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體育學院 武術系, 山東 日照 276826)
十二運會男子柔道比賽60公斤級“連絡技”的技術特點及在比賽中的運用
黃軍
(山東體育學院 武術系, 山東 日照 276826)
連絡技技術在柔道訓練和實戰過程中是一種較好的得分技術動作,在訓練實戰中必須反復的進行單個動作和兩個以上技術動作的合理訓練,要根據不同的對手和情況必須快速做出反應,成功的運用連絡技技術戰勝對方取得比賽勝利。運用文獻資料、專家訪談、觀察和數理統計等方法,通過現場觀看十二運會男子柔道60公斤級比賽與錄像、翻閱大量文獻資料,對柔道“連絡技”在比賽中的運用情況及其特點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柔道連絡技術具有“力量大、速度快、動作變化多、隱蔽性強”等特點,這三種形式的連絡技術發展不平衡是影響運動員成績的主要原因。
“連絡技”;男子柔道比賽;技術運用
柔道運動項目是由中國的柔術演變而來,后來以柔術傳到日本,再由日本的嘉納治五郎發展成現在的柔道運動。柔道項目的發展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直到1964年才被正式列為奧運會項目,雖然開展時間晚,但是柔道技術發展較快。我國的柔道起步則更晚,但奧運會女子柔道金牌被中國奪得,這足以證明了我國柔道運動發展速度之快,也因此柔道運動項目在奧運比賽中占據了較高的地位。在“得意技”成為教練員、運動員破解對象的時候,隨之出現了連絡技術。柔道連絡技術是一種以柔克剛、以弱制強的運動,它將身心兩種力量有效地結合起來,不講蠻力,通過進攻和防守鍛煉自己的身體精神。技術的連絡就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技術進攻對方而得分或獲取勝利的技術,簡稱“連絡技”。連絡技的形式有3種:投技與投技、立技與寢技和寢技與寢技的連絡。柔道“連絡技”的特點是力量大、速度快、動作變化多、隱蔽性強;它是由隊員在比賽中兩人直接接觸的攻守對抗中表現出來的。作為一名柔道運動員,要想練好“連絡技”需要具備一定的力量、耐力、速度等身體素質,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得意技”作前提。本研究通過現場觀看十二運會男子柔道60公斤級比賽與錄像,對“連絡技”的現狀與發展進行統計、歸納與分析,以此為我國柔道技術水平的提高提供依據。
1.1 研究對象
十二運會男子柔道比賽獲得60公斤級前八名的運動員(見表1)。

表1 十二運會男子柔道比賽獲得60公斤級前八名運動員名單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文獻資料、問卷調查、專家訪談和觀察等方法,通過現場觀看十二運會男子柔道60公斤級比賽,對獲得前八名運動員在比賽中“連絡技”的運用情況進行數據統計、歸納與分析。
2.1 柔道連絡技術的特點
2.1.1 連絡技力量大
目前“連絡技”已在柔道訓練比賽中運用廣泛,是因為該技術比較適合身材矮小、靈活性強的運動員使用。縱看全球,歐洲一些國家的運動員根據自身特點特長,創造了力量型的摔跤技術法,運動員在訓練或比賽中抓任何柔道把位都能夠使用“連絡技”技術。目前日本人憑借100多年柔道發源地的優勢,憑著技術動作與力量的結合,技術抓實的優點,逐步形成了技術風格;韓國則是利用運動員堅強的意志品質鑄成了鋼鐵般的思想而戰勝對手取的比賽成績;我國柔道的特長,則是以靈活的移動步法和手法,結合運動員自身的快速力量,以四兩撥千斤,“借力打力”巧妙的運用“連絡技”技術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所以,“連絡技”技術已經被融人我國柔道技術當中,因為運用“連絡技”時要不停的帶動對手重心一個接一個的使用動作,所以能夠看出連絡技力量大,由于進攻者在一個動作不成功變換到另一個動作的過程中,有一個改變對方重心的過程。因此,需要運動員具有較大的專業力量和爆發力,只有這樣才能在比賽中處于不敗之地。
2.1.2 連絡技速度快
隨著柔道“連絡技”技術的發展,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連貫一定要快,可以以假弄真,以虛為真,柔道運動員使用連絡技時,腳步法要快、要穩、靈活協調,一個技術動作沒有成功,緊接著下一個技術動作。所以必須采用靈活多變,連絡技配套的絕招才能夠取得比賽勝利。隊員在動作與動作的變換時,必須做到速度快、動作到位連貫、出擊及時、不給對方可乘之機。在做每一個動作的同時,要心記四點要求:“快、準、狠、猛”。
2.1.3 連絡技動作變化多、隱蔽性強
凡是比賽雙方實力相當,對方的重心不會輕易被使技方帶動,尤其小級別反應快、靈活,所以必須創造條件。條件創造一般來自三個方面。一是對方缺乏“防范”意識,比如習慣高站立跤架;二是雙方在搶手中使技者拖拉對方時出現的步法、重心的錯誤,給被動者順勢使技的機會,運用“連絡技”;三是進攻者主動創造條件,誘騙對方下壓,上拉 ,造成對方判斷錯誤來實施連絡技技術。各省市越來越多的柔道隊伍開始重視連絡技訓練,也想盡辦法來提高連絡技進攻和防守的能力,為此, 除小動作,搶手使技,解脫抓把使技、借力使技,二次進攻外,連絡技要有變化才能達到得分的目的。在比賽中隊員有自己明確的目的,就是把對方摔倒或背部著墊子,出擊前意向要隱蔽不要被對方發現。這樣有利于前一個動作與后一個動作的結合。例如,大內刈、躺刀、大外刈等動作連成連絡技,會讓對方產生錯覺,“虛虛實實、真真假假”,使對方防不勝防。
2.2 “連絡技”在比賽中的運用
隨著柔道“連絡技”技術的改變,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連接要迅速,手法與步法要協調靈敏。應該注意的要點是“連絡技”技術之間的銜接要合理地運用。 連絡技是為了連續進攻,連續完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技術動作,然而,如果連接的不合理,沒能在前一個技術的瞬間考慮下一個技術動作連絡,或者調整重心變成穩固的防守狀態,這樣才能取得比賽好成績。作為一名柔道運動員,時時刻刻都在關注著柔道技術的發展和變化。七八年的柔道訓練,雖不能說對柔道很熟悉,但至少有了不少新的體會。相信柔道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是不可估量的。“連絡技”的出現把柔道運動帶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隨之便出現了“連絡技”熱。但“連絡技”不是任何動作都可以連接的,而是運動員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動作。連絡技的形式有3種:“投技與投技的連絡技、寢技與寢技的連絡技、立技與寢技的連絡技”。投技與投技的連絡技又稱為“投技連絡技”,例如:連續向同一方向摔的連絡技右大內刈——右一本背負投;寢技與寢技的連絡技又稱為“寢技連絡技”,例如:固技與固技的連絡技右后袈裟固——崩上四方固、固技與絞技的連絡技上四方固——腕挫十字固;立技與寢技的連絡技又稱為“投寢技連絡技”,例如:右大外刈——右本袈裟固、右小內刈——右橫四方固等等。通過觀看十二運會男子柔道比賽60公斤級比賽,對獲得前八名的運動員的運用情況,表2是獲得前八名運動員對三種形式的連絡技使用情況的統計對照表。
通過表2可以發現,獲得比賽前三名的運動員三種形式的連絡技的成功率都在80%左右,三種形式的連絡技術發展比較平衡。例如:獲得比賽第一名的北京選手安建奇在與獲得比賽第八名的內蒙古選手白音滿都呼的比賽中,在內蒙古選手做背負投不成功的情況下,北京選手安建奇使用連絡技背負投——大內刈成功獲得“一本”取得比賽勝利。在北京選手與獲得比賽第四名的內蒙古選手包志華的比賽中,北京選手安建奇使用右一本背負投——右后袈裟固獲得“一本”取得比賽勝利;其中原因很多:第一,獲得比賽前三名的運動員如安建奇、李輝等隊員都是老隊員比賽經驗方面比較豐富,面對對手沉著冷靜;第二,心理方面比較放松,在比賽中表現得輕松自如,戰術以實際運用比較熟練。而獲得比賽4~8名的運動員連絡技成功率由第四名的69%逐漸下降到第八名得36%,但單獨的投技連絡技使用次數較多成功率也都保持在60%以上。這是因為運動員反應靈敏、動作變化多等特點,致使投技連絡技使用頻繁且成功率較高,而寢技連絡技和投寢技連絡技獲得第八名的成功率只有25%,如:獲得比賽第八名的內蒙古選手白音滿都呼與北京選手安建奇的比賽中,白音滿都呼就表現出急于求成的心理,首先發起進攻反而被對方反攻輸掉了比賽;再如獲得比賽第七名的湖北選手陳超超與獲得比賽第三名的山東選手楊立栓的比賽中,陳超超使用大內刈將對方摔倒,如果再連接寢技的話就有可能獲得比賽勝利,但是他沒有連接寢技;而獲得比賽第三名的運動員包志華使用絞技獲得“一本”取得比賽勝利。種種跡象表明,獲得比賽4~8名的運動員之中時投技連絡技的訓練忽視了對寢技連絡技和投寢技連絡技的訓練。其中的原因有:第一,在比賽經驗方面有所欠缺;第二,心理方面在比賽中表現得比較緊張動作不協調且不能靈活運用戰術;第三,沒有獲得比賽勝利的運動員表現不出連絡技“力量大、速度快、動作變化多、隱蔽性強”等特點;第四,對動作的施技時機沒有系統地了解,對寢技技術掌握不全面,在平時的訓練過程中教練員不重視對運動員寢技技術的訓練,使寢技連絡技和投寢技連絡技成功率不高,導致三種形式的連絡技發展不平衡。只重視投技連絡技的訓練而忽視對投寢技連絡技和寢技連絡技的訓練對運動員成績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使三種形式的連絡技同步發展,對提高運動員的競技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表2 前八名男子柔道運動員對三種形式的連絡技在比賽中的運用情況的統計對照表
3.1 結論
3.1.1 柔道連絡技具有“力量大、速度快、動作變化多、隱蔽性強”等特點,但是對于有比賽經驗的老隊員來說成功率較高,對于比賽經驗少的年輕隊員來說,成功率較低。
3.1.2 由于運動員各自的身體靈活行不同,在訓練中沒有依據自己的身體特點進行訓練,獲得比賽前三名的運動員注重三種形式的連絡技協調發展,而獲得比賽4~8名運動員只重視投技連絡技的訓練,卻忽視了對寢技連絡技和投寢技連絡技的發展,致使三種形式的連絡技發展不平衡,是影響比賽成績的主要原因。
3.1.3 從運動成績來說獲得比賽前三名的運動員連絡技運用較合理且成功率較高;獲得比賽4~8名的運動員由于比賽經驗上的欠缺,使用成功率較低。
3.1.4 柔道比賽對抗十分激烈,連絡技始終是柔道運動訓練的秘密武器,它在比賽和實戰中能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優勢力量,這種連絡技進攻的方法和手段已經成為目前柔道運動員競技發展的趨勢。
3.2 建議
3.2.1 要想練好柔道連絡技,刻苦訓練是前提,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其次,講求循序漸進原則是關鍵。
3.2.2 對于不同級別的運動員,要采取相應的訓練方法;對于運動水平較高和一般的運動員,要采取不同的訓練措施;對于運動相當的運動員應加強競賽經驗,注重對戰術意識的培養,這些是教練員須重點把握的問題。
3.2.3 在訓練過程中隊員要圍繞三種形式的連絡技進行訓練,使三種形式的連絡技同步發展。
3.2.4 在比賽中除了積極進攻,發揮自己的特長外,還要能夠更好地圍繞自己的得意技進行訓練,使用其他外圍技術。
3.2.5 應注意連絡技的施技時機,保持動作的連貫性,不給對方反攻的余地,連絡技要因人而宜,不要盲目地訓練,盡量選擇適合自己身體條件的動作進行練習,提高連絡技的成功率,對于提高運動員的成績是非常重要的。
3.2.6 柔道運動的運動員在平時的技術訓練過程中要注重強化連絡技的訓練,并且通過各種各樣的條件實戰、亂取、對抗練習和教學比賽,通過綜合實戰,掌握運用連絡技術的時機,提高訓練和比賽中的應變能力。
[1]虞重干.專項訓練——重競技運動訓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劉衛軍.柔道運動教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中競技教研室,2004.
[3]王海霞.柔道大外刈分析及時間運用[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0.
[4]陳桂嶺.我國少年男子柔道技術現狀調查分析[J].天津體育學報,2002(3):57-59.
[5]黃艷紅.女子柔道投技接寢技的重要性及訓練要求[J].科技導刊,2010(11):186-187.
Characteristicsofjudo“uniontechnique”anditsapplicationinmen’s60-kilogramdivisioninthe12thNationalGames
HUANG Jun
(Dept.ofWushu,ShandongSportUniversity,Jinan276826,Shandong,China)
Two or more union skills are good scoring techniques in judo training and actual combat process. One single action or more than two technical movements must be repeated in practice and quick response must be mad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opponents and circumstances.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expert interview, video observation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judo union technique in the game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judo union techniqu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ength, speed, motion changes, strong concealment”, and the imbalance of union technique is the main reason that affects the performance of athletes.
union technique; men’s judo competition; technique application
2014-04-16
黃軍(1980- ),男,江西萍鄉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重競技教學與訓練。
A
1009-9840(2014)04-00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