方法人銀行金融機構為補充,銀行、保險、證券等多種機構并存的金融機構體系。目前,秦皇島市共有10家銀行業金融機構、41家保險公司、6家證券公司以及11家典當公司、16家擔保公司、14家小額貸款公司等各類融資性中介公司。
2.金融發展環境較好。秦皇島擁有優良的港口物流、便捷的交通通訊、豐富的旅游資源、溫馨的人居環境,以及不斷提升的高品位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設施。這種優勢既能為本地區的經濟和金融活動提供便利條件,又能為區域間經濟和金融交流與合作創造適宜平臺。經過這些年的建設,秦皇島已發展成為經濟社會繁榮、城鄉發展協調、人居環境優美的旅游城市。
3.銀行業服務能力顯著增強。近10年,秦皇島市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年平均遞增27%,高出GDP增幅15.3個百分點。2012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與GDP之比達到91.5%,經濟貨幣化程度不斷加深。在金融服務方面,繼續做好民生性金融需求支持,2012年全市中小微型企業人民幣新增貸款83.06億元,占全部新增貸款額的51.17%;涉農貸款比年初增加33.43億元,占全部新增貸款的20.46%。
1.經濟金融發展速度低,與其他地市差距不斷擴大。秦皇島經濟總量已經由1983年位居全省第5位,后退到2012年的第10位;近10年生產總值年均增速11.7%,在全省排第10位,僅高于衡水0.4個百分點。秦皇島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增長速度在全省排名均較落后,2012年分列全省第8位和第7位,低于全省平均增長水平。隨著經濟金融增長相對速度的變化,秦皇島經濟金融總量規模與其他地市的差距不斷擴大。
2.受制于城市規模和經濟總量,金融業總體偏小。與河北省其他地市相比,秦皇島市GDP規模偏小,金融業比重偏低。2012年秦皇島市GDP只相當于石家莊市的25%、唐山市的22%;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只相當于石家莊市的25%、31%,相當于唐山市的35%、34%。北京市金融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在10%以上,2012年為2592.5億元,占GDP的比重為14.6%。而秦皇島市金融業占第三產業和GDP的比重分別為10.23%和4.88%。
3.金融集聚程度不高,創新能力不足。目前毗鄰的唐山市已有15家域外金融機構落戶,相比之下秦皇島不僅缺乏實力強的大型金融機構,如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證券公司或保險公司,而且缺乏專業的機構投資者以及資產管理公司、金融公司、財務公司、基金公司等。銀行業務主要集中在資產負債業務,高附加值的中間業務所占比重較??;銀行新業務、新品種開發和推廣不及其他城市。
4.資本市場不夠發達,金融產業鏈不夠完整。秦皇島金融市場目前仍以銀行為主導。2012年全市16家小額貸款公司貸款余額11.55億元,僅占銀行貸款余額的0.9%,還遠遠不能滿足中小微企業的需求。目前,全市僅有2家上市公司,中國證監會待審核企業1家,在省證監局備案企業3家。在金融產業鏈方面,對全市金融業發展缺乏統一規劃和整合,金融產業鏈不夠完整。2012年全市16家擔保公司擔保總額僅為20.16億元。此外,各類金融中介服務機構數量偏少、質量參差不齊。
1.中央、省委寄予厚望,為秦皇島金融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省委、省政府全力打造沿海發展增長極,為秦皇島經濟金融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此外,秦皇島的區位條件、生態環境都是北方最好的地區之一,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擁有很多其他地方比不上的政治優勢、區位優勢和生態優勢,這為秦皇島金融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2.產業轉移的推進,為秦皇島金融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面臨著渤海灣成為開放高地和京津輻射外溢的雙重機遇,國際和國內產業鏈高端企業加快向沿海地區聚集,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把總部和研發基地向沿海城市轉移,這些都為秦皇島借力突破創造了良好的先機。
隨著開放的深入和經濟的發展,城市之間的競爭也日益加劇。秦皇島金融業發展,省內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周邊地市,以唐山市為例。2012年,唐山市實現生產總值5861.63億元,全部財政收入622.57億元,均保持全省第一位;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為5464.03億元、3589.30億元。周邊城市巨大的經濟金融規模,使秦皇島市金融業面臨越來越嚴峻的競爭局面。
一是要以京津為坐標系,在首都經濟圈中找準產業分工,把產業發展、結構調整放到首都經濟圈中來考量,立足特色產業,尋找戰略契合點。二是要立足沿海經濟,著眼與唐山和滄州錯位發展,加快產業配套和技術引進,推進高端旅游業、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發展。三是發展縣域經濟,要堅持民營經濟、縣城建設、工業園區、農業產業化和農村面貌改造提升五位一體相結合。秦皇島核心競爭力的提升,能夠為金融發展提供良好的經濟環境。
秦皇島市應在國有商業銀行為主的基礎上,鼓勵發展地方性商業銀行、信用社、信托公司、租賃、典當等多種中小型地方性金融組織,重點引進其他地域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外資銀行落戶。協調好間接金融和直接金融的關系,重視證券市場的改革和發展,形成資金的合理分配和正常競爭。此外,要健全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充分發揮商業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組織的作用,建立健全適應“三農”特點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體系。
把握秦皇島地域優勢,明確金融業發展定位,積極推進與京津以及省內其他地區的互動發展,打造金融合作共同體,整合金融資源,優化金融業對外開放結構,注重培育符合區域內經濟發展需要的金融組織,發展壯大秦皇島銀行等區域性現代股份制商業銀行,以發達的金融市場帶動秦皇島金融業的高效發展,為秦皇島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良好的信用環境建設是金融發展的必備條件,要把改善金融生態環境放在與改善投資環境同等重要的位置。進一步建立健全社會共享的企業信用系統和個人信用信息數據庫,完善社會基礎信息中介體系,逐步建立統一規范的信用評級機制,降低信用評估成本,提高信息征集效率,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公開透明。此外,綜合運用經濟、輿論等多種手段,弘揚誠實守信精神,建立正向激勵和反向約束機制,增強社會公眾的信用觀念,為金融業安全、穩健、高效運行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