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敏
構建樂學課堂,就是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時間與空間,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在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生與作者對話、學生與生活對話中真正成為追求知識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我做了如下探索。
提升對話質量是構建樂學課堂的基礎
目前,小學語文教材具有三個特點,即人文性、自主性和開放性,它打破了以往語文教材固定的思維模式,增添了更多的個人體驗、價值導向和想象空間,因而給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留下了很大的空間。教師文學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樂學課堂的構建。
我主要通過以下兩個途徑來構建樂學課堂。
1.閱讀:與文學作品對話
成為一名有“文學味”的語文教師,應該以廣泛的終身閱讀為基礎。閱讀文學作品是語文教師獲取源頭活水的最佳渠道。語文教師如果沒有細細品讀過文學作品,對其就難有深層次的思考。因此,語文教師應把閱讀文學書籍作為真正該備的一課,不斷與文學作品對話,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蘊,從而游刃有余地駕馭課堂。
2.積累:與自己的教學對話
作家寫作時依靠的是積累。我們讀文學作品時要積累語言材料,積累語言知識,在積累中體會作家的思想感情,從而體味作品的內涵,積累只有在一定量的基礎上才能發生質的飛躍。
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應該有這樣的習慣:不斷與自己的教學進行對話,記下自己的體會和反思;及時反思授課的效果,著重反思課堂中出乎意料的創造性收獲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兩方面的問題,便于今后教學揚長避短。
拓展對話形式是構建樂學課堂的關鍵
1.與實踐相融合,提升語文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人物一組”單元時,分成了幾個系列:學人物—講人物—演人物—寫人物,學生在每個環節都聯系實際生活思考,從而豐富對人物的理解。如在學人物環節,學生通過與課外書籍對話,拓展了許多自己喜歡的人物故事,并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分享給大家;學生在生活中留心觀察身邊的人物,用課本劇的形式把他們表演出來。
2.分層對話,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快樂
對于那些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教師應給予更多的呵護,要針對他們的實際情況,設計較為淺顯且適合他們的問題去喚起他們學習的信心,并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
在教學《修鞋姑娘》一課時,我采取了分層教學,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出示了分層教學的自學提示:(1)修鞋姑娘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2)畫出描寫修鞋姑娘語言和動作的詞句,讀一讀,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
根據學生各自的特點,可以任意選擇其中的一個提示進行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通過自學提示(1),直接涉及文章的中心,培養他們概括的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對于理解能力稍弱的學生,可以選擇自學提示(2),通過詞句的畫批,培養想象力,逐步體會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更深層次的含義。
從讀到演再到寫,是能力提升的過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特質,選擇喜歡的、能接受的項目進行學習。
反思對話質量是構建樂學課堂的保證
1.善于與自己的內心對話
“這堂課的教學重點是什么?”“怎樣才能上好這堂課?”“這個問題我是怎么理解的?”課堂上,教師面對學生生成的問題,要有充分的準備,才不會措手不及,恰如其分地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探究解決。
2.虛心與學生對話
學生評價是教師調整教學安排有效的意見之一。要詢問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的意見,包括學生的現有學習水平、聽課的情緒、學習的效果、學習的困惑、需要教師怎樣教學的愿望等,這樣便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種方式可以兼顧個體,注重教學的多樣化,盡最大力量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與同行對話
教師應傾聽同行和專家對自己課堂教學情況的意見,這種意見科學性強,便于自己長善救失,有利于改進教學工作,提升教學水平。
構建樂學課堂,教師就要讓對話的形式豐富、內容靈動,在多元的對話中,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深入地研究和把握教材,用心地讀懂學生,大膽地進行課程改革,課堂上才會迸發學生熱情學習的活力。
■ 編輯王宇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