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贛南師范學院商學院 江西贛州341000 2佛山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佛山528137)
信息技術產業是我國的新興行業,它建立在現代科學理論和科學技術基礎之上,采用先進的理論和通訊技術,屬于高科技產業。信息產業的發展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意義重大,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人們對其經營績效也越來越關注。
當前最常用的績效評價方法有兩種:單一指標的績效評價方法和多重指標的績效評價方法。單一指標的績效評價方法有凈資產收益率、投資報酬率、Tobin’s Q值和經濟增加值等,這些指標難以全面地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多重指標的績效評價方法主要有層次分析法、平衡計分卡和因子分析法等。經營績效評價指標具有復雜性、多樣性等特點,一些評價方法得到的分析結果并不理想,偏差較大,而采用因子分析法能夠克服這些缺點,使得評價結果較為客觀合理。本文運用因子分析法對信息技術行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進行系統的評價,從而為信息技術行業的財務信息使用者提供直觀的、有價值的參考信息。
因子分析法是研究如何在最少的信息丟失的情況下將眾多原有的變量提取成少數幾個因子,并使因子具有一定命名解釋性的多元回歸方法。其核心是用較少的互相獨立的因子反映原有變量的絕大部分信息,基本思路是將原來具有一定相關性的指標組合成少數幾個相互無關的具有代表性的綜合指標以替代原始數據,并且這幾個指標能盡可能多地反映原始數據所提供的信息,然后再根據綜合指標反映信息的重要程度客觀地賦予一定的權重,建立一個評價函數,由此計算經營績效評價值。因子分析法最大的特點是采用客觀的方法來確定指標以及其權重,從而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和準確。本文全部數據處理均通過SPSS17.0軟件和EXCEL2003軟件進行。
本文以上市的信息技術行業全部A股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國泰安數據庫中的數據,截至2011年底,我國信息技術行業上市公司共183家。為了保證研究的可行性,本文剔除了2010年以后上市的公司75家,剔除不以信息技術為主營業務收入的公司13家,剔除財務數據不完整的公司11家,剔除部分虧損企業、資本重組等非經營性影響因素的ST企業7家,最終選取了77家信息技術行業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
信息技術行業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主要表現在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發展能力和現金流量能力五個方面。本文所選取的財務指標反映了企業經營績效這五個方面的能力,指標選取的原則是指標之間的相關性大于0.3。具體的財務指標見下頁表1。

表1 指標選擇及定義

表2 KMO 和 Bartlett 的檢驗

表3 解釋的總方差

表4 旋轉成份矩陣
因子分析要求變量之間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如果相關系數大部分都小于0.3,意味著這些原始變量不太適合用因子分析法進行分析。在進行相關分析之前,需要將原始數據標準化。上述指標不存在標準化問題,但指標之間存在正指標(X5-X17)、負指標(X4)和適度指標(X1、X2和X3)的區別,因此應將負指標和適度指標正向化,負指標對其求倒數,適度指標通過公式-將其正向化,X為適度指標的值,K為適度值,根據經驗,X1、X2和 X3的適度值分別為 2、1 和 0.5。
因子分析適用性檢驗方法為KMO和Bartlet檢驗,見表2。 KMO值為0.661>0.6,因子分析效果較好;Bartlett球檢驗值為1 909.333,相應的Sig值小于給定的顯著性水平0.001,拒絕原假設,認為選擇的變量適合作因子分析。
確定因子數通常有以下兩個標準:一是根據因子數大于1的特征確定;二是根據累計方差貢獻率大于0.85的特征根的個數為因子個數。基于以上標準和表3,前五個因子的方差貢獻率依次遞減,累積貢獻率達到88.882%(>85%),因此選前五個因子為主因子。
根據表4,我們可以看出因子覆蓋了反映企業經營績效的5個維度。第一主因子F1在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有形凈值債務率具有較高的載荷,這3個指標都是反映企業的償債能力,所以將F1命名為償債因子;第二主因子F2在資產報酬率、總資產凈利潤率和凈資產收益率具有較大的載荷,這3個指標都是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所以將F2命名為盈利因子;第三主因子F3在總資產周轉率、股東權益周轉率和流動資產周轉率具有較大的載荷,這3個指標都是反映企業的營運能力,所以將F3命名為營運因子;第四主因子F4在盈余現金保障倍數和營業收入現金比率具有較高的載荷,這2個指標都反映企業的現金流量能力,所以將F4命名為現金流量因子;第五主因子F5在資本積累率和總資產增長率具有較高的載荷,這2個指標都反映企業的發展能力,所以將F5命名為發展因子。
確定因子變量后,每個樣本數據都得到了因子得分。主因子的得分函數系數為因子得分系數矩陣。根據SPSS17.0輸出的因子得分矩陣,可得出各因子得分函數為:


以各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權重,將 F1、F2、F3、F4、F5作為自變量,即形成了新的綜合績效指標(F)。主因子的協方差為0,即F1、F2、F3、F4、F5不 相關。

使用綜合得分的評價方法,求得2011年信息技術行業上市公司的綜合經營績效得分(以排名前十家為例)。見表5。

表5 信息技術行業上市公司因子得分與經營績效得分表
從表5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從綜合績效得分情況來看,得分大于0且分值越大的公司綜合績效狀況越好,得分小于0且分值絕對值越大的公司綜合績效狀況越差,得分等于0或在0附近的公司其綜合績效一般。所選77個樣本公司中,41家公司的綜合績效得分大于 0,比重為53.25%,36家公司的綜合績效得分小于0,比重為46.75%。說明我國信息技術行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整體上一般。同時績效水平高于0.6的公司只有6家,說明行業績效差距大。
2.從各因子得分情況來看,中國聯通、國電南瑞、三維通信、銀江股份和新大陸具有較高的償債能力,主要得益于國家對互聯網的大力支持,且其上市時間較早,具備充足的資金償還債務;石基信息、遠光軟件、國電南瑞、航天信息和海隆軟件具備較高的盈利能力,主要得益于出于企業自身管理的需要,國內各大企業對管理軟件的需求量大;紫光股份、長城電腦和長城開發具備較高的營運能力,主要是因為其上市時間最早,品牌發展成熟,市場占有率穩定;現金流量能力最強的為中國聯通,這得益于其持續經營和獲利能力穩定;發展能力較強的為遠望谷、川大智勝、奧維通信和華星創業,其上市時間較晚,擁有自主創新技術和較強的創新能力,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綜上所述,我國信息技術行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主要取決于公司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現金流量能力和發展能力這五個財務指標,我國信息技術行業上市公司在2011年的整體經營績效水平一般。通過因子分析,我國信息技術行業上市公司可以充分地認識到自身財務能力的優勢與不足,有針對性地提出改善措施,進而提高綜合經營績效。(1)綜合得分較高的企業,應該充分利用其較高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運營能力的優勢,充分利用銀行借款增加公司資本,擴大規模和開拓新的市場,加速企業的發展和運營,提高企業的現金流量能力和發展能力。(2)因子綜合得分一般的企業,優勢在于有較強的償債能力,可適當增加企業的債務,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利用先進技術,加強企業的運營與成長能力。(3)綜合得分較低的企業,應在保持已有的現金流量能力優勢的基礎上,挖掘潛力,改善管理和經營環境,提高企業盈利、運營能力,促進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