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例違約的中小企業私募債“12金泰債”,揭開了私募債兌付危機的冰山一角。記者實地調查后發現,這一兌付危機并非源自公司經營不善,而是來自于公司參與的多重聯保互保。由于牽涉的公司面廣,地方政府曾一度介入其中。
未來金泰科技將如何化解債券違約危局?事件背后的多重利益方各持己見。知情人士透露,作為金泰科技主要債權人的政府和銀行,可能更希望公司走破產保護程序。
2014-07-28 323期
《投資者報》
《投資者報》記者 汪洋
近日,國內首例違約的中小企業私募債——“12金泰債”被推上風口浪尖。
“12金泰債”包括兩只產品,即“12金泰01”、“12金泰02”(以下統稱為“12金泰債”),由湖州金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泰科技”)于2012年7月10日發行,承銷商為浙商證券。兩年后,即2014年7月10日,“12金泰債”未能按時足額償付本金及利息(合計3300萬元),成為債券市場首單實質性違約的私募債。
7月21日,《投資者報》記者趕赴這一事件的漩渦中心——位于浙江省湖州的金泰科技進行實地采訪。多方調查后記者發現,該債券背后的各方利益糾葛極為復雜。
“實際上,金泰科技的危機并非本身經營不善,主要原因源于與大量關聯公司和非關聯公司進行的聯保互保,源頭則是浙江茂興化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茂興化纖)重組失敗導致的一系列連鎖反應。”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
此外,記者從其他相關方了解到,在“12金泰債”事件前后,當地政府均有介入,浙商證券曾表示“為金泰科技發行私募債主要是當地政府給予的壓力”。而當前各方爭議的焦點集中在債務于何時償付以及相關中介機構是否涉嫌信息披露違規。
據悉,“12金泰債”兩只產品的持有機構包括浙江漢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浙江金海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北方國際集團天津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方投資公司”)、國聯證券、浙商期貨等。其中浙商期貨為浙商證券的全資子公司,目前持倉650萬元。
“目前金泰科技運營基本步入正軌,正積極同債權人商討解決方案。”金泰科技董事長助理趙小姐和金泰科技的一位員工石小姐告訴記者,雖然出現債務違約,但是金泰科技的運營狀況一切正常。
記者隨后就“12金泰債”相關問題致電金泰科技原實際控制人潘建華,他向記者表示“目前不方便接受采訪。”據爆料人提供的信息,目前金泰科技的實際控制人或已發生變更。2013年 10月,金泰科技債務危機爆發后,公司第二大股東中節能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節能”)與其他PE組成的管理委員會事實上代替潘建華接管了公司。
未來金泰科技將如何化解債券違約危局?事件背后的多重利益方各持己見。知情人士對《投資者報》記者透露,作為金泰科技的PE股東方和主要債權人——政府和銀行,可能更希望公司走破產保護程序。
禍起聯保互保
根據公司官網介紹,金泰科技是一家以金屬及非金屬材料表面處理技術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主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營業務包括汽車零部件、塑膠制品、鋁合金輪轂電鍍、塑料電鍍、五金電鍍等。其曾擬于2009年向證監會申請IPO并在深圳中小板上市,但并未成行。
前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金泰科技的危機主要源于聯保互保。源頭則是茂興化纖重組失敗。當地政府介入也是由于事件的牽涉面太廣。
對于茂興化纖重組失敗的前因后果,一位爆料人給《投資者報》記者發來的資料顯示,2012年湖州市金融監管部門曾在專題交流會上流出一份名為《關于企業資金鏈斷裂情況的分析》的文件。該文件顯示,茂興化纖成立于2007年11月,總投資2500萬美元。不過茂興化纖籌建期間主要依靠信貸資金和民間借貸,由于財務成本居高不下,利潤無法覆蓋高額利息,茂興化纖于2012年2月28日停產。同時,湖州錫昌數控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錫昌數控”)、金泰科技、新耀華不銹鋼管有限公司為茂興化纖的聯保互保單位,茂興化纖的資金鏈斷裂導致了一系列連鎖的擔保責任追溯及銀行壓貸問題,使得上述企業也面臨停產風險。
其時,在潘建華麾下,不僅有金泰科技是茂興化纖的聯保互保單位,同時受他控制的泰金集團,也與當地企業湖州大寶經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寶經貿”)有貸款擔保關系。
錫昌數控和大寶經貿同屬“錫昌系”,實際控制人均為丁林德,其中大寶經貿為錫昌數控的股東,占4%的股份。因受到茂興化纖事件的影響,“錫昌系”旗下四家公司的擔保責任追溯已經使該四家企業瀕臨停產停業的影響。
由于泰金集團曾為大寶經貿在交通銀行湖州分行和中信銀行湖州分行的借款進行擔保,因大寶經貿破產無力償還,泰金集團于2012年3月共代大寶經貿償還了4000萬元的借款,而這部分資金也是由銀行貸款而來的,該筆貸款由金泰科技和潘建華進行了擔保。
最后因為聯保互保企業接連出現借款無法償付的情況,導致金泰科技資金鏈出現問題,最終引發了“12金泰債”無法兌付的狀況。
地方政府深度介入
由于茂興化纖案引發的連鎖反應涉及資金量巨大,在此過程中,當地政府開始積極介入,并在“12金泰債”的發行前后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據前述知情人士透露,“金泰科技曾是當地的準IPO企業,為使金泰科技成功上市,當地政府多次參與其債務危機處理事宜,此次‘12金泰債事件背后亦有當地政府的身影。”
金泰科技在2012年7月發行私募債之前曾引入了多家PE入股,為了保證順利引入PE資金,當地政府起了重要作用。2012年3月上旬,深圳富海銀濤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金泰科技引入的PE之一,以下簡稱“富海銀濤”)在對金泰科技盡職調查期間,查出茂興化纖與金泰科技、泰金集團之間的互保關系,且查出茂興化纖因資金鏈中斷不具備擔保資格。后經湖州市吳興區環渚鄉人民政府出具承諾函承諾“以位于該公司(金泰科技)南面的105畝土地作為擔保,作為以后該公司向銀行申請貸款的抵押物。”這才使得金泰科技成功引入多家PE。
在金泰科技出現資金鏈問題后,當地政府曾為金泰科技代付2000萬元借款(還給華夏銀行),潘建華以持有的金泰科技600萬股權作為質押。
上述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直到金泰科技財務危機爆發,浙商證券項目工作人員在與金泰科技小股東、私募債券持有人的多次交涉和會議上,上到浙商證券副總裁、風控部門人員,下到項目經理都一直強調,‘當初接手該項目,為金泰科技發行私募債主要是當地政府給予的壓力,作為政治任務承接下來的。”
此外,湖州市維護企業穩定防范金融風險領導小組曾于2012年4月16日召集中國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華夏銀行、湖州銀行、吳興農村合作銀行、南潯銀行分管負責人和企業負責人召開了金泰科技、赫特金泰、泰金集團(均受潘建華控制)三家公司貸款結構調整商討會。
會議明確“金泰科技公司應確保正常經營生產,其名下已有的一筆招商銀行1000萬元的逾期貸款,公司及時籌措資金,于當月20日前償還,在此基礎上,請招商銀行繼續與省分行加強溝通,在月底前給予金泰科技1000萬元的信貸規模支持;并請各相關銀行維持金泰科技、赫特金泰和泰金集團現有貸款規模,不抽貸、不壓貸,相關貸款到期周轉,可使用市應急周轉資金。市金融辦會商市財政局對該公司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地方政府對于金泰科技的扶持,由此可見一斑。
浙商證券涉嫌隱瞞實情
縱觀“12金泰債”事件,除了“12金泰債”違約不能按時兌付,更令債權人憤慨的是,相關中介機構的信息披露極不到位。前述爆料人向記者表示:“相關中介機構涉嫌隱瞞重要信息,構成欺詐銷售”。此外,金泰科技也對債券承銷商浙商證券的工作表達了不滿。
爆料人為記者列舉了幾個中介機構涉嫌隱瞞重要信息的例證。
其一,“12金泰債”發行后,后續發生銀行貸款逾期、銀監會通報等情況,浙商證券項目工作人員對此知悉,卻未將信息披露給對債券持有人。
其二,“12金泰債”發債后半年內,浙商證券工作人員施堅、陸敏、周亮、華佳等曾多次去金泰科技調查,潘建華、公司原董秘趙某和原財務總監茹某接待,金泰科技對外擔保等或有負債的嚴重情況上述人員均知悉,但直到2014年3月尚未披露和通報給債券持有人。
其三,2012年12月浙商銀行將戰略投資者打入金泰科技賬戶的3600萬元投資款在貸款周轉過程中抽貸。浙商證券的工作人員施堅曾去浙商銀行了解詳情,浙商銀行行長證實此事,但浙商證券未對債券持有人及時披露和通報。
上述這些情況債券持有人直到2014年3月才知悉。
對于以上情況,浙商證券“12金泰債”對外信息披露的臨時負責人戴翔告訴記者:“金泰科技私募債是當地政府推薦的項目,我們當時去銀行和企業做調查的時候并沒有發現目前投資人反映的這些情況,這些情況我們也是事后從投資人處了解到的,但對于其真實性我們還要等相關監管部門的回復。”
此外,據記者得到的一份潘建華的個人信用報告顯示,潘建華的個人信用報告在發債期間和發債前已經被多次調檔查詢,查詢人絕大部分為銀行,包括“湖州市商業銀行”、“中國民生銀行杭州分行”、“浙江吳興農村合作銀行”、“浙商銀行湖州分行”、“中國農業銀行湖州吳興支行”、“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南京分行”等,查詢的原因多為“貸后管理”、“擔保資格審查”、“貸款審批”。對于上述情況,一位債權人王寧(化名)表示:”浙商證券并沒有告訴債權人類似情況。”
王寧向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潘建華實際控制的金泰科技、赫特金泰、泰金集團三家公司發生在發債前和發債期間的或有負債平移(例如替茂興化纖、大寶經貿等其他企業擔保,債務人無力償還時平移到擔保方的債務)大部分是通過泰金集團償還,而平移后則由金泰科技和赫特金泰及潘建華等擔保,由于泰金集團無償付能力,最終平移給了金泰科技。
王寧向記者表示:“根據金泰科技PE股東富海銀濤董事長武捷思于今年4月13日召集私募債券持有人召開的情況通報會(浙商期貨代表也參加了該會議)上公開提供的材料,潘建華從2008年就開始財務造假,至發債之前,虛構收入和利潤3000萬元以上。”
除了承銷商,負責審計的天健會計師事務所也被債權人質疑未盡責。對此,王寧向記者表示:“我們后來獲知的很多關鍵信息在天健的審計報告中并未體現,我們也在考慮追究天健的責任”。
此外,當地銀行也牽涉其中,另一知情人士莊先生向記者表示:“浙商證券曾告訴我們金泰科技提供的貸款卡上當時并沒有聯保互保的信息,按照央行的規定,這些信息是必須錄入的,這很可能是當地銀行有意為之,背后的水太深了。”
金泰科技或申請破產保護
由于相關債權人認為中介機構的不作為導致他們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買入,因此,涉事各方對償債方式分歧較大,目前恐已成僵局。
記者從一位私募債債權人李偉(化名)處了解到,在“12金泰債”違約前,金泰科技目前的股東方曾提出分期償付的方案,具體為從2015年開始償付本息,分四年償付,每年償付本金的1/4,利息按原先約定的利率執行。不過由于時間太長且沒有擔保,上述方案并沒有被相關債權人接受。
此外,債權人曾嘗試找第三方來接盤。前述知情人莊先生告訴記者,“在今年3月份發現金泰科技不能兌付時,浙商證券曾嘗試找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作為第三方接受相關債權人債權,不過后來由于條件沒談攏導致沒有下文。后相關債權人曾主動找第三方接手,不過由于找到的第三方公司要求預先提供一定數額的保證金而作罷。”
不過,由于債權人之一北方投資公司具備國資背景,此次“12金泰債”違約涉及國有資產流失,一位接近北方投資公司的人士向記者表示,“如果此事得不到妥善解決,北方投資公司的法務部門將介入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雖然目前沒有能力償付債務,但金泰科技目前的運營狀況開始轉好。記者從公司董秘趙小姐和員工石小姐處了解到,金泰科技前些年確實由于資金鏈問題導致企業運營受到影響,不過目前公司運營在慢慢好轉。
另外,記者從“12金泰債”的債權人李偉處了解到的信息也印證了這一點。李偉向記者表示:“目前已接手的PE方給我們傳達的信息是企業目前正常運營沒有問題,按照目前運營狀況,未來金泰科技是有能力償付的。”實際上,目前金泰科技的實際控制人已發生變更。李偉表示“中節能與其他PE組成的管理委員會事實上代管了公司。”
未來金泰科技將何去何從?“私募債的債權人不希望金泰科技走破產清算。如果破產清算,債權人得到的補償將極其有限。目前金泰科技的股東方富海銀濤的董事長武捷思非常擅長企業破產重組,如果沒有可行的解決方案,未來不排除走破產重組的程序。”莊先生向記者表示,“不過,由于超過2/3無抵押物的債權人為當地政府和銀行,因此,主動權并不在私募債的債權人手里。綜合金泰科技目前的運營狀況,金泰科技PE股東方和當地政府及銀行對金泰科技進行破產保護的可能性更大。”
所謂破產清算,就是清算資產,關門還債。而破產保護則類似于發生交通事故時的“安全氣囊”,可以起到緩沖的作用。在破產保護期間,債權人不得強制要求還債,債務人仍可照常運營。
令人關注的是,在金泰科技財務危機暴露前,浙商期貨曾于去年3月份將其持有的650萬元規模的“12金泰01”通過上交所轉讓平臺出售給另一家券商——國聯證券(注:浙商期貨賣出之前共持有1300萬元的“12金泰債”)。而據接近國聯證券的人士向記者表示,“國聯證券總裁和浙商證券總裁是同學關系”。
記者聯系浙商證券負責“12金泰債”的項目負責人張暉,張暉對記者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商討解決方案,詳細信息還不方便透露。”
中小企業私募債迎兌付高峰
事實上,“12金泰債”的違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以其為代表的中小企業私募債正陷入集體兌付風波。
2012年5月22日,滬深交易所雙雙發布了《中小企業私募債券業務試點辦法》(以下簡稱“《試點辦法》”) ,被冠以“中國版垃圾債”的中小企業私募債正式推出。根據私募債常見的2年期限,2012年首批發行的私募債即將陸續到期,第一波兌付高峰已到來。
隨著兌付高峰的來臨,各種兌付危機也相繼浮現。3月以來相繼出現“13中森債”兌付風波、“12華特斯”的兌付前景未明、“13華通路橋CP001 ”現兌付危機等報道,而一直未見諸報端的”12金泰債”卻成為了首例中小企業私募債違約案例。7月21日晚,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債登”)發布公告稱,即日起暫停對“12金泰01”和“12金泰02”這兩只債券的估值。中債登表示,鑒于中小企業私募債信息披露不透明且發行人的財務及評級等信息均無法從公開渠道獲取,已經無法掌握該事件的最新進展,故暫停對兩只債券的估值。
截至目前,“12金泰債”成為中小企業私募債市場唯一發生實質性違約的案例。今年4月份“13中森債”曾出現兌付風波,后通過擔保人中海信達向投資者履行了擔保義務;3月以來的“12華特斯”發行人破產重組事件仍未出現轉機,此前一直備受市場關注的華通路橋集團的短融券(13華通路橋CP001)本息兌付危機在7月23日下午出現轉機,本息全部照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