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啟明
摘 要:選取無為縣一奶牛養殖場76頭后備母牛,采取統計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日增重、投產日齡、體尺對奶牛產奶量的影響。結果表明:日增重在400~499g,第一胎產奶量明顯高于其他日增重水平處理;投產日齡在704~800d,第一胎的產奶量最高;體尺性狀中體高、體長、胸圍、管圍與產奶量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17,0.10,0.25,0.06,均為弱的正相關。
關鍵詞:日增重;投產日齡;體尺;奶牛;產奶量
中圖分類號 S8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6-113-02
影響奶牛產奶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投產日齡、日增重、體尺等,國內外對這些因素都進行了詳盡的研究。如國外有研究認為,大型品種牛初情期前日增重應控制在500~750g,小型品種應控制在400g/日[1];國內有研究認為,母牛投產日齡處在704~800d是非常好的[4];多數研究認為體尺性狀與產奶量呈弱的正相關[1]。這些研究都是從不同地區的具體材料出發而得出的結論,這些結論是否適合無為地區的荷斯坦牛還尚未可知。為此,筆者結合無為縣實際,采用統計處理等方法研究了以上3個因素對奶牛產奶量的影響,以期為無為地區奶牛場開展生產、管理、繁殖和配種等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牛群選擇 資料來源于無為縣一奶牛養殖場,牛群系譜檔案選擇有完整記錄、健康無病的泌乳牛76頭。
1.2 產奶量統計 統計泌乳牛1~3胎305d產奶量,不足305d按實際產奶量計,超過305d超過的部分除去。
1.3 性狀測量 日增重=(成年母牛估測體重-初生重)/投產日齡;體高:自肩胛骨最高點垂直到地面的高度(測杖);體長:由肱骨前突起的最前點到坐骨結節最后內隆凸間的距離;胸圍:在肩胛骨后緣處作一垂線,用卷尺圍繞一周測量之;管圍:前肢掌骨上1/3處的周徑,用卷尺測量。
1.4 數據處理 數據經SAS系統軟件,GLM過程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日增重水平對305d產奶量的影響 由表1可以看出,日增重在400~499g、500~599g、600g以上的的305d產奶量分別為(6 608±1 178.88)kg、(5 484±879.21)kg、
(5 596±801.60)kg;日增重為400~499g的奶牛產奶量比日增重在500g以上的奶牛產奶量較高,差異極顯著(P<0.01),而日增重在500~599g及600g以上的奶牛年產奶量差異不顯著(P>0.05)。由此可以看出,日增重在400~499g的奶牛產奶量較多。
2.2 不同投產日齡對母牛各胎次305d產奶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投產日齡在704~800d投產的奶牛第一胎年產奶量比投產日齡在832~894d及895d以上的第一胎奶牛年產奶量較高,其中投產日齡在704~800d投產的奶牛年與投產日齡在832~894d年產奶量相比,差異極顯著(P<0.01),895d以上投產的奶牛與投產日齡在832~894d投產的年產奶量相比,差異顯著(P<0.05);而不同投產日齡的奶牛第二胎、第三胎產奶量相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由此可以得出,投產日齡對第一胎奶牛產奶量有較大影響,對第二胎次和第三胎次基本沒有影響,其中投產日齡在704~800d的奶牛第一胎產奶量較高。
2.3 不同體尺對頭胎產奶量的影響 2.4 各體尺性狀間及頭胎產奶量的表型相關 由表4可以看出,荷斯坦牛主要體尺性狀間以及與產奶量之間均為較弱的正相關。
3 結論與討論
(1)由本實驗得知,日增重對頭胎產奶量影響很大,當日增重處在400~499g水平上,產奶量明顯高于其他日增重水平(P<0.01)。潘軍[2]等人研究認為:日增重的變化對第一胎的產奶量有顯著影響,這與本文的研究結果基本吻合,而他們認為將日增重控制在555.4g時,產奶量最高,這一點與本文的結果還是不同的,可能是地區差異所致。
(2)從對無為地區某一養殖場的76頭奶牛的資料分析可以看出,投產日齡在704~800d時,對一胎產奶量的影響最大(P<0.01),對2~3胎無明顯的影響(P>0.05)。劉桂省等人[4]研究結果認為,母牛投產日齡處在704~800d時是非常好的,這與本文的研究結果基本吻合,從互相比較可以看出,本文的研究結果可以作為初步的結論。
(3)由相關分析結果表明:體尺性狀與第一胎產奶量有著很弱的正相關。而田可川、孫曉玉等[1-3]分別研究認為,體尺性狀與第一胎產奶量呈弱的正相關,雖然本文所得出的相關系數與他們所研究的不同,但結果基本上是一致的。可以認為通過體尺性狀選擇來提高第一胎產奶量并非有效。
(4)由于選取材料有限等一些客觀原因,本研究中日增重的變動范圍很小、組數少,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研究結論。另外,日增重過低是否會影響奶牛的產奶量,本文尚未加以研究,今后這些都有待于作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孫曉玉,韓廣文,于孟虎,等.荷斯坦奶牛體尺、體重性狀遺傳參數的估測以及產奶性能相關分析[J].中國奶牛,1993,3:39-40.
[2]潘軍,姜立柱,楊運清,等.育成牛增重速度與產奶性能關系初探[J].中國奶牛,1993,1:45.
[3]田可川.奶牛產奶量與各數量性狀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奶牛,1993,3:46-48.
[4]劉桂省,李德生,李世富.不同投產日齡母牛對各胎次體高、體重和產奶量的影響[J].中國奶牛,1998,5:37-39.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選取無為縣一奶牛養殖場76頭后備母牛,采取統計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日增重、投產日齡、體尺對奶牛產奶量的影響。結果表明:日增重在400~499g,第一胎產奶量明顯高于其他日增重水平處理;投產日齡在704~800d,第一胎的產奶量最高;體尺性狀中體高、體長、胸圍、管圍與產奶量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17,0.10,0.25,0.06,均為弱的正相關。
關鍵詞:日增重;投產日齡;體尺;奶牛;產奶量
中圖分類號 S8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6-113-02
影響奶牛產奶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投產日齡、日增重、體尺等,國內外對這些因素都進行了詳盡的研究。如國外有研究認為,大型品種牛初情期前日增重應控制在500~750g,小型品種應控制在400g/日[1];國內有研究認為,母牛投產日齡處在704~800d是非常好的[4];多數研究認為體尺性狀與產奶量呈弱的正相關[1]。這些研究都是從不同地區的具體材料出發而得出的結論,這些結論是否適合無為地區的荷斯坦牛還尚未可知。為此,筆者結合無為縣實際,采用統計處理等方法研究了以上3個因素對奶牛產奶量的影響,以期為無為地區奶牛場開展生產、管理、繁殖和配種等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牛群選擇 資料來源于無為縣一奶牛養殖場,牛群系譜檔案選擇有完整記錄、健康無病的泌乳牛76頭。
1.2 產奶量統計 統計泌乳牛1~3胎305d產奶量,不足305d按實際產奶量計,超過305d超過的部分除去。
1.3 性狀測量 日增重=(成年母牛估測體重-初生重)/投產日齡;體高:自肩胛骨最高點垂直到地面的高度(測杖);體長:由肱骨前突起的最前點到坐骨結節最后內隆凸間的距離;胸圍:在肩胛骨后緣處作一垂線,用卷尺圍繞一周測量之;管圍:前肢掌骨上1/3處的周徑,用卷尺測量。
1.4 數據處理 數據經SAS系統軟件,GLM過程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日增重水平對305d產奶量的影響 由表1可以看出,日增重在400~499g、500~599g、600g以上的的305d產奶量分別為(6 608±1 178.88)kg、(5 484±879.21)kg、
(5 596±801.60)kg;日增重為400~499g的奶牛產奶量比日增重在500g以上的奶牛產奶量較高,差異極顯著(P<0.01),而日增重在500~599g及600g以上的奶牛年產奶量差異不顯著(P>0.05)。由此可以看出,日增重在400~499g的奶牛產奶量較多。
2.2 不同投產日齡對母牛各胎次305d產奶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投產日齡在704~800d投產的奶牛第一胎年產奶量比投產日齡在832~894d及895d以上的第一胎奶牛年產奶量較高,其中投產日齡在704~800d投產的奶牛年與投產日齡在832~894d年產奶量相比,差異極顯著(P<0.01),895d以上投產的奶牛與投產日齡在832~894d投產的年產奶量相比,差異顯著(P<0.05);而不同投產日齡的奶牛第二胎、第三胎產奶量相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由此可以得出,投產日齡對第一胎奶牛產奶量有較大影響,對第二胎次和第三胎次基本沒有影響,其中投產日齡在704~800d的奶牛第一胎產奶量較高。
2.3 不同體尺對頭胎產奶量的影響 2.4 各體尺性狀間及頭胎產奶量的表型相關 由表4可以看出,荷斯坦牛主要體尺性狀間以及與產奶量之間均為較弱的正相關。
3 結論與討論
(1)由本實驗得知,日增重對頭胎產奶量影響很大,當日增重處在400~499g水平上,產奶量明顯高于其他日增重水平(P<0.01)。潘軍[2]等人研究認為:日增重的變化對第一胎的產奶量有顯著影響,這與本文的研究結果基本吻合,而他們認為將日增重控制在555.4g時,產奶量最高,這一點與本文的結果還是不同的,可能是地區差異所致。
(2)從對無為地區某一養殖場的76頭奶牛的資料分析可以看出,投產日齡在704~800d時,對一胎產奶量的影響最大(P<0.01),對2~3胎無明顯的影響(P>0.05)。劉桂省等人[4]研究結果認為,母牛投產日齡處在704~800d時是非常好的,這與本文的研究結果基本吻合,從互相比較可以看出,本文的研究結果可以作為初步的結論。
(3)由相關分析結果表明:體尺性狀與第一胎產奶量有著很弱的正相關。而田可川、孫曉玉等[1-3]分別研究認為,體尺性狀與第一胎產奶量呈弱的正相關,雖然本文所得出的相關系數與他們所研究的不同,但結果基本上是一致的。可以認為通過體尺性狀選擇來提高第一胎產奶量并非有效。
(4)由于選取材料有限等一些客觀原因,本研究中日增重的變動范圍很小、組數少,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研究結論。另外,日增重過低是否會影響奶牛的產奶量,本文尚未加以研究,今后這些都有待于作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孫曉玉,韓廣文,于孟虎,等.荷斯坦奶牛體尺、體重性狀遺傳參數的估測以及產奶性能相關分析[J].中國奶牛,1993,3:39-40.
[2]潘軍,姜立柱,楊運清,等.育成牛增重速度與產奶性能關系初探[J].中國奶牛,1993,1:45.
[3]田可川.奶牛產奶量與各數量性狀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奶牛,1993,3:46-48.
[4]劉桂省,李德生,李世富.不同投產日齡母牛對各胎次體高、體重和產奶量的影響[J].中國奶牛,1998,5:37-39.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選取無為縣一奶牛養殖場76頭后備母牛,采取統計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日增重、投產日齡、體尺對奶牛產奶量的影響。結果表明:日增重在400~499g,第一胎產奶量明顯高于其他日增重水平處理;投產日齡在704~800d,第一胎的產奶量最高;體尺性狀中體高、體長、胸圍、管圍與產奶量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17,0.10,0.25,0.06,均為弱的正相關。
關鍵詞:日增重;投產日齡;體尺;奶牛;產奶量
中圖分類號 S8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6-113-02
影響奶牛產奶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投產日齡、日增重、體尺等,國內外對這些因素都進行了詳盡的研究。如國外有研究認為,大型品種牛初情期前日增重應控制在500~750g,小型品種應控制在400g/日[1];國內有研究認為,母牛投產日齡處在704~800d是非常好的[4];多數研究認為體尺性狀與產奶量呈弱的正相關[1]。這些研究都是從不同地區的具體材料出發而得出的結論,這些結論是否適合無為地區的荷斯坦牛還尚未可知。為此,筆者結合無為縣實際,采用統計處理等方法研究了以上3個因素對奶牛產奶量的影響,以期為無為地區奶牛場開展生產、管理、繁殖和配種等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牛群選擇 資料來源于無為縣一奶牛養殖場,牛群系譜檔案選擇有完整記錄、健康無病的泌乳牛76頭。
1.2 產奶量統計 統計泌乳牛1~3胎305d產奶量,不足305d按實際產奶量計,超過305d超過的部分除去。
1.3 性狀測量 日增重=(成年母牛估測體重-初生重)/投產日齡;體高:自肩胛骨最高點垂直到地面的高度(測杖);體長:由肱骨前突起的最前點到坐骨結節最后內隆凸間的距離;胸圍:在肩胛骨后緣處作一垂線,用卷尺圍繞一周測量之;管圍:前肢掌骨上1/3處的周徑,用卷尺測量。
1.4 數據處理 數據經SAS系統軟件,GLM過程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日增重水平對305d產奶量的影響 由表1可以看出,日增重在400~499g、500~599g、600g以上的的305d產奶量分別為(6 608±1 178.88)kg、(5 484±879.21)kg、
(5 596±801.60)kg;日增重為400~499g的奶牛產奶量比日增重在500g以上的奶牛產奶量較高,差異極顯著(P<0.01),而日增重在500~599g及600g以上的奶牛年產奶量差異不顯著(P>0.05)。由此可以看出,日增重在400~499g的奶牛產奶量較多。
2.2 不同投產日齡對母牛各胎次305d產奶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投產日齡在704~800d投產的奶牛第一胎年產奶量比投產日齡在832~894d及895d以上的第一胎奶牛年產奶量較高,其中投產日齡在704~800d投產的奶牛年與投產日齡在832~894d年產奶量相比,差異極顯著(P<0.01),895d以上投產的奶牛與投產日齡在832~894d投產的年產奶量相比,差異顯著(P<0.05);而不同投產日齡的奶牛第二胎、第三胎產奶量相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由此可以得出,投產日齡對第一胎奶牛產奶量有較大影響,對第二胎次和第三胎次基本沒有影響,其中投產日齡在704~800d的奶牛第一胎產奶量較高。
2.3 不同體尺對頭胎產奶量的影響 2.4 各體尺性狀間及頭胎產奶量的表型相關 由表4可以看出,荷斯坦牛主要體尺性狀間以及與產奶量之間均為較弱的正相關。
3 結論與討論
(1)由本實驗得知,日增重對頭胎產奶量影響很大,當日增重處在400~499g水平上,產奶量明顯高于其他日增重水平(P<0.01)。潘軍[2]等人研究認為:日增重的變化對第一胎的產奶量有顯著影響,這與本文的研究結果基本吻合,而他們認為將日增重控制在555.4g時,產奶量最高,這一點與本文的結果還是不同的,可能是地區差異所致。
(2)從對無為地區某一養殖場的76頭奶牛的資料分析可以看出,投產日齡在704~800d時,對一胎產奶量的影響最大(P<0.01),對2~3胎無明顯的影響(P>0.05)。劉桂省等人[4]研究結果認為,母牛投產日齡處在704~800d時是非常好的,這與本文的研究結果基本吻合,從互相比較可以看出,本文的研究結果可以作為初步的結論。
(3)由相關分析結果表明:體尺性狀與第一胎產奶量有著很弱的正相關。而田可川、孫曉玉等[1-3]分別研究認為,體尺性狀與第一胎產奶量呈弱的正相關,雖然本文所得出的相關系數與他們所研究的不同,但結果基本上是一致的。可以認為通過體尺性狀選擇來提高第一胎產奶量并非有效。
(4)由于選取材料有限等一些客觀原因,本研究中日增重的變動范圍很小、組數少,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研究結論。另外,日增重過低是否會影響奶牛的產奶量,本文尚未加以研究,今后這些都有待于作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孫曉玉,韓廣文,于孟虎,等.荷斯坦奶牛體尺、體重性狀遺傳參數的估測以及產奶性能相關分析[J].中國奶牛,1993,3:39-40.
[2]潘軍,姜立柱,楊運清,等.育成牛增重速度與產奶性能關系初探[J].中國奶牛,1993,1:45.
[3]田可川.奶牛產奶量與各數量性狀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奶牛,1993,3:46-48.
[4]劉桂省,李德生,李世富.不同投產日齡母牛對各胎次體高、體重和產奶量的影響[J].中國奶牛,1998,5:37-39.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