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從建
摘 要:伴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的不斷發展,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該文分析了現階段我國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的基本現狀,對我國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針對性措施。
關鍵詞:新品種保護;農業植物;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 S3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6-132-02
植物育種者權利即植物新品種權,在農業知識產權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知識產權包括專利權、軟件著作權、商標權等內容[1],當然,植物新品種權也包含其中,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農業科技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對植物新品種實施保護勢在必行,為農業科技創新奠定基礎。
1 我國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的基本現狀
1.1 品種保護組織體系逐步健全 農業部設置了一些植物新品種相關的部門,包括植物新品種復審委員會、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等機構,設立了完善的技術支撐體系,這個體系涵蓋植物新品種測試中心、農業植物新品種繁殖材料保藏中心以及分中心、子實驗室等,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完善的保護組織體系,該體系包括執法機關、審批機關、中介服務機構以及維權組織。
1.2 品種權申請數量和授權數量大幅度增長 我國植物新品種的保護制度已經實施多年,為植物新品種保護提供良好的環境氛圍,相關的品種權數量呈每年遞增的趨勢,就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申請量而言,位居第四。2010年上半年和2009年上半年農業部所授理的品種權相比,增長35%,截至2010年底農業部累計受理的品種權申請12 996件,已授權6 698件,在此基礎上,品種權申請集中分布在10大省份,申請總量和授權總量在全國中的比例為69.9%,這些省份包括北京、江蘇、浙江、廣東、山東、河南等。
2 我國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申請品種權保護的意識不足 在相關條例推行和實施的5a間,依賴于宣傳和培訓等措施,使得一部分人通過品種權的貫徹實施從中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不斷推動著我國越來越多的人去申請品種權保護,人們的意識不斷提升,然而,就植物新品種保護意識而言,發達國家在這一方面的意識和數量遠遠超越我們國家。
2.2 品種權被侵權現象嚴重 數據顯示,我國在2001年到2004年這4a間查出的有關農業植物新品種侵權的案件累計可達863件,植物新品種侵權主要包括假冒授權品種、故意或者無意培育出權利品種等方面,假冒授權品種對權利品種的權號、外包裝進行借鑒和仿制,進行欺騙消費者的廣告宣傳,從而獲取經濟利益。這樣的侵權行為不斷盛行,對品種人的合法權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害。
2.3 有關司法解釋捉襟見肘 《關于審理植物新品種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在2001年2月5日由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頒布,從審理該類案件的程序性視角出發對植物新品種的程序問題進行了明文規定,程序包括植物新品種各類案件的訴訟主體、管轄范圍、案件類型,然而,案件所涉及的實體問題需要更近一步的探討。當品種權遭遇侵權后的賠償問題,以及相關的鑒定方式、保護范圍等內容均需要法律的規范和完善。
3 促進我國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的對策建議
3.1 制定新品種植物保護法,注重相關法律之間的協調 就植物新品種權而言我國應不斷加大保護范圍,以符合UPOV公約的基本要求,伴隨著農業科技和現代化的不斷深入,我們應該采用雙軌制方式來加大對植物新品種權的保護,不僅僅要完善植物新品種的專利法、保護法和種子法,還要實現三者之間的有效結合。
3.2 注重品種保護與品種審定之間的協調 植物新品種的保護權一旦申請,就需要依賴DUS實驗來檢測新品種,從而檢測是否達到保護要求,然而,我國品種審定周期比較長,需要2a以上的區域試驗,如果由品種區試和審定部門對新品種保護中的DUS三性試驗,既可以減少相關機構的設置,也可以減少品種管理費用。在國外,類似成功例子已經存在,就法國的種子和品種管理體系而言,同一組織可以完成新品種登錄、植物獲得保護技術兩個實驗,能夠獨立承擔這兩個實驗的部門一部分是建立在國立農業研究院的品種和種子研究與管理組織的基礎上,依附這些部門而存在。與此同時,在科研以及良種產業化的計劃之中需要把品種權融入其中,并且作為一個重要的考核指標,同時需要對品種保護權的科研經費以及申請費用進行明確規定。
3.3 注重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之間的協調 在假冒和侵權方面需要進行大力的打擊和維權,需要依賴農業行政執法機關、司法機關的配合來為植物新品種保護提供良好的法制環境,在打擊假冒和品種權侵權的過程中需要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放在一個至關重要的位置上,要充分發揮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作用,從而實現快速調節各種品種糾紛案件,首先進行行政調解,其次進行司法訴訟。以河南農業大學對于獲得品種權為例,當面對產品被侵權和假冒行為時,首先采取向政府部門反映,請求相關行政部門對侵權行為進行制止,同時,對侵權企業發起司法訴訟,從而來對產品品種權進行保護。
3.4 設立植物新品種保護基金,支持育種人申請品種權 植物新品種的培育需要大量資金和時間的投入,有些植物新品種的培育周期大概在10~20a之間,甚至需要更長時間,影響農業科研推廣的因素很多,包括時間周期長、成本高、風險大、自然因素的不可控性等,導致農業科研的效益更多體現在社會效益方面,所以,我國要為植物新品種保護提供必要的內外部環境,切實推動植物新品種保護權的不斷完善。
4 結語
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的不斷推進和完善,會進一步加快我國農業現代化和科技化建設的步伐。
參考文獻
[1]康志河,吳風蘭,唐瑞勤.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存在問題及對策[J].麥類文摘(種業導報),2007(08).
(責編:吳祚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