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秋
一、為什么要(如何)使英語課堂教學中1+1≠2
課堂是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的重要舞臺,所以構建有效的英語課堂是成功實現素質教育的基本,單靠“熱鬧的課堂”去教學顯得過于幼稚,學生也掌握不了應該會的知識。江蘇省各高中自2005年9月開始啟用《牛津高中英語》,這本教材與人教版教材的編排幾乎是完全不同,總體上難度有所提升,詞匯及知識點多且難度較高。如,2006年高考江蘇英語卷的作文中,出卷者提供的參考詞匯“image”已在高一下半學期的模塊4第一單元中作為課標指定單詞讓學生掌握。課時量是固定的,倘若是一味延長時間來提高教學容量,那未必是一個好的解決辦法,學生也不樂意接受。那又該如何解決呢?這是一個擺在高一英語教育者面前的棘手問題。筆者任教高一,對此問題同樣作了深入的思考,總是在想,在當前減負的大氣候下,如何才能事半功倍,一節課上出兩節課的功效,兩節課上出多節課的功效呢?
二、如何使英語課堂教學中1+1≠2
筆者經過縝密思考并與同仁認真討論,提出以下觀點:
1.有效課堂策略。
有效課堂教學關注的是教學過程和教學效益,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有效課堂教學是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實施的使學生在文化知識、學習能力、情感態度、人文素養等方面得到和諧發展的有效的教與學。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
筆者認為,有效的課堂一定要做到和諧,即“和諧有效”課堂。它的內涵應包含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和諧,課堂教學過程的和諧,教學手段和教學目標的和諧,教學進度與教學難易的和諧。包含師生關系的和諧,生生關系的和諧,學生身心的和諧,課堂教學氣氛的和諧,還包含課內與課外的和諧,學生學習成績與自身成長之間的和諧等等。“和諧有效”課堂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教師、學生、教材和環境之間是一種和諧、共振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發展為本,追求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和諧、高效發展。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思考是積極的,行為是主動的,思維品質是最優化的,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是最高的。
2.努力從各方面構建“和諧有效”的課堂。
①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創設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好是成功之母。心理學家也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樂趣”,課堂“應是快樂的場所”。歡快的課堂、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形成無意注意,而在無意注意中掌握的知識技能效果更佳,在不知不覺中達到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受年齡特征的影響,小學生的這一特點更為突出,因此,教學中我們應該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這樣不但有助于提高課堂效果,而且有助于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我們要把激情帶進課堂,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歡樂帶進課堂。飽滿高昂的激情可以使學生情緒高漲,甜美的微笑可以使學生心情愉悅,歡樂可以使學生神采飛揚。人們只有在輕松和諧的環境里,思維才表現得最活躍。反之,在壓抑的思想環境里,在禁錮的課堂教學氣氛中,很難產生創造性思維。只有做到了這些,我們才能構建和諧輕松的課堂,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
②精心設計教學活動,讓英語課堂和諧有效。英語課堂是英語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質量決定著英語教學的質量。我們要加強創新研究,勇于進行教學改革,精心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在輕松、愉快、和諧、民主、開放的課堂環境中參與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讓英語課堂更加和諧高效!適時引入“游戲”,不斷融入“音樂”以及經常插入“故事”都是活躍課堂的有效方法,學生喜歡的才是最有效的,否則只會出現教師一人唱獨角戲的局面。
③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情景教學。多媒體技術對文本(text)、圖形(graph)、靜止圖像(still image)、聲音(audio)、動畫(animation)和視頻(video)等信息具有集成處理的能力,使教學手段趨于全方位、多層次,有利于創造一個更適合學生學習的開放的探索式的學習環境。它能加速學生感知過程,促進認識深化,加深理解,增強記憶和提高實際應用能力。課堂上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節奏快,信息量大,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在聲音與圖像結合、語言與情景結合、視覺沖擊力與聽覺感染力結合,學生能輕松自如地進入語言活動的現實情景里,在學習中找到了樂趣,同時也加深了理解,強化了記憶。利用網絡、多媒體等技術能把教學內容直觀于學生面前,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從而優化學習環境,全面高效地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由此看來,多媒體教學手段不僅可以為我們創設生動真實的語言環境,還可以給我們的課堂帶來很大的實效性。
④教師課堂話語科學化。(教師課堂話語)避免難易不當或質量低下教師話語(teacher talk)是指教師用于組織課堂教學、進行課堂交際、講解知識、表達思想情感時所用的(不當或是什么)語言(前面紅字部分好像不大搭配,直接用課堂話語就行吧),具體形式包括提問、講解、組織教學、反饋等。英語課堂上教師話語既是教學的重要組織工具,更是學生習得語言的重要來源。有效英語課堂中,教師的科學化話語有以下特點。
1)教師較多使用確認、核實和澄清等交互調整方式,進行意義協商,從而準確把握話語難度。
2)教師留足“沉默時間”,等候學生回答,讓學生自主思考,擁有較多的話語權。教師話語有啟發性,在問答過程中,更多關注學生思維的參與以及學習方法的滲透,而不是答案的準確性。有些教師過多重復學生的話,催促學生回答,甚至越俎代庖,在學生口頭沉默而思想最活躍的時間迫不及待地替學生給出答案。雖然沒有了冷場的尷尬,保持了課堂教學的流暢,但抑制了語言輸出。
3)教師教學評價語言有指向性,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的積極反饋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但是不能簡單地形式化為一種膚淺的表揚,不能過于籠統和單調,要具體、真誠、實事求是,體現人性關懷。在糾錯時也要有技巧,盡量避免用否定的反饋,應以婉轉的語氣給予評判。如:“Its your opinion,and maybe youre right.”“You nearly hit the point,but…?”
4)教師語言輸出質量較高,語言規范,對學生的語言習得有示范作用。總之,當今的英語課堂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的過程,也不再是公式化的1+1=2的教育模式,它是促進學生發展的課堂,是學生生命成長的天堂。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細心呵護學生的積極性,努力營造輕松、民主、和諧、高效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讓智慧的靈光在互動中閃爍,真誠尊重學生的發現,巧妙啟迪學生的思維,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生機盎然的舞臺,進而構建和諧有效的英語課堂,真正做到1+1≠2的教學效果,而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更加活躍,使我們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讓學生們沐浴在知識的海洋里,快樂的成長、成才。
(作者單位:江蘇省句容市實驗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