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先佩
【摘 要】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可以激發學生對英語的熱情,同時豐富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認識,真正的提高學生的英語使用和交流的能力。本文從剖析初中英語教學現狀出發,提高了幾點關于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效果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英語;發散性思維
初中英語教學階段是學生系統化學習英語知識的階段,同樣也是對學生的英語認識進行啟蒙和培養的階段。在初中英語教學中,主要是讓學生學會準確的拼讀英文單詞,掌握一些較為常見的語法,以及能夠利用英語進行日常的簡單的交流。作為英語學習和認識的啟蒙階段,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思維的形成有利于學生日后在學習英語時的思考,成熟的思維可以讓學生的思想更為縝密同時也讓學生的知識面更廣。
發散性思維是一種引導學生思維發展和發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發散性思維的形成需要教師給學生更多的思維發展的空間,讓學生可以充分的發揮想象力,形成創造性的思維。
一、初中英語教學現狀
初中英語教學階段是學生的英語啟蒙階段。但在當前的初中英語教學中,很多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初中教學中過于注重語法的講解和單詞的拼寫等,忽略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經過調查我們發現,97%的學生不能利用英語進行交流。換言之,我們初中英語的教學是失敗的。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是用來溝通、交流的,在當下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和學生都將注意力集中在了如何考好英語上,在學習和教學的過程中,對于語法等考試內容的關注更多,從而導致了當前初中生聾啞英語的形成。另一方面,當前的初中英語教學以灌輸性教學為主,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較少,從而造成了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難以很好的吸收教師所講的知識。同時,語法以及詞匯的灌輸也令初中英語成為了一門枯燥無味的學科,學生在學習時難以提高興趣,初中英語的啟蒙作用沒有很好的展示出來。
因此,對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在初中英語啟蒙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真正的提高學生的英語交流和使用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提高課堂積極性
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是提高英語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只有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了英語課堂中來,才可以保證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吸收。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以語法教學為主,在學習中較為枯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要求教師提高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教學中為學生留下可以獨立思想和相互討論的空間。同時,根據初中生的心理發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教師在單詞教學中,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聯想記憶。趣味十足的聯想記憶可以鞏固學生對單詞的認識,同時也讓枯燥的單詞的記憶和認識更加充滿趣味。如對單詞“reward”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先把reward分成“re+ward”,同時把“ward”看作是“word”根據詞根,就是再次發話給予獎勵的意思。所以“reward”的意思是報答、回報。發散性思維的形成和培養要求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對單詞、知識等進行聯想記憶,從而提高學生的認識。
培養學生的英語交流和使用能力,還要求學生能夠熟練的使用語法和詞匯。傳統的英語教學中,詞匯和語法的教育以灌輸為主。而發散性思維的培養要求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提高語法和詞匯的使用能力。很多時候,學生對詞匯和語法的記憶困難往往是因為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沒有用過,記憶得到不到刺激。很多學生都會說“How do you do?”“What is your name?”等句子,除了因為句型簡單外,還因為這些句子的使用較為常用。If you want to speak good English, you need to repeat, repeat and repeat!英語的實際操作和運用是非常重要的。如在人教版七年級的英語教學中,第一、二、三單元的知識為問候語: Whats this in English? What color is it?這三個單元的英語知識都是較為簡單的,但真正的掌握它,要求學生不斷的使用。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對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有刺激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在學完了這三個單元后,教師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編造一個小小的情景來進行對話。情景可由學生自己構思。如學生在見面后先打招呼:“Good morning .”接下來,一個同學大聲的驚嘆“WOW! What this in English. It is beautiful!”“Thats a pen. I have one.”“What color is it”“Thats red.”等等。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雖然也是情景對話,但情景對話拘泥于書上的幾句簡單的對話,學生的創造性難以得到培養。這種開放性的教學任務刺激了學生的思維,滿足了初中生心里追求好玩的需求,提高了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同時,在這種開放性的情景對話設置中,學生為了讓情景對話更加的豐滿,會增加一些課外的知識。如在以上對話中的“beautiful”等等。這樣的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是提高學生詞匯積累量和語法認識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注重課后思考
提高初中英語教學的效果,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除了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參與程度外,還要求學生自覺主動的進行課后思考。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其知識是非常深厚的,而相對的我們初中英語的課堂則較為有限。因此真正想要提高英語的水平,學生在課后的思考和提升也是少不了的。如在“Whats this in English”這個單元中,課本中舉的例子都是較為普遍的,如鋼筆、尺子等。但很多在生活中頻繁出現的,在課本中卻沒有提高。想要提高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學生就應該在課后主動的去探索,多問幾句“Whats this in English?”同時還要做好積累,將枯燥的單詞轉變為裝點自己的武器。
【參考文獻】
[1]胡淑群.發散性思維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M].新課程(上).2011年11月
[2]張明時.探討英語教學如何培養創造力[J].學科教育. 2001(01)
[3]蔡鐵權.創造性培養應寓于學科教育之中[J].學科教育.2000(01)
(作者單位:貴州省遵義市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