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生
摘 要:針對淮北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考核方法;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特別是加強鄉鎮基層監管能力;推進農產品市場準入和農業標準化;加大農業綜合執法力度;發揮媒體和社會的監督作用等。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措施;淮北市
中圖分類號 F30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6-13-02
1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及問題
按照國務院、安徽省政府有關加強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要求,淮北市基層鄉鎮也相繼在農技站或者畜牧站加掛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的牌子,使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延伸到了鄉鎮,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呈現出不斷改善、穩定向好的趨勢。但是,目前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制,在結構、管理及考核模式上仍有待完善。
1.1 農產品質量安全考核公信力不強 目前農產品檢測合格率已納入各級政府和農業主管部門的考核項目,但對基地農產品抽樣檢測的工作卻掌握在農業部門自己手中,抽樣檢測的數量、品種等也同樣由農業部門自己說了算。這種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考核模式,使得抽樣檢測數據的真實性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預警管理公信力不強。
1.2 鄉鎮基層監管作用發揮差 目前,我市鄉鎮已確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1~3名,均為兼職人員。因人手不足、經費缺乏、手段落后,加上責任意識不強等因素,監管職責的履行效果差。
1.3 農業標準化生產沒有普及 目前“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方式,難以按標準化組織生產,農藥、獸藥、化肥、抗生素等不合理使用,導致農業生態環境污染和質量安全隱患依然嚴重。
1.4 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尚沒推行 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眾多,自主、流動經營比較普遍,農產品市場集中度不夠,且規范化管理程度不高。目前合肥市、馬鞍山等市已實行了農產品市場準入試點,但淮北市尚沒有推行。
1.5 農產品檢測中心作用沒有充分發揮 市、縣級農業部門建立的檢測中心,機構和人員編制不落實,日常監測工作經費無保障,加上沒有通過質量和管理體系的雙認證,難以發揮執法監督的應有作用。
1.6 農業綜合執法力度不強 市農業綜合執法普遍存在執法力量薄弱、執法手段落后、執法程序不規范、執法能力不強等問題。
2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建議
2.1 改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考核辦法 要真正落實市、縣區、鄉鎮“一把手”責任制和屬地管理責任,確保職責、機構、隊伍、經費、裝備落實到位。并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綜合執法、檢驗檢測、專項整治、風險預警與農業標準園區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鄉鎮創建等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要科學設置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三品”農產品數量與面積、信息公開與社會監督、農業生產全過程監管、示范鄉鎮創建、風險預警等考核指標。要引進“第三方”社會評價和產品質量監測,采用跨地區交叉考核和抽檢的方式,確保考核評價結果公平公正和產品抽檢合格率真實可靠。
2.2 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按照“提高縣一級、強化鄉鎮一級、發展村一級、延伸戶一級”的要求,構建“政府主導、科技支撐、農民主體、社會參與”的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實行農牧技術推廣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一崗雙責”,真正做到一手抓產業發展,一手抓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特別要明確基層監管工作的職責與范圍,學習合肥市首創的“市、縣、鄉鎮、村和聯戶聯保”五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模式,打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最后一公里”,構建網格化全程質量監管網絡。
2.3 推進農產品市場準入和農業標準化 堅持“先易后難、逐步完善”的原則,積極推進農產品市場準入和質量安全信息公開,制定完善“市場準入”和企業“黑名單”制度,建立優質優價的市場競爭機制,用市場的辦法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特別是植物保護、畜牧防疫等社會化服務組織;加快發展專業大戶的適度規模經營,著力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逐步解決“小生產與大市(下轉15頁)(上接13頁)場”之間的矛盾。大力創建蔬菜園藝作物標準園、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示范場,推行農業標準化管理和農產品品牌認證,引導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的消費,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2.4 加大農業綜合執法力度 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執法納入農業綜合執法,合理有效配置執法力量,完善執法手段、規范執法行為、加大執法力度,切實履行法律賦予的管理權、檢查權和處罰權。采取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分區域、分品種、分時段,有針對性地開展農產品專項整治,集中解決農藥、獸(漁)藥殘留超標、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質、假劣農資等突出問題和隱患。要規范各類農資生產經營主體的經營檔案記錄和規模種養基地生產檔案記錄,積極引導農資經營商戶的行業自律,建立農資企業信用分類監管制度和誠信檔案,實施信用分類監管。要強化農產品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加大對生產銷售不合格農產品的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嚴厲查處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域的違法大案要案,強化案件移送、大要案督辦等工作機制,震懾和嚴懲違法分子。
2.5 加強人員培訓和宣傳 加大對縣區、鄉鎮執法和檢測人員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和專業技能的培訓。組織農業科研和技術推廣部門開展農藥對比試驗和科學分析,提出應對措施,并從農戶角度出發,提供更多高效低殘留的農藥品種。要對各類農產品農藥殘留進行科學評估,編制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宣傳冊,明確各類農藥殘留的標準和超標后可能造成的危害等。同時要加大農業科普宣傳,科學認識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避免消費者的盲目恐慌。
2.6 發揮媒體和社會的監督作用 從“阜陽毒奶粉”到“三鹿集團三聚氰胺”,從“湖南金浩茶油”到“河南瘦肉精”,從“湖北轉基因大米”到“上海福喜過期變質肉”,這些重大質量安全事件,全部由媒體首先曝光揭露,媒體已站到了食品安全監管的前線。面對質量安全事件的隱蔽性、復雜性,加上地方保護主義以及政府執法監管失靈等現象,淮北市必須盡快建立完善“重獎和保護舉報人”制度,充分發揮媒體和社會的監督作用。要注意發揮行業協會、社會團體等非政府組織的積極作用,強化行業自律。同時要健全公眾參與機制。通過監管信息發布、社會投訴舉報等項制度建設,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形成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社會共治的良好局面。
(責編:徐煥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