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苗
摘 要:該文簡述了農業院校大學生創業指導課程的教學現狀,分析了當前農業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普遍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適應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需要的創業指導課程的建設思路和開發途徑。
關鍵詞:農業院校;大學生創業指導;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 G64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6-136-02
“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難點問題。伴隨著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社會能夠提供的理想就業崗位數量日見萎縮,同時由于我國高等教育的逐年擴招,畢業生數量逐年遞增,導致目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高校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僅為77.8%,2013年下降為72.2%。為了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積極鼓勵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然而并未產生明顯效應。制約我國農業院校畢業生進行自主創業的障礙主要有兩個: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起步較晚,整體教學水平偏低,無法激發學生的創業興趣;創業教育的學科分布不均衡,表現為管理類、工程類創業教育普遍受到重視,農林專業創業教育情況不盡如人意。
近年來伴隨著農業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業正向著現代化、產業化方向轉變,農村急需掌握現代化農業生產知識、技術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通過大學生創業指導課程的開發與建設增強農業院校畢業生的創業意識、不僅有助于緩解農業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而且對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的素質、促進農村經濟快速增長也將產生積極的作用。
1 創業教育現狀
1997年清華大學舉辦的“創業計劃大賽”被人們認為是我國創業教育的起點。近年來在國家大力支持下,各類高等院校積極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與其他院校相比,農業類院校的大學生自助創業表現出以下特點:(1)學生創業意愿和創業需求強烈:由于涉農專業學生的專業實習與農業生產實踐技能聯系緊密,學生在校期間已經基本掌握了該專業的實用技術,因此自主創業的意識啟蒙較早,創業意愿強烈;(2)自助創業成功率高:根據中部某省農業大學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雖然農業大學的涉農專業相應在萎縮,但畢業生自主創業還是以涉農專業的學生居多。該樣本所選取的91個創業典型中,有66個為涉農專業畢業生,占總體樣本的72%。
2 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我國農業院校的大學生創業教育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發展歷史較短,因此在課程教學貫徹和實施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
2.1 課程定位模糊 農業院校大學生創業指導課程開設目前存在以下情況:(1)大多數農業院校沒有專門開設創業指導課程,而是通過舉辦“大學生創業創新大賽”、參加講座或者下鄉調研等活動完成相關課時;(2)一部分院校把創業教育作為《就業指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的附屬章節來進行;(3)還有部分院校創業教育雖然獨立開設,但是整個課程體系的構建、開發上和農林專業的專業教育沒有任何契合點,喪失了專業優勢,沒有形成專業特色鮮明的創業指導課程。從以上3種情況看,農業院校在創業指導課程定位的認識上差距較大,大多數院校并未真正地把創業教育落到實處。
2.2 缺乏專業性強的教材 大多數農業院校創業指導課程的教材內容以創業通識知識、政策法規介紹為主,鮮有立足于農業生產角度開發、專業特色鮮明的農業創業教材;還有一些高等農業院校將管理類課程教材簡單改編形成所謂的“創業指導”課程教材。這種脫離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的創業教材,不僅無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的創業意愿的形成和引導也無切實幫助,教材的權威性大打折扣。
2.3 教學方式、手段陳舊 (1)大多數農業院校的創業指導課程教學采用“理論傳授”的方式。這種傳統教育方式側重強調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和連續性,卻忽視對學生創業應用能力的培養,最終造成學生創業理論水平較高,卻無法與農業生產實踐結合。(2)在創業指導教育的課堂上一直沿襲“老師講、學生聽”教學方式,概念講授、理論闡釋永遠是教學的“主旋律”。創業指導課程由于教學手段陳舊單一,不僅無法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甚至也使授課教師產生較強的挫敗感。
2.4 創業理論難以轉化為實踐 創業的過程是不斷實踐的的過程。從一個創業理念的形成到成功實施,整個創業過程需要借助長時間實踐積累、整合、提煉并轉化為經驗,而不是照搬書本理論就能達到的。農業院校大學生選擇農村進行創業,所依靠的人力資源多數是農民,在人員任用和人際交往等方面,“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往往會無法適應。同時伴隨著創業實體規模的擴大,大學生創業者缺乏對財務管理、市場運營等綜合技能掌握,“短板效應”更加凸顯,導致無法實現良性可持續的發展。
3 創業教育建設思路與開發途徑
3.1 建設思路 農業院校創業指導課程定位必須以培養和造就農業創新創業人才為主要目標,必須立足于當地區域經濟產業結構發展的實際,打破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各自為政”的格局,建設農業特色鮮明的大學生創業指導課程。
3.2 開發途徑
3.2.1 設計創業指導課程內容 當前職業教育“工學結合”的教育理念認為:只有在實際工作情境中學生才可能獲得真正的職業能力,并獲得理論認知水平的發展。因此創業指導課程教學內容必須根據典型工作情境為載體設計的活動來進行,設計的學習內容要能夠滿足農村經濟建設職業崗位多方面的要求,以工作任務為中心整合理論與實踐,高度體現理論與實踐的一體化。
創業課程教學必須圍繞創業實踐能力的構建為中心,打破純粹理論講授的教學方式,壓縮講授容量、增加實踐訓練項目,改變學與教的行為,實現教學模式傳統學科體系向“突出創業能力”應用性教學方式的轉變。為了有力地推動這一轉變,課程形式上以創業必備的技能為線索、以實踐訓練情境資料為載體來組織課程內容,可以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創業能力發展以達到教學目標。
3.2.2 開發創業指導課程教材 創業指導課程立足于實際農村經濟發展的現狀與需求,對課程內容的選擇標準進行根本性改革,突破以理論講授為特征的傳統本科“學科體系”教學模式,使之轉變為“以能力培養為目標”教育模式來組織課程內容和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強化實踐訓練項目來掌握相關理論和知識,并能應用到未來的創業活動中。在課程內容的總體編排上,根據創業實踐的內在邏輯順序,按照其發生、發展、最后成熟的內在線索來安排課程內容。這種全新農業創業指導教材的編寫不僅解決了教學內容空洞、實踐性不強的問題,在專業指導性上也邁進了一大步。
3.2.3 搭建創業孵化平臺 首先農業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內教學資源,在實踐教學和實習活動中滲透創業教育,利用專項創業基金鼓勵大學生參與創業。其次,構建“產學研”合作的創業孵化平臺,積極吸納當地龍頭企業、農業協會、農民合作社等組織參與,按照雙向受益原則,引導有創業意愿的學生進行創業實踐活動,并為其他實體、組織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術服務。
參考文獻
[1]郭晉暉,何臨春.高等農業院校創業教育初探[J].教育探索.2013(01):152-154.
[2]陳宇棟,林佩云.淺論高等農業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建構[J].世界農業,2013(11):181-184.
[3]蘇小冬,畢德全.農業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0(01):47-50.
[4]任湘,易自力,夏金星.農業高校大學生創業及創業教育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職教論壇,2008(10):41-44.
(責編:徐煥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