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青 (江蘇宜興長樂弘陶藝有限公司 江蘇無錫 214023)
我塑程及
——為旅美水彩畫大師程及塑像
徐 青 (江蘇宜興長樂弘陶藝有限公司 江蘇無錫 214023)
2008年元月五日,天空飄著雪花,蠡橋湖畔,銀裝素裹,新建的程及美術館在這純潔的世界里開館了。
這座具有現代建筑感的美術館座落在太湖之濱的蠡湖公園內,由無錫市政府撥款二千多萬元興建,以收藏程及大師的生平畫作以及美術作品展覽之用。
燈火輝煌的大廳,擠滿了熙熙攘攘的各界來賓,大廳中央,一尊程及先生的塑像,雙眸凝視著茫茫的湖面,仿佛在訴說著生平的經歷。
程及先生是旅居美國并享有國際聲譽的水彩畫大師,他把中國傳統繪畫意蘊和天人合一的感悟方式有機地融合到以色彩造型為根本的西方水彩畫中,從而形成既有色彩造型觀念又充滿東方情蘊和筆墨意趣的水彩畫。
程及于1912年出生于江蘇無錫,自幼酷愛繪畫,曾師從畫家陳舊村先生學畫,30年代初,即在上海加入白鵝畫會,開始研習西畫,他的水彩畫早期學習英國水彩畫大師透納的風格。進而又受梵高、塞尚等印象派和后期印象派大師的影響。同時刻苦鉆研博大精深的中國繪畫傳統和國學知識。程及創造性地探索以毛筆和宣紙來創作水彩畫,注重將西洋畫重寫實與中國畫重意境相結合。把中國繪畫的水墨技巧融入水彩。建立了東西方藝術交匯的藝術風格,1940年,年方28歲的程及即在上海舉辦首次個人作品展。卓然的才華令當時的畫壇為之擊節叫好。一九四七年,他赴美舉辦個人水彩畫展,從此開始了留美半個世紀的異域生活和創作歷程。
在當時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即預言程及的未來是屬于世界的,法國凡爾賽宮博物館長阿斯蒂埃在2OOO年為配合第一屆世界文化高峰會議而舉辦的程及作品回顧展上說:“程及先生的繪畫是東西方藝術的完美結合。”
60年代,程及就任美國國立藝術學院顧問,70年代任美國國家藝術會理事,程及先生在國外的聲譽勝于在國內的影響。
程及先生是無錫人,市政府考慮還是請家鄉的雕塑家來創作其塑像,陳立在美術館大廳。市政府委托市文聯的領導把這次創作任務由我及宜興籍雕塑家周剛,還有另一位雕塑家分別來創作并設計方案。采納最佳者作為最終入選者完成此項創作任務。要求是創作雕塑小稿及文字設計方案。由市文聯領導以及雕塑專家來審定評選。
我與程及先生素未謀面,早年學畫時就聽說過先生的名望。記得八十年代我創作過一幅靜物油畫,入選程及先生捐款設立的“程及美術基金會”舉辦的無錫新年畫展,展覽地點在無錫美術館,館長是張崇政老師。地點在無錫中山路城中公園內。這次展覽我得了油畫組的一個銀獎,還拿到了伍拾元獎金。也許,這是一種與先生的緣分,現在能給先生塑像,更是一種情分。最后能否入選,這并不重要。此時,先生已謝世多年了,不可能有親歷寫生與照相的機會了。僅有的是市文聯提供的五張程先生舊的生活照片。
夜深時靜人未寐,在工作室,沏上一壺宜興紅茶,我翻閱著先生的作品畫冊,閱讀其作品,畫如其人,仿佛是與先生在對話。
先生作品意趣慎終逸遠,有返璞歸真之蘊,道出了天下事是是非非,人人我我蕓蕓眾生,空谷行云追望身外身。地地物物了無無,花花果果茫茫塵世。滿體風雨回念夢中夢。先生年過九軼,學貫中西,閱歷無數,其間的禪悟道蘊和儒學涵泳,厚積薄發,道德圓滿,其經歷就是一本閱之不盡的書。
先生30年代的作品悲天憫人的人文情懷,60年代的儒道釋合一的超脫境界,80年代中西合璧的輝煌境地。
反復欣賞程先生的作品,漸漸體悟到了先生的精神風貌與境界,也有了些許原始創作的沖動。泥巴仿佛不經意在指間滑過。程先生的形象如蓮般從泥土中隱約現身。故鄉的太湖微風吹拂著先生的長發,顯得儒雅而飄逸,湖石般的胸廓被泛起漣漪的湖水蕩漾著,以意象的手法把塑像的人物氣質特點,地域風貌都表現了出來。把先生注重寫實的同時更重寫意的東方神韻的意境在雕塑上也體現了出來,更好地呈現一個東方藝術家的藝術形象。
稿成,安然入眠。
在塑像方案的設計上,選用紅色的陶土使塑像沐浴在陽光中的暖意感覺。紫砂陶土的質樸與素雅,把先生平易親和的風貌更親切地表達出來。底坐配以太湖石作基座,古樸的陶土與雅致的湖石相匹配,運用反襯與對比的手法,相得益彰,以程先生故鄉的材質來塑造先生的形象,恰如其分。
交稿的時間到了,我仔細地把泥稿包裝好,親自送至市文聯,時間匆匆而過,我也把此事放下了。如審定不通過,權當創作練習吧,過了大熱天,漸漸也淡忘了此事。我忙于別項工作了。一天,市文聯來電話,說我的設計方案與創作構思經領導與專家的審定有前途,希望我去一下文聯,我放下手邊的工作,趕赴文聯,市文聯領導把意見給我說了一下,希望局部做些修改,使其更加完美。并建議在創作正稿時請我叔父徐秀棠大師加以指導。
我興致勃勃回到工作室,一米多高的陶質塑像,對于銅質或石質的塑像來說,并不算什么,然而對紫砂陶材質的塑件來說可謂是大件,在干燥與燒制時易出問題。工藝技術上有一定難度。能否使塑像完美,選擇適合的泥料是關鍵的第一步。我跑遍陶都大小十余家煉泥作坊,選擇適合的泥料與色澤,然后回來燒制試片。尋找恰到好處的顏色與收縮比的泥料,終于在座落于村莊里的一家煉泥作坊中找到了理想的泥料。
諸事皆備,堆泥塑形,先大形后局部,在整體與局部間反復推敲塑造,幾天后就把塑像大致搞好了,最關鍵的還是臉部輪廓及五官的細致塑造,把照片上平面感塑成具有立體空間關系的雕塑還是不容易的,其間,徐秀棠大師幾次惠臨指導并作修正。使得塑像神采奕奕,韻味莊重而凝練。
肖像塑像首先要做到酷肖,在此基礎上,還要有神韻,謂之意足,二者兼而得之,方為上乘之作,通過對程先生照片形象的研究,先生的五官特征還是比較明顯,方中帶圓的臉形,下垂的眼瞼,飄逸的長發,高而飽滿的額頭,緊抿的嘴角,抓住這些特征要素,形象也就把握住了。
第二步在意足神韻上下功夫,程先生是一位藝術家,氣質儒雅中透著瀟灑,由于生活在大洋彼岸,也帶著一絲洋氣。要把這些人物氣度神韻在塑像上反映出來,對各局部間的反復調整,重點刻畫其眉弓、眼角、鼻翼、嘴角、人中、耳輪等五官部位,尤其對塑像處輪廓線的起伏、節奏、轉換加以藝術處理,使其富有音樂般的流暢,圓滿而柔和的變化,使得塑像的整體性更強,人物的精神氣質得到了更好的發達。通過這些創作,我體會到要做到在肖像雕塑上做到形似而意足,最主要在于對被塑人物的精神、生活背景、性格特征、生平經歷加以了解和研究,挖掘人物性格最有特點的特質加以重點刻畫,方能達到形神兼備的效果。
對于塑像的頸、肩、胸除了作結構上的正確交待,加以虛化處理,塑形比較概括,兩肩部作原石般藝術處理,與人物臉部的細致刻畫形成對比效果。并與座基的湖石取得協調性,整體感更強了。這樣塑像的藝術感覺更強了。
通過此次創作,使我體會到,雕塑在形體塑造上,特別是根據照片來塑造形象,不能面面俱到,不能為了肖似而去死摳。雖然達到了肖似而其神采頓失。塑像象一具沒有靈魂的軀殼,毫無藝術價值與美感,要善于用美的、藝術的、有創造力的眼光去打量與審視。作為東方藝術的本質,神韻意足是其精髓,我們在藝術創作中深刻地理解、實踐。并在創作中更好地去運用其規律。使得作品具有藝術質量,而不是庸品與藝術垃圾。
程先生的塑像終于完成了,為了防止出現意外,我還特地制作了一尊相同的塑像備件,余下來的事是等待其干燥和進窯燒制了,時過月旬,到了裝窯的日子,為了預防塑像坯件在去窯上路途的顛而造成損壞,我特地請了拉板車師傅徒步拉上坯件,至窯約一個半小時的路程,我起了一個大早,親自徒步押車,一路上小心翼翼,把塑像坯件安全地裝上窯車才放心下來。
經過幾天的等待,通過窯火的錘煉,一尊色澤紅潤沉穩、神態莊重凝練、氣質儒雅灑脫的塑像呈現在我的面前,并且二尊塑像都完美無損,如此大的紫砂塑件能順利無損出窯,也是一件慶幸的事。
對于陶質塑件,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細節在工作中都要考慮周到,如果出了差錯,前功盡棄,認真周到的工作態度,回報的是完好滿意的作品及對工期的保證,事無巨細,因親力親為。
市政府領導與市文聯領導對程先生的塑像都很滿意,囑咐我于新年元旦前送至程及美術館,元月五日舉行開館儀式,市委楊衛澤書記親自發表開館賀詞。
程及先生卓越的藝術成就,為中西方文化交流所作的貢獻,作為故鄉后人,能為其塑像并且圓滿完成任務,對于我來說,是一件幸事,創作過程遠勝于作品本身,經歷是財富,在自己的藝術道路上,也是一段插曲。

徐青,男,1960年出生,江蘇宜興人,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陶瓷藝術名人,徐門紫砂第四代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