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江

雖然國人對于攝影收藏市場已有初步了解,但究竟怎樣的攝影作品能夠得到市場青睞和買家認可,并作為藝術品進行交易和收藏,大多數攝影愛好者并不知道,甚至一些職業攝影師也并不清楚。尤其對于當代攝影,與其他當代藝術形式類似,如何去評價它們及其在市場上的定位更是令人困惑的話題。這幾年,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Andreas Gursky)、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等當代攝影家的多幅作品在收藏市場上都有過“天價”成交紀錄,雖然與當代繪畫作品相比差距頗大,但已經超過諸多我們熟悉的經典攝影大師作品的價格。不過,這是否說明當代攝影已經被藝術市場廣泛接受了呢?
再觀國內,如果將2003年百年印象攝影畫廊成立作為攝影作品經營與銷售的一個節點,這十幾年的時間,中國攝影在國內外藝術品交易市場上的表現也可圈可點。尤其是近幾年,攝影創作的主題和形式越來越多元開放,依靠畫廊代理和收藏市場而生活的攝影家數量逐年增多。不過,這是否又說明攝影作為藝術品已經在國內找到新的生存土壤了呢?
今天,這兩個問題恐怕都不易找到答案。那么,欲清晰地觀察容納攝影的藝術市場,更切實際的做法是了解經營攝影作品的畫廊們都在想什么,他們關注哪些攝影家,又選擇哪些作品?2014年9月初, Photo Shanghai上海藝術影像展將在上海舉辦,這是中國首個國際藝術影像博覽會,來自世界各地和中國本地的多家專注攝影的畫廊將參展,并帶來自己代理的代表性作品。在展會前,主辦方也將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多名收藏家提前參觀。
雖然這個影像博覽會是第一屆,營銷活動基本屬于“摸著石頭過河”,參展畫廊們對銷售預期也普遍保守,但此次展會可以說是在中國舉辦的首個與當代攝影收藏市場非常貼近的攝影展。畫廊并非公益性機構,因此他們在選擇代理攝影作品、推廣攝影作品時會根據市場發展進行“核算”,因此,來看看他們為什么選擇這些作品將會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當代攝影收藏或者說交易市場。
本期專題中,帶著這個問題,我們采訪了7家參加此次Photo Shanghai的畫廊,他們來自英國、德國、美國、法國、土耳其,以及中國,有的主打經典作品,有的關注新晉藝術家,但他們都秉持這樣一個相同的觀念:雖然有高潮,也有低谷,但作為當代藝術形態之一,攝影的市場將會越來越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