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汀
幾年前,學校掀起了班級文化建設熱潮。每個班主任都刻苦鉆研如何能把文化理念融入到班級建設中,如何用文化的力量,給學生們輸入改變心靈的動力,給他們一個與眾不同的精神追求。
班級文化的建設使枯燥乏味的學習生活充滿趣味和激情,減輕了繁重的班主任工作。但是在實施過程中,每個班主任也都遇到了不少的問題和困惑,如學生參與度不高、形式與內涵缺乏統一、計劃與實施相違背。
我現在帶的班是初一年級,在當初接手帶班時,我就決心打造幸福班級、幸福學生。所謂“幸福”就是賦予學生極大的權利,提供必要的幫助,讓他們感覺自己是班級真正的主人,讓他們視集體為“家”,真正去關心和參與“家”里的事情。我希望能夠點燃學生的熱情,使他們快樂著班級的快樂,追求著班級的追求。但是,我卻遇到了這些問題:學生對班級文化建設熱情不高,認為反正有人去做,不必自己操心;教室的布置怎樣能更好地體現班級精神,而不是只單純地美化教室;確定的活動內容和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嚴重走樣。
初一年級是落實常規要求的重要時期,如何在解決以上文化建設問題的同時又能落實常規要求?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就在這時,學校提出了打造班級日歷的設想,我決定嘗試一下。
班級日歷的誕生主要分為籌劃、修改、完善三個過程。籌劃過程:時間是在2013-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主要由班長及各部部長根據本部特點分別制定班歷和各部部歷。修改過程:時間是在今年3月初和3月中旬的兩次班委會,首先明確各部職責,其次根據校歷和年級安排修改班級和各部日歷。完善過程:時間是從3月底到4月初,部分日歷已經成型,但個別日歷有待改進。在完善學校活動、年級活動的基礎上,添加有班級特色的活動,如“個人生日”“非凡夢計劃”“明星值日班長”“精英部員”等。
使用了日歷之后,我讓學生寫了感想體會。“最近班里使用了班級日歷。各部把例會安排記錄在日歷上,方便了大家了解各部的安排,更提醒部長準備會議。希望以后有更多的班級事務記錄在班級日歷上。”“班級獨創的日歷,能夠使班級中的事務清晰地列出來,這樣大家都能夠提前作準備,班級工作也可以落實得更好,況且日歷成為了‘多彩yi家的一部分,使初一(11)班更有了家的感覺。”“班級日歷放在班里不僅提醒身為生活部部長的我準備會議資料,也免去了一遍遍通知部員的麻煩,真正便利了大家。希望大家多多關注班歷。”
回頭想想,日歷雖小,但作用很大。
首先,日歷體現著一個班級提倡什么,鼓勵什么,喜歡什么,起到了導向作用。其次,日歷使學生彼此合作,同心協力,和衷共濟,起到了凝聚作用。第三,日歷約束了學生的行為,使制度明確化,起到了規范作用。最后,日歷使班級形成一種人人受重視,人人受尊重的文化氛圍,起到了激勵作用。而導向作用、凝聚作用、規范作用和激勵作用正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作用。
日歷也從某些方面解決了之前困擾我的問題,形象、具體地落實我的“微計劃”,如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既美化了教室又滲透了班級精神,利用部委、小組會議,制定了學習、衛生和紀律等方面的常規要求,鍛煉和提高了學生能力。現在想來,真是收益頗多。
但是,班級日歷也有幾點值得注意的地方:設計的班級活動要多數學生能參與的,要帶有普遍性;雖然活動都標到了日歷上,但還是要提前提醒同學;記載在日歷上的活動一定要按時舉行,如遇突發事情不能按時開展活動時,一定要及時更改時間,擇日開展。